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纯真
刚刚在B站看了一个《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解说,35分钟,很长,但我还是看完了,因为我以前看的时候,只是觉得那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不懂得它背后深刻的含义,今天的解说,使我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就是在片尾提出的,纯真。
弹幕里很多人说,和小孩子相处最轻松,因为他们是最纯真的。长大后的我们,的确,面对的世界都不如以前纯粹了。
我依稀记得自己曾经也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我曾反复告诫自己,不要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钱吗,只是身外之物,想要的,努力一下,总会拥有,够花就行,不要贪;情吗,这个东西最主观,需要的时候,自己得努力去争取,不需要的时候,笑着拒绝就可以,大家都希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情自然也不用过于贪婪。但我现在,还是变得,不纯粹了。
我觉得我的心是冷的,很多时候我该感谢的时候,我想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我该生气狂暴的时候,我却笑笑和他们说没事,而我该和大家高兴相处时,我却选择冷漠的说一句“算了,我还有事,下次吧”。
因为我觉得自己没能力表达我的感谢,所以我选择“暂时性失忆”,因为我觉得自己打不过对方,所以我笑着说没事,因为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不应该浪费时间去玩乐,所以我冷漠的拒绝…我突然,变得如此胆小且自私自利,回忆起我十六岁的时候,与那时相比,我的纯粹,已经变得黯淡无光了。
但如果你和我相处,你或许会发现,我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相反我对人还算大气和贴心,也很知礼懂礼,做人做事也还算有分寸…十六岁时的我,反倒很不懂事,不讨人喜欢,纯粹的纯真,在那时,一点都没价值。
最近也在看《曾国藩传》。海瑞是一个传统的清官,他的志向也很远大,做事也很纯粹,内心更是纯真,但他最后并没有什么出名的建树。而曾国藩,在官场上恰当的与人同流合污,在家里往死了抠门,虽然不是一个好家长,但他确实名声也收获了,自己的理想也实现了。曾国藩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两面三刀”,他年轻时也是如海瑞一样的纯粹,但他在滑铁卢时期最终也认识到只一昧的纯粹是没有用的,最终心思深沉的曾国藩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算是功成名就了。
我今年二十二了,还没有工作,一直和学生老师打交道,但我也在这些交道里面知道,纯真,纯粹只是童年赐予的一个礼物而已,到了年纪,它就会被回收,因为现实会逼着我们,丢掉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