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

重读《人间失格》

2019-08-03  本文已影响3人  布偶猫_79bb

重读《人间失格》

——丧失为做浑浑噩噩之人的资格

  “我并不存在,我是一阵虚无缥缈的风,是一场虚空。”我不介意用最尖锐的语言来描述我所看到的,或者说,我读到的叶藏的童年。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我所感到耻辱的自己曾经的影子——孤独的、冷漠的、偏执的、不可理喻的自己。

是缺乏家人关注关爱的懵懂童年还是血液里流淌的压抑的民族性格,在这里不做赘述,因为这些角度的考量已经有无数前辈前赴后继的身体力行过了,我在此,仅以一个普通的读者身份写下心中真实的文字:尽管人的性格有很大程度上与遗传有关、尽管众人都道当时日本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的大背景下无论如何总有一批人陷入无助与恐慌之中、尽管家人的成人化教育着实欠妥、尽管种种,但是!关于叶藏自己、关于太宰治自己、关于无数曾经或现在的处境像极了叶藏的千千万万人,甚至关于曾经的我,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更友善光明的路,对他人是、对自己也是。我没有身为书外人、局外人的上帝视角,而是想起了卑微贫乏的自己以及舍不得捐出去的《百年孤独》。在相似的民族性格和社会氛围的双重封锁之下,拉美人的阴暗心理和日本民族的压抑民族性或许并无不同,这当然不是对日本的偏见,我只是对人的自我毁灭这一令人发指的无耻行径感到不解和愤怒。人不能被打败,尤其,不能被自己打败。

 “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采取自嘲和自虐的创作手法,描写充斥着颓废、虚无、病态与阴郁的生活,并以这种方法揭示人在道德和情义背后隐藏的阴暗面,从而获得真正的人性解放。”揭示人性阴暗面从而获得解放,这条道路或许行得通,但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否则太宰治最后也不会投水自杀。向死而生吗?我不敢附和。我当然知道会有人因太宰治的死有所触动,不管是否为同一时代的人,文学的价值或许在此,共鸣、触动、内化或遗忘。丧文中暗含的微弱的希望之光就像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只不过,是太宰治亲手毁灭的。这是不同于马尔克斯的地方,当然,和海子也有极大的差别。暗含的隐喻不被随大流的读者知晓,又看到了太宰治的死,《人间失格》就沦为一本有病呻吟的扭曲读物,没有相似处境的人将不会理解,尽管被捧上神坛,却又引人诟病,我似乎已经遇见了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下的文学衰落不可扭转之势——《人间失格》被丧失其著书初衷,成为丧文化的一份子,限于泥淖中难以得到救赎。

我听到文化的哀鸣,感受到作为文化教育传承者、传播者的青年人身上的重担,不能退缩、绝不退缩!

图片来自网络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晓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