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外婆
一
外婆终于走了,享年94岁。
参加完整个葬礼,没有害怕,也没有特别的悲痛。只是想好好地送她一程,让她入土为安。
好像大部分人的童年都和外婆有关。
我们家更是这样,每个人的童年好像都是在外婆家度过得。甚至对外婆的感情超过了母亲。
从我家到外婆家的路走了无数遍,记忆太深刻了。
第一条是近路,走着去的。路上有一大片柿子树林,一条河,河里有的时候有船。边是沙滩地,种了很多花生和红薯。
所以走这条路就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比如偷花生偷红薯偷柿子坐船过河游泳等等。
小时候都很腼腆嘴又馋,不会去跟人家说话,一群小孩子偷偷摸摸地去吃人家的东西,反而感觉很惊险刺激。
其实主家都很好,发现我们了顶多说一句然后还亲自拿了花生柿子过来给我们吃。
河里洗澡也是要背着大人。
大夏天一群小孩晒得黑泥鳅似的在河里跑来跑去。
当然也会发生危险,比如大姐就被淹过一次,很是吓人,亏得被地里干活的乡亲们救起来。
第二条路是远一点的,需要骑自行车过去。
那时候都是二八黑色自行车,得爸爸或者舅舅才能骑的那种。家里孩子多,妈妈回娘家只能带一个或者两个,抱一个,横梁上坐一个。
平时父母太忙几乎没有什么亲子互动,只有在骑车回外婆家的路上能和他们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相当于一次小型旅程。
这条路上也有很多风光,因为有个水库所以路两边会有很多水田,北方罕见的鱼米稻香,还有蜿蜒的长长的堤坝。
每每说起外婆家,每个人总是有很多很多的回忆。
二
外婆是个极其勤劳坚强的人,五六十岁还在帮妈妈带孩子。八九十岁还是自己种菜种地做饭喂鸡喂狗。
外婆的晚年主要是在二舅和妈妈的陪伴下度过得,可是在她最后的阶段却对大舅念念不忘。
大舅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在那个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拿出所有的粮食给大舅娶了一个媳妇回来。
还是农村的一句老俗话:小喜鹊尾巴长,取了媳妇忘了娘。他们分开过了,大舅和大舅妈再也没有回来看过他们了。
因为给大舅娶媳妇留下的惨痛教训,外婆害怕了。
到二舅娶媳妇的时候因为对方又要粮食她拒绝了,所以导致二舅没有娶下媳妇,单身至今。
于是二舅一直和外婆相依为命,今年他也快六十岁了。
三
从外婆的葬礼回来,大家都坐在门口歇息。我和老公妹妹下厨做饭。
目光环视之处,满目悲凉:七十多岁的大舅、大姨、大姨夫形容枯槁瘦骨嶙峋;六十多岁的爸妈、二舅、二姨心力憔悴有气无力。
家里的老龄化已经越来越严重了,他们也对九十多岁的外婆尽力了。
外婆下葬的当天孙男嫡女都回来了,大大小小也有几十号人。到第二天圆坟的时候就剩下十几号人了。
年轻人都太忙了,大家都回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圆坟后人更是渐渐散去,家里只剩下妈妈二姨二舅和我们姊妹三个。
我无法想象我们都走之后二舅的样子,这个家里彻底就剩他一个人了。
我不知道他的心情如何,是外婆走后的轻松吗?还是孤身一人的悲凉?
妈妈特别难过。自从我们姊妹都嫁人后她的整个生活重心都围绕着外婆。
虽然我们经常喊她来洛阳居住,可是她总是说外婆还在不能走。她每天骑电动车往返在自己家和外婆家像上班一样,送吃送喝。
这件事情让她感觉非常有意义有价值,这是唯一一件让她非常有动力有干劲的事情了。
可是外婆走了,她的这份工作戛然而止了。
妈妈哭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以后没家可回了。
四
其实妈妈的脾气很暴躁,虽然她给外婆提供很多物质,可她并没有贴心的陪伴和温暖的话语。
不仅对外婆发脾气,对我爸对二舅都是恶语相向。所以没有人感激她,无论她做再多的事情,都被她的坏脾气湮灭了。
大姐说我们都还没有修炼成熟,不够接纳母亲。
她就是这样的人,她的一生就是这样过来的,生活的过往让她变成了这样。她不是我们心目中完美的母亲。我们该接纳的就是她现在的这个样子。
确实,家里只有大姐能受得了母亲的臭脾气了。除了大姐会主动地经常地给她打电话,我们的电话都显得那么的勉强和稀少,而且打给父亲的居多。
五
要离开的时候妈妈和二舅还是爆发了战争,因为外婆五七是否要举办仪式的事情。
妈妈的意思是想大办一下,热热闹闹的,毕竟外婆也是喜丧,辛苦劳作一辈子也没风光过。二舅反对,他希望安安静静不张扬,他觉得钱是给活人花的,不要浪费,毕竟外婆活着的时候他也没有亏待。
不知道为什么越吵越凶,可能两人心情都不好,又觉得对方都不理解自己。连劝架的二姨也被炮轰了,吓得她赶紧拿上东西先走了。
外婆的葬礼以这种方式结束了,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六
以前听说谁家亲姊妹兄弟吵架打架反目成仇之类的事情感觉很荒唐,可是自己身边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为什么人长大之后会变化这么大。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孩子,不喜欢大孩子。
有的时候我盯着自己一岁半的老二看半天,思考她为什么这么可爱这么讨人喜欢。
她是那么容易满足,随便一个吃的或者玩的给她都开心很久,眉开眼笑的小模样可爱极了。
而年龄越大要求越多,越不易满足。比如七岁的姐姐对付起来就难度大的多。所以爷爷奶奶都喜欢带老二,看见老大就皱眉头。
孩子毕竟是孩子,单纯的很,可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太复杂了。
如果是非亲情关系还好说,人人之间有界限。
而恰恰是亲人之间,不知不觉的界限感模糊了,互相之间都是为了对方好,可不知道是不是对方想要的,一厢情愿的付出或者索取。付出的人得不到理解,索取的人觉得理所应当。
就像妈妈和二舅之间,妈妈觉得自己一直在为二舅和外婆付出,可是她从来没有去察觉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她觉得自己得不到理解很委屈,而舅舅则觉得母亲的行为让他很压抑。
我不知道他们在葬礼的时候祷告什么,我内心里只有一个期望:希望外婆能够保佑她的孩子们还能亲如一家,不要因为她的离开而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