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你说它该值多钱!

2018-03-25  本文已影响4人  二观世界

你有没有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知识开始付费了。也许是罗胖(《罗辑思维》创始人)那句 “学知识就应该付报酬” 感染了群众?让大家觉得:你买书还得花钱,何况听书呢?所以心甘情愿掏腰包买下那些9.9元,99元,199元,399元甚至上千上万元的课程,并坚信一定会有收获。

这种感觉有没有像当年郭德纲说他要让国人开始听相声要付费的时代。以前老艺人说相声不要钱,可没什么人听,艺人们养家糊口都难,所以这一行渐渐没人愿意进也渐渐没落了。他说他不一样,就是要收费,要让观众和听众知道,相声这门艺术是有门槛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听到的。结果他真的火了。压过了东北二人转,徒弟遍布大江南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大家感觉听他的相声就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一种逼格。。。

如今,免费的没人听,付费的一票难求。

扭头看知识付费,不是一样?

前些年,知识产业那叫一个惨淡啊,互联网发达,纸质书买的人越来越少,书店萧条;被娱乐业冲击,总体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少。公交地铁火车站飞机站,这些你能看到的公共场所,人们大多低头划着手机,可当中有几个是在看书呢?而这少的可怜的几个人当中,谁又敢说他不是看那些泛滥的充斥在各个网站的电子小说呢(那个内容质量,真不敢夸)?

如此惨淡的国内知识市场,一些人垮掉,一些人寻求改变:

2016年5月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通过这一平台,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个人,用一分钟时间为你答疑解惑,很多名人和各领域的专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费问答模式。随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进入2017年,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3月7日,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腾讯CEO马化腾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

在注意力和优质内容越来越成为稀缺品的时代,这些敏感的机构和个人仿佛嗅到了春风,争先拎着知识迎风而起。

随着喜马拉雅、得到、唯库、有书等等数不清的软件崛起,晨读、陪你听书、为你读书、干货笔记、培养精英belabela这些内容层出不穷。

有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愿为知识付费的用户达1.88亿人。移动支付的便利、付费观念的普及、用户的个性需求等,都成为知识付费大行其道的关键因素。

当我们兴冲冲掏了腰包每天定时打开微信、APP,加入这样那样的用户群,被分到一个又一个7天、21天、30天、80天。。。训练营,有些欣喜有些累有些坚持有些想退的 “学完” 之后,我们会问自己,收获了什么?

也许懂了点经济学原理,也许知道股票要怎么入怎么出,也许真的记住了人际关系的几点秘诀,也许学了几招职场衣服的穿搭,也许了解一点男女交往的心得,也许及时解决了某个心中的困惑。。。这些确实让我们感觉 “赚” 到了,因为以前不知道更没人教。这样的收获,不论你出了多少钱,至少值了。

而另一些,从开头到结尾,你兴奋无比却又懵懵懂懂的听了一整套成功学、泡学、社会学、人生价值学。。。当他们鸡血/鸡汤的声音绕梁结束,四周一片安静,你开始思考。。。可脑中尽是混沌或空白,你问自己:听了这么多道理,明天我该怎样做呢?答案呢?

可能你会听到内心万马奔腾,TM大道理谁不会讲?还我钱来!

走到现在,不禁要问:

知识是不是商品?为什么要付费?如果要付费,你说它应该值多少钱?

前几天小编的朋友圈被一个广告刷屏了:

它在几小时之内火爆微信,是因为它的营销策略很特别:每卖出一万份,单价就上涨5块钱。

它说这个课程原价199.9元,清晨从1元起开始卖(应该是0.9元吧),每卖一万人,涨5元,一直涨到199.9为止,之后再买价格就是199.9不变了。

小编早晨蹲坑的时候看到有大V介绍这课,当时还是9.9。上午偶尔刷一下朋友圈,已经49.9。顿时眼前一亮,诶呦不错哟,这个营销很新颖哈~ 抛开它值不值199这个价不说,单是你先买先赚的感觉就很鸡血。想想早晨你打开手机,呦,9块9,没多钱,买啦。没过几个小时,49.9, 59.9, 89.9。。。售价蹭蹭的往上涨,心里暗喜 “多亏我先入手,哈哈那些傻子们那么贵了还抢着买”。然而后买的人则想,虽然我买的时候不算便宜,但赶快告诉别人,让他们加入我就比后面买的傻子们赚了。。。

你看,雪球越滚越大,人们根本不在乎课程内容,只去体会疯抢的快感,仿佛买到就是赚到。这感觉,比那些天天喊着 “不定期涨价” 的妖艳jian货们强太多了。

虽然它是不是真的卖出了那么多万,但是单从广告营销来讲,有种类似当年全网抢小米手机的场面。不过,好景不长,针对这一事件有新闻报道:“最近XXX掀起的知识付费领域风波,终以课程暂停购买、多名用户成功退款告一段落。”网评:购买和分享课程,其初衷究竟是分享知识,还是类似传销?有律师表示,实际上这种多级分销的方式已经符合法律上对于“传销”的构成要件,会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公平的影响

深思这件事,现在人是不是在用知识包装网络营销?

另一方面,有的人课程标价过万,明确暗示买家可以加入他们的小群,里面全是业内大佬。也就说你花高价买到了人脉,值吧?

小编当然属于那种买不起的屌丝。也许在他们眼里我就是那种:你看她活该月薪3000,她连这么有利的投资都不给自己,这种人一辈子没出息。

有没有出息无所谓,我只想问问,这些群是不是因为请了一两个大佬加入就漫天要价?大佬会一对一耐心解答你的困惑么?是不是有可能同一个大佬会被邀请进n个这样的群,而他们每个群都会哄抬 “门槛” 呢?

你说高端人士交流都要有门槛,这门槛简单来说就是钱,要交的钱越多买的人就越少,门槛就越高。这我承认。如果几个企业家通过这种手段互相认识结交,得到了彼此需要的利益,我觉得这是好事。可问题是,你让普通人高价买了,你会给他什么呢?大佬公司的优渥工作?还是和大佬坐一起喝茶聊天?要是前者我绝对支持买,一万多买一个月入几万的工作,超级无敌值啊,等等我也要买必须买!要是后者,我想大佬应该忙的没时间和群里一堆不知名的人喝茶吧。

人脉这东西,总得各取所需,才能互相帮助。

就如你们宣传的,能有和大佬见面的机会。我想,如果我自身没有他看中的实力,如果我和他的层次差距太大,如果他不能从我这里得到有价值的消息,他为什么会见我?他是有多闲才会见我?

你又凭什么让我掏超出我收入好几倍的钱给你?

还有人说:学生上学还要交学费呢,你学了知识为啥不交钱?

这种幼稚问题小编真想给TA一个表情自己体会。

我们说的学费,按要求是书本费和学杂费。就是给你学习用的书本要钱,你坐的教室要钱,你使用的学校硬件设备和水电费等等,这些都要钱。如果你非要说知识也要钱。那我想问,为啥你给一个省级优秀教师的数学老师和一个师范刚毕业的语文老师交的钱一样呢(还嫌贵)?你不应该按级别、按讲课质量、按升学率高低、按讲出知识的多少等等因素给他们不一样的费用么?或者另外付给他们钱?

我认可知识是有价值的,我也买了不少知识付费产品。可毕竟知识不是苹果不是手机,如何定价?由谁定价?有没有质检总局监管?又如何判断我付的费是否值那个价呢?

所以回到最初:知识为什么要付费?

如果付费,你说它该值多少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