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之路美好·倾心书单

读书| 如何认识自己并达到心智成熟

2017-09-02  本文已影响82人  享日辰KongsenYoung

书籍简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一个心理医生兼畅销书作家斯科特·派克的代表作品,该作品最早在1978年出版,未作任何宣传却连续上榜《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20年,在读者群中反响热烈。该作品从一个心理医生几乎一辈子的从业经历的视角出发,详细阐述了其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思考,以及一些十分实用和发人深省的心理学理论概念。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介绍自律、爱、成长与信仰和神奇的力量的有关内容。

派克医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心理疾病治疗的非常规手段积累了心理学方面的临床经验,他同时又能把他的思考框架化、体系化,形成对人性某一领域的清晰认知和精准阐述,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印象。作者在举例和理论介绍中告诉读者想要获得心智成熟的基本法则,强调一些重要但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比如倾听、和抑郁的价值。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的最终主题就是帮助,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并达到心智成熟的状态。

人生的痛苦和难题

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精神上的痛苦大多数时候让我们成长成熟。没有人愿意一直停留在痛苦的深渊中,那种折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太大了。只有了解它之后,我们才有希望让人生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痛苦作为调味料,偶尔可以让我们头脑清醒一下。

我们大多数人面对的痛苦是:

Ⅰ 外在的实际问题不能解决

Ⅱ 自我内在的矛盾与冲突

前者可以转化为后者,而不同的『人格类型』所转化的的数量和效率自然也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内向型的人往往容易把外在的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永久都不能解决的)看成是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的缺陷;外向型的人,第二种痛苦会少一些,但也更容易陷入第一种痛苦之中。

归根结底,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痛苦,可以总结为对我们来说,至少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那么解决难题的第一步是什么?想想我们是如何开始清醒的一天的?当然是先睁眼。同理,如果我们想要解决难题,首先我们必须要正视它,也就是直面痛苦,正视我们的人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承认人生确实困难重重,接受这一点比什么都更加重要。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在承认某些现实情况时,由于往往因现实的真实性给我们的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而选择逃避。

由于逃避痛苦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往往会根据自身经验(或以前的或许是错误的“观念”)做出某些调整,这些调整根植于我们过去的心态并且不易改变。作者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尊重事实我们才能认清并接受现实,心智的成熟总是以放弃个人的利益、暂时的舒适和不适当的欲望为前提的。追求乃至献身真理,我们方能追寻到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才能承受的住这所有的痛苦。

自律的痛苦显而易见,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拒绝成为一个高度自律的人,或许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就是。更聪明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放下了内心不甘的欲望,用更大的痛苦来代替小痛苦,因此心灵也比别人成长得更加迅速。

自律这种以积极的态度解决人生的痛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原则:

①推迟满足感

 这和一个人的自制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果你是一个习惯于先苦后甜的人,你就能够很好地做到推迟满足感的来临;相反,如果你不能够合理安排享受的次序甚至故意把享乐提前,那么你将面临的必然是莫大的痛苦不安,还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②承担责任

是自己的问题就要敢于承认才能接下来继续解决,一味地逃避责任不仅会让自己更加晕头转向,别人也无法提供帮助,因为他们自己就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和希望。

③尊重事实

生活中大量存在着故意隐瞒事实的一类人,他们不敢面对最终的结果,也就不敢对自己过去固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加以修正以至于终生都不能更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④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着我们要学会适当的放弃,自律以及约束自律本身就是保持平衡的一项基本原则。


真正意义的爱

作者对于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这基于一些心理学的原因和他的一些心理治疗临床经验。爱也是为了成长,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我们,只是想要活得更加坦然舒适,更加成熟睿智而已。遭受到羁绊的人数之众多,让我们难以想象。或许这也是现在还有那么多的人寻求心理治疗的原因。作者还强调:坠入情网的爱情只是我们的本能,而并不是对接受我们的爱的对象的有意义的滋养。

