马可眼中那战栗的人性

2024-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向问天

马可·奥勒留认为每个人都有善良和邪恶的一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和平衡。他提倡人们应当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足,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来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鼓励人们依据理性来指导生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避免受到外界事物的牵制。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达到内心平静的状态,即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冷静和理智。这种生活态度不仅有益于个人的精神成长,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人应当依据理性生活,控制欲望与情绪,以达到一种冷静且达观的生活状态。”在他看来,人应当认定善是自己人生的惟一目标。最根本的一条是保持内心的和谐“不要让琐碎的事扰乱你, 不要让外在的事物占据你的思想, 而要保持内心的安宁和自由。这样才可能轻松地学习善的事物, 不会从这件东西到那件东西地追波逐流。”欲望、愤怒、外在的虚名会扰乱一个人的心, 使他整日忙碌却一事无成, 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才能坚持理性, 才能一心向善, 具体方式体现为四个和谐,和自我和谐,和他人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

首先, 人要与自己的内心和谐。“一个人若不了解他人内心的想法,不会为此觉得不幸; 但人若甚至不能明白自己的动机则肯定是不幸的了。”人要把握自己的行动、言论、思想, 不给嗜好和情欲干扰, 不被鲁莽急躁控制, 不让虚伪和自怜自爱影响, 不怨天尤人, 那么这个人就使自己的内心与理性和谐, 就能潜心学习善的事物。对咒骂、诽谤的愠怒会使人丧失宁静。但“好比有人站在清彻明净而可爱的泉水边上咒骂它, 那不断涌出的泉水是绝不会理睬他的, 如果他往水中扔点土块, 泥土很快就会散尽, 泉眼并不被污染”。这心中的清泉怎样才能长流不息呢, 只要永远保持内心的自由, 宁静和善良。当人的内心宁静时, 便是人与自身和谐时, 他便能感到善。

第二, 人要与他人和谐, “在这世上, 还有什么娱乐能让我们从与自己交往的人身上, 看到不断涌现出来的优点, 看到活生生的美德, 懿范而更让人愉快的呢? ” 在《沉思录》第一篇中, 他一一历数祖父、父亲、母亲、朋友、老师及妻子、儿女的优点,并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处处观人之长,处处取人之长。 他深信人之来世是互惠互利的, 他们的冒犯是受无知驱使。任何灵魂都不至于故意违背真理, 没有人会故意地冒犯嘉行懿德, 忿恨和焦虑并不能减少什么, 对于他人的冒犯要改变内心拥有的对之的看法, 宽恕之。“温和文雅”是不可战胜的。反过来一个人若要善, 则“这人的一言一行, 从未使别人受委屈”。与他人交往时要取人之长, 恕人之过, 同时要多为别人着想。与他人和谐相处了, 就会感到善。

第三, 人要与自然和谐。“啊, 大自然, 凡对你说是适宜的, 于我也是如此。那对你说来运行有常的四时节气, 于我也恰如其时, 不早不晚”极力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当人的心符合自然时, 他便处于良好的状态下, 他从容地接纳事物。只有真正内心与自然和谐, 与其作品和谐的人, 才能发现自然的迷人之外, 这样你的眼睛才能既从成熟的老人那里, 又从尚在花季的年轻人身上找到美感, 才能感到善。

第四, 人要与社会和谐“所有人心中的理性原则大致一样, 而普遍的善良和对大全世界的关心不过是人类的一部分”, 即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和要求的。“理性动物是靠公共事务、社会利益, 是凭具体的友谊和家庭结成一体的”。无论怎样强调个人利益, 社会向性是人性天生的倾向。自然之间的联系造成了人与人的相互同情, 感受到了人的社会性, 你才能全心全意地爱人类。当人认识到理性体, 现于社会性, 并且普遍的存在着, 他便懂得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与社会协调, 以促进人类的公共利益, 从而感到善。

总之, “使你的灵魂与宇宙的理性保持和谐, 如你的呼吸与空气和谐一样。”其实就是使事物各得其宜, 实现人与自身, 与他人, 与自然,与社会保持和谐。使万事万物在善这个太阳的照耀下和而不同, 谐却多样。

对于死亡,马可·奥勒留认为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生命循环的必然结果。他鼓励人们不要害怕死亡,因为死亡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他强调,理性的人应当接受死亡,并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它。他提到,无论是明天还是多年后离世,我们都应当把每一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珍惜。这种态度不仅能减轻对死亡的恐惧,还能激励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死亡,因为它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并非坏事。”

马可·奥勒留认为,死亡只是自然的正常运作方式,是自然事物的分解与消亡;而躯体只是骨骼、血液和一种网状组织的组成结构,呼吸只是空气的吸入与呼出。因此,不必在意躯体,也不必害怕死亡。如果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你会做什么?后天呢?如果你在意这两天的区别,那么你的精神一定十分空虚。

他主张,不要把多年后离世视为一件大事。真正具备理性的人在面对死亡时,既不迷恋,也不逃避,如同他们不会关注自己的灵魂在躯体里停留多久。假如他们明天就会迎来死亡,他们会像在迎来许多年之后的死亡一样,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死亡是另一种新生,是生命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升华。他在《沉思录》中多处传达出这样的观点想法:人只是宇宙的一部分,逝去的人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于宇宙当中,而且会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成为宇宙的一部分。因此,死亡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的消失,换一种角度,它是一个人的新生,死亡即是生命的回归。理性的人是不会迷恋和逃避死亡的,他们只关注当下。

人之一生如沧海一粟,相较于宇宙的浩瀚,人生短暂几十年没必要在乎身后名,在你死后,真正能够铭记你的后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的短暂,用不了多久,这些对你还存有记忆的人也会离开人世。直至最后,你会发现,这些后世的荣誉是多么虚无缥缈的存在,它只是活在世上的人们的谈资,对于已逝的你是无任何益处的。

那么怎样才能活在当下呢?首先,关注自己,别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对别人的顾虑上。奥勒留认为关注别人的想法和日常存粹是浪费时间,这些都属于琐碎的举动。其次,把这些关注他人的精力投入到公共利益当中,参与公共建设是每一个人作为政治生物的自觉。最后,就是关注自己内心的神,它才是真正适合你本性的东西,能够观察你的全部印象,监督你的全部兴趣,抵制感官诱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