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加剧的时代,如何让服务深入人心
小李来公司没多久,一个项目正在安装,领导决定派他去现场学习。他在现场倒也很认真,一次看到施工队没有照图纸安装,就理直气壮地让他们修改,施工队认为差不多不需要改,双方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施工队投诉到客户,说小李技术不懂不说,不谦虚还很犟。客户不满,领导只好把他调回来。
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越来越大,如何以顾客为中心,建立新服务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李乐飞老师的《新服务时代》,提出服务创新的四种视角,从网络、资源、需要和文化角度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讲解了服务设计与创新的原理与方法,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大量的服务创新案例,带给我们对服务边界的全新认知。
李乐飞老师,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物流规划与管理、服务运作与管理、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
本书从产业互联网的赋能逻辑出发,通过广泛研究案例与提炼视角、方法,让原本被大而化之的服务一词,有了具体的商业洞察基点。而设计服务,不仅是设计全新的商业模式,更是在开发全新的生活方式。
要想有效的设计服务,需要我们管理用户的服务期望,那么,用户的服务期望来自哪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口碑。别人都说这家店特别好,那么顾客的期望值就会很高,这叫口碑。
一提到低价,大家就会想到拼多多,这是它在价格上形成的口碑。很多人在京东上买手机和大家电,因为给人感觉有保障,送货速度快,这是京东在自营和物流上的口碑。
如果想要让顾客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有期待,就要形成自己的口碑。影响口碑的因素很多,比如产品质量、性能、价格,售后,对客户的响应等等。
我们有一家合作公司,他们新研发一套设备,后来一家客户吃螃蟹选择了他家产品,可惜上线后运行一直不正常,前前后后维修好几年也没修好,给客户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后来这家客户再上新项目时,选择了另外一家公司。形成一个好口碑需要很多努力,但要破坏它非常容易。
服务也会影响口碑,比如,承诺的有没有做到,客户遇到问题时有没有第一时间响应,有没有站在客户的立场帮他们解决问题等等。我们行业有一家日本公司,他们设备如果出现问题,他们的现场工程师会通宵调试,直到正常,非常敬业。再加上产品质量性能都处于领先水平,他们的订单经常排到两三年之后。
2、个人需要。有的时候顾客对服务的期望,其实受到顾客个人需要的强度影响。
每个人对服务的需求不同,不同情境对服务的期望也不同,一个人在饥饿时吃什么都香,饱了则注重色香味俱全。
比如,有的客户在业内做了很多年,经验非常丰富,很多问题不需要找你,自己都能解决,他们对服务期望就不会很高,与他们合作也很轻松。当然,我们可以在更专业的领域给他们帮助,也会有利于长期合作。有的客户新进入这个领域,对服务的期望就会很多,对于他们不了解的地方,还进行解释,给出专业建议,同时还要培训他们的员工如何使用、保养、维修……
3、过去的经历。也就是如果顾客上一次体会过服务,这一次顾客的期望值就会和上次的服务水准一致。
我们有一个项目经理做事很认真,一次因技术问题和客户大吵,客户无耐退步,后来项目非常顺利,反而得到客户的认可,客户再上新项目时指定让这个项目经理负责,这是看到他的专业和对技术的坚持,希望能象上一期一样。这位项目经理也是形成了自己的口碑。
对于现场人员,可以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来管理客户服务:
1、口碑
这个客户是由朋友介绍,朋友公司曾经给他们上过项目,合作非常愉快。此次新项目正好是我们所擅长,就推荐了我们,客户选择我们也是基于对朋友公司的信任。在我们合作的过程中,也要用服务维护并形成自己的口碑。
现场人员如果能经常深入一线,与安装人员沟通进度和安装状况,保证项目顺利进行,自然会得到客户认可。
2、个人需要
客户以前做过几期工程,在项目上有很多经验,不过新项目工艺是第一次接触。与他们合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般通用问题他们可以做得很好,而在专业领域需要我们支持。
3、过去的经历。
客户此前与朋友公司多次合作,而朋友公司做事一向严谨,此次与我们合作,会希望我们的服务至少达到与朋友公司同等水平。
当客户有不同意见时,现场人员不必须立即回应,可以先查找资料并向技术负责人请教,再给客户回复,也能体现严谨的态度。而对于第一次去现场的人,要以学习为主,遇到问题由现场负责人出面处理,而不是自作主张。
如果我们的服务能够略高于客户期待,给客户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有助于长期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