一个发人深省同时又普遍存在的例子便是:当孩子长大之后,有的母亲会忍受不了孩子不一定完全接受甚至直接拒绝她自己认为的关怀的痛苦,当然这在他们两三岁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的。于是很可能很多母亲就此便停止对孩子的任何关爱,对孩子的一切问题与悲伤视而不见。他们把精神贯注在别的孩子的身上,可能令孩子长大之后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或“消极性依赖人格”。

这些比如宠物、婴儿、唯命是从的伴侣的爱,一般出自我们的内心本能/父性或者母性本能,而非经过意志选择。所以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也不能帮助到被爱的人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真正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真正的爱 不仅包括这样的情感,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等。爱,绝不是无原则的接手和给予,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有时候,我们自称是为了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自己一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出于个人意愿,核心动机却是满足自我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情,也许都是为了赢得私利。

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使得自我更为完善。

我们常常把“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混为一谈,即使我们自己看起来并不是这样。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真正的付出,这种付出不夹杂任何个人利益的考量,至高境界的爱,乃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

精神贯注与真正的爱联系紧密,其实是我们通向真正的爱的第一步。精神贯注的生命力很短,不可能长久维持。1.精神关注的对象不一定具有生命力,因此不见得具有心灵的感受。我们都可以把注意力贯注到一件事情上,但这件事不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比如书本,比如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比如游戏,甚至比如冥想者关注的呼吸。2.精神贯注的施与者不一定会注重被施与者心智的成熟。患有消极性依赖症的人,甚至害怕贯注对象的成长与进步,因为那样就会使得他不再接受自己的贯注和所谓的爱。3.精神贯注甚至可能与智慧和责任无关。比如一见钟情。

真正的投入和奉献,甚至是自我牺牲,才是实现爱的最有效方式。试想我们作为写作者如果没有真情实意流露在文字里面,就会很容易失去自己的读者。做任何事情其实都一样,只有我们真正投入了,才能感受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种感受如果时常出现,那就说明我们对某项事物确实投入了我们的爱。反过来对于这种爱的接受对象,它也不会流失,它的效果也会是持久而深远的。真正的爱的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出于自我意愿,完全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比如恋爱的双方,当伴侣双方的求偶本能结束,最终走出初恋的幻觉时,当双方愿意各自到别处呆上一段时间时,他们的爱才刚开始接受真正的检验,彼此之间才能发现爱是否真的存在。

即使是富有爱心又勤于自省的人也会面临 诸如“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以爱的指导”的两难境地。那一般他们是怎样解决呢?他们会思考一些与对方的利益更加相关且为对方着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以爱为出发点。

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这样说:如果用现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个人爱的意愿,我们就会发现,爱的意愿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关注。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的努力,就是关注的努力。我们要让头脑清醒,让心智健全,这是体现关注的基本要素。正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到更需要我们关注的地方。

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心智的成熟?作者给出以下建议:

①爱与自我完善 通过真正的爱,我们能够体悟到全身心地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的幸福和快乐,同时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爱,我们会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自我完善。②突破并扩充自我界限 将自我延伸到全新的领域 一直保持着对某种事物的爱能够让我们长久地精神贯注,从而使得自我与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并使我们的自我界限开始延伸。什么是放弃?放弃就是:先拥有一种事物然后才能放弃。同样的,放弃自我的前提是我们已经确立了自我,这种放弃能够让我们得到新生。③自尊自爱和强烈的安全感 我们只有足够爱自己,才能为自己的自我完善付出巨大努力并在面临重大决策时做出正确选择。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经历的波折和困难足够多了,自己的积淀就愈加丰厚,也越来越能够懂得自己的价值与个性,慢慢地走向心智成熟。

本书给我的启发较为深远和震撼,作者在阐述一些我们知道但并不是很明晰的一些概念,一直强调其重要性,也确实是重要的,只不过我们之前并没有意识到。作者这种深刻的思考很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践行,我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践行书中提到的那些重要概念,不断修补并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当然我们也要能意识到,即使是有这样的先知的告诫,我们同样需要以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独自前行。我们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而且在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之上,心灵的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只有忍受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我是享 日 辰,曾经理想主义,现在更加现实和理智。突破自我局限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尝试。文章首发于简书,欢迎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