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行记】“无玩具日”
2020.07.21
看会议记录今天一早孩子们一到教室就发现了一件怪异的事情,散落一地的收纳盒却不见玩具的踪影。他们惊恐地叫着老师,七嘴八舌地说着玩具不见了。当我离开去卫生间照顾孩子的时候,他们找到了一封信,随后开始搜集各种线索,一个被打叉的垫子,一张贴纸,甚至是吸管的包装袋都成为了玩具消失的可能线索。
孩子们通过自己发现的线索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的玩具不见了!
“无玩具日”设计背景
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我们想要给孩子一个能够自由探索的环境——自由体现在用材料支持孩子自由能力的提高,不同材质的材料、玩具是支持孩子自由探索的重要基础,多元的材料满足孩子多元的需求;希望孩子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去试错、再去调整,从而发展他们自由的能力。
在这两周的课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如何与玩具相处,有的场面让人惊喜,有的场面让人担心。在教室里也会看到个别孩子上课拿着玩具不撒手、争抢追赶甚至影响课堂,不收玩具等情况。
在前几次老师们的复盘会中,有老师提议“收起玩具”,但这一做法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真正的问题又是什么?有时我也会看到,女生们围作一群一起用玻璃球过家家,问老师想要吃点什么;男生们用大积木搭一座防御塔有许多强大的功能。我一直在等待着有一天我可以坐在过家家室的门边,看着他们如何玩玩具。
我也曾动摇过要不要直接收起孩子的玩具,让课堂变得更加有序,让老师不要那么辛苦地追着孩子收玩具。但一周过去了我还是没能说服自己收起玩具——这样的做法和我们要做的环境创设是一致的吗?
自由的环境不是没有规则的环境。当我们给孩子自由的环境希望他们去试错再去调整,那么收起玩具孩子就失去了调整的机会,当下一次面对玩具时他们依然不知如何玩玩具。但如果孩子无法以及进行调整那么老师就要适当地介入,帮助孩子。
所以就有了这一场玩具们的离家出走~
下午的会议
分析信件今天的会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确认失踪的玩具名单、第二部分是分析玩具是如何消失的、第三部分是讨论玩具消失的原因和接下来我们将会如何对待玩具。
在第二部分的讨论中,有的孩子猜测玩具是离家出走了,有的孩子猜测玩具是被小偷偷走了。整个过程仿佛是一场辩论赛,孩子们用线索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提出质疑的点来推翻别人的猜测。
最后在我们认真地对那封留在教室里的信件进行研究后,认定信的玩具们留下的,上面有玻璃珠滚动的痕迹,有积木留下的痕迹,还有告别时会说的“Bye Bye”。
玩具们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可能的原因有:
1.大家玩了玩具却不收,玩具不能回家所以离开了。
2.玩具觉得总待在这里太无聊决定离开,出门旅行。
3.因为我们损坏玩具,它们不想再留在这里。
4.玩具太冷了,它想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
5.因为我们上课玩玩具,老师生气了就把玩具赶走了。
知道了玩具离家出走的可能原因,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提到要爱护玩具、对玩具说我爱你。但爱护究竟是什么样的行为,爱又是如何表达的呢?
孩子们给玩具写信的过程中,我们就去讨论“爱”“关心”“爱护”。对玩具的爱也是爱,爱不只是停在嘴边,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玩具感受到被爱。
期待孩子们的“爱”有让玩具回来的那一天。
给玩具写信 藏信 给玩具的信 送信 藏信 送信 送信 给玩具的信2020.07.24 “无玩具日”是有爱日
星期三一整天我都没给月亮班的孩子们上课,孩子们突然有了喜欢的人。
星期四和星期五的月亮班都充满了爱,而我也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发现了原因。
“让YX先回家,我们来收”
星期三下课,我上楼收拾教室。看到过家家室里一片狼藉,郭花老师说那是孩子们玩的就留给孩子们收吧,于是地上的卡片就被留在了那里。
自从玩具离家出走后的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孩子来告诉我“今天玩具还没有回来”。星期四的早上我告诉孩子们玩具还没有回来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只是说了要爱它却没有去行动让玩具看到我们的爱——虽然玩具不见了但玩了的卡片缺散落一地,玩具也许在前一天晚上已经回来却又失望地离开了。
于是星期四中午的收玩具就变得非常积极。
到了YX要回家的时间了,我本意还是要让孩子们一起收拾,所以走到过家家是提醒YX要动作快一点。到这个时候XR和YC说:让YX先回家,我们来收。
当教室里的道具有限,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他们也就有了相互照顾的机会。
“我们在建城堡,只有我的朋友才可以进来!”
