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口秀客――筏渡西游之第五篇
唐僧自娘胎出生便遭遇水灾,幸遇金山寺长老法明和尚抚养成人。唐僧自小深居寺庙,日日读着善经、想着善念、做着善事。他脑子里只装着至纯至真的佛教思想。唐僧命苦,自小无父母相依,无亲朋相伴,他的性格应该孤僻自闭,默言寡语,痴愚呆萌;也不排除性格会是其反面,是位絮絮叨叨的话痨。唐僧真是后者,足可冠以“一等口秀客”的称谓。
取经前,吴老爷子对唐僧伶牙俐舌、利嘴饶舌的性格一直吝笔啬墨,不给他展露的机会。在唐僧得道悟空这位徒弟后,唐僧的性格特点才渐显渐露。跌宕五百年阅历感念的悟空与见微识浅的唐僧崭现出迥异的性格。唐僧自持 “有德行有禅心”,总在压制训导悟空。俩人难免口舌。唐僧几次精彩的口秀,不觉使人有“口痴咋舌,仰慕叹止”之感。
在两界山,悟空斗杀“六贼”( 眼、耳、鼻、舌、意、身),在向唐僧汇报工作时,唐僧秀了段口彩:"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唐僧的想象力很丰富,“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唐僧还总出结论“你没生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在蛇盘山鹰愁涧,西海龙王敖闰之子玉龙获罪潜涧为妖,上岸吞吃了唐僧的坐骑白马。唐僧又展示了展示了段口彩:"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确认白马被妖龙吞吃后,唐僧尤为激动:"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完他泪如雨落。悟空去鹰愁涧讨要白马,唐僧却扯住他衣襟,声色俱历:"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
俗语云:心由言表,言为心声。唐僧的口彩彰示他懦弱的性格。颠三倒四的语言,说明他混乱的思绪。思绪乱则形神乱,形神乱则意不坚。唐僧犹豫彷徨,佛心未定。
唐僧走上取经路,但心结仍未敞开,形骸的慌乱、语无伦次的语言展示了他的内心。
“一等口秀客”适合唐僧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