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后更孤独

怀着多日来难于排解的寂寞和无奈,午觉起来后王龄独自一人走进了深山,希冀着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找到某种寄托和慰藉
在这清秋的季节,满眼都是衰草连天的景象,一棵棵消瘦的松树衫树孤独地静静地驻立在山峰,只有偶尔的一阵山风吹来才轻轻地晃动一下肢体,“呼啦啦”地唱几声,风过后,又归复于原来的空寂。
置身于这种空旷境界中的王龄更是愁煞,这段时间她很敏感,特别容易被这种情调所困惑,但她知道自己实实在在地活着。
她羡慕那些天真的孩子,只求每天玩得开心;她羡慕那些纯朴的农民,只求本本份份地生活劳动;她羡慕那些无知的青年,只求身上有钱,肆意地挥霍青春。
王龄勤勤恳恳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信任,然而,她还是觉得内心空洞没有激情,她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
身处穷乡僻壤的小镇,孤独寂寞彷徨无助时常袭击着王龄,为着找到生活的一点亮光,周末王龄参加了在县城工作的老同学聚会。
时过境迁,往日校园里的同学是那样的意气风发,朴实诚恳;如今走进社会才几年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沾上了铜臭味儿,学会了用势力的眼光看人。昔日的同学情淡了,只有金钱、势力、关系网才是最实用的东西。
两个比较性情相投的同学在一起还小议了人生的意义,A同学说:“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人生观活着。”
B补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因而也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行为方式。有的人推崇「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的人生准则,不择手段地在社会上捞取钱财;有的人为着满足虚荣心,为着所谓的名誉、地位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王龄感慨着:“社会是每个人生活的大环境,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应该有权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强迫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A无奈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许多人的个性、灵魂都被扭曲了,有些人成了社会的走狗,成了社会的睛雨表,他们是哈巴狗、变色龙,灵活透顶。”
王龄难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复杂的社会面前不敢坚守自己的个性呢?为了适应世俗环境,逼着自己向某方面发展,这样违心地活在世上不也很辛苦吗?”
A和B对着王龄无奈地摇头,“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为了更好的生活,只有人去适应社会。”
王龄知道自己是一个不合时代潮流的人,与同学的交谈中更感觉到内心的寂寞,在与同学穿着打扮的映衬下更显得自己的孤独。
还好,王龄没有自卑感,因为她相信只有一个人的学识、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才是永恒的,拥有这些才是真正的富有、美丽。王龄也嘲笑自己是另类的堂吉柯德,注定要自己一个人孤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