星期五上完课,孩子们自发地开始玩游戏。没有了玩具的教室里只剩下一张乐高桌一些收纳盒,也有几个孩子把他们变成了一座城堡——用桌子和椅子把过家家室的门口拦住,过家家室里只有几个盒子把空间隔成了城堡。
当我和上课违反规则的孩子沟通之后走过来,正在墙上涂鸦的YX对我说:老师,他们不让我们进去一起玩。
MC听到后马上大声说:我们在建城堡,只有我的朋友可以进来。
接着我走过去看他们的“城堡”,MC走到“城堡”的入口阻止我进去,他说:我只想让YC和XY进来。
没有了玩具却依然有城堡,他们甚至为城堡制定了规则,是朋友才可以。
“如果你们不收玩具,你爱的人就会消失”
同一个星期五中午,孩子们洗完手准备下楼。我在门口告诉他们下午的活动是看《玩具总动员》,电影里的玩具也要离家出走。
XR问我:为什么电影里的玩具也要离家出走?
我说:可能是玩具爱的人要离开了所以他们也要离开了。说不定我们的玩具上有爱的诅咒,如果不爱护玩具,不收玩具那么你爱的人就会消失。
可怕的诅咒并没有吓到孩子,他们开始告诉我他们爱的人是谁。XR说他喜欢的人是YC,MC说他喜欢的人是YC、XY和XR,YX喜欢的人是ZS,我问ZL喜欢的人是谁,他说是老师。
比起离家出走的玩具,孩子们真正在意的是身边的朋友。
孩子们的互动带来的思考
在设计“无玩具日”这个活动时,它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通过体验失去来学会如何玩玩具。但在这几天里,我发现孩子们在意的并不是玩具,没有玩具他们依然进行游戏,没有玩具他们找其他材料当作玩具,也许他们在意的是空间里不见了的那些和他们有了联结的东西。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爱,让我思考玩具的必要性。
现在的孩子,从他们出生起就能够拥有玩具,而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玩具的功能和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当玩具越来越多,孩子们被玩具分走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些原本可能用来和别人交流,探索周围甚至发呆的时间都被玩具给占据了。
当有一天玩具在我们的教室里消失,我看到孩子们拿起了两周以来没有动过的卡片进行猜谜游戏,他们对描述,在对话。我看到有的孩子去拿剪刀剪纸,拿画笔画画,他们用工具和材料当玩具。虽然是探索活动,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一码归一码,违反上课规则是会被老师约聊的。
在没有了玩具的空间里,我看到孩子间的互动变多了。以前的活动时间,几个女生拿着玻璃珠煮着老师吃不完的食物;几个男生在过家家室里玩乐高,用积木搭发射塔之类的建筑。
男生们的游戏现在男女生们玩在一起,他们在一起盖城堡,扮演猪爸爸猪妈妈,甚至还有了喜欢的人~
这样是不是太明显?!虽然“无玩具”的日子是有爱的日子,但总有一天孩子们的玩具会回来。我相信哪怕是在有玩具的日子里,他们也不会忘记爱的感觉。
P.S. 德国心理学家埃尔克·舒博特和赖讷·斯特里克曾实施了“无玩具幼儿园”行动方案——摒弃那些令孩子着迷的塑料玩具、玩偶模型,启发他们开动脑筋,与材料互动,与他人合作,让孩子的游戏回归到了一种天然的、生成的状态之中。研究证明:正是那些经历了无玩具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思想观念、想象力、耐力在学校里表现突出,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集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能力最令人羡慕。
虽然无玩具可能真的能锻炼出能力突出的孩子,但我还是希望孩子是懂得爱与自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