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890新商学《原则》齐俊杰 10正确的投资
咱们今天继续来讲《原则》。昨天说到了第九个原则,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目的就是帮助员工成长。
作者说要开诚布公地考察他们,给出明确的绩效,然后去记录他们每一次任务的完成状况,并纳入大数据,该批评的时候也要开诚布公地批评,恭维的话很容易说,但却不会帮助员工提升。
其实这话老齐觉得您得两听着,在中国个人觉得不适用,中国人讲究的是绕弯子哲学,没有老外那么粗线条,你要把他批评得太狠,不是帮他,而是让他很没面子。所以既要让他有面子,还得让他心服口服,这需要艺术了。
比如你直接批评就会让人很难接受,表面不说背地里也一定把你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但如果你先表扬再批评,他就容易接受得多,或者当面批评,背地表扬,他也会心态完全不一样。
比如领导批评员工绩效没达标,不要给我找借口,你就是没达标,这月就是要扣奖金,下月再完不成就降职处理。
然后散会之后,你可以把他叫到一个地方,暗地里跟他说,这话是杀鸡儆猴,批评你的目的是为了给那些不争气的人提醒,如果他们都像你一样努力,其实咱们早就完成绩效了,所以之所以批评你,是因为要树立更高的要求。
这下员工心里就舒服了,原来我是标杆。既然当了标杆,受点委屈就受点委屈吧。这就是批评人的艺术。
关于评估,也有很大的问题,管理者给被管理者的评估,都会比自评要差,所以会引发很大的不满,这本身是由视角决定的。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还不错,从没有人觉得自己就是个人渣。所以最好评估的时候就事论事,不要给出ABCD的等级。有些公司很奇怪,必须得在一个5人的团队里出一个C,然后扣罚绩效,这就让主管很为难,你说给谁合适?
在桥水,他们经常说一句话,叫做“多看挥杆姿势,少看击中与否。”换句话说,正确做事很重要,而至于事情能不能一定做出好成绩,这并不绝对。
这就跟老齐经常说的,你追求每一次把交易做对很重要,重要到生死攸关,而每一次交易是不是能赚钱,在什么时候能赚钱其实并不重要。把交易做对,赚钱是大概率事件,而你交易总是出问题,即使这次赚了钱,也是隐患极大。
比如一个人喜欢开快车,他一次一次穿梭于大车之间,之前都让他躲过了,但你能说他正确吗?这种事情做得越多,死得也就越快。
最后,作者说也不要过分期待员工的成长,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连续性,也就是说给他机会是应该的,但不要不切实际。
比如一个人多次把事情搞砸之后,你就应该考虑换人了,要找到更合适的人来适应你的工作,而不是把工作改变去适应一个不称职的员工。
辞退员工是很痛苦的决定,所以就要求我们在招聘的时候就想好,能不招聘就不招聘新人。另外,最好通过机制来淘汰员工,而不是主观辞退,比如末位淘汰自然离职,要比经理裁员更容易让员工接受。
总之在辞退员工的时候也要警惕,不要因爱生恨,没必要得罪一个人,这很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
这里面很多领导都会用转岗对待无法胜任工作的员工,但作者说要谨慎,留下一个不称职的员工,通常都会让你很后悔。
这话的意思就是,转岗之后重新焕发活力的员工其实并不多,而之前不行,转岗后仍然不行的人比例更大。所以,换岗和转岗是为了人尽其用,而不是为了个人喜好。如果没有他适合的岗位,就应该坚决辞退。
第十大原则,如同操作机器一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
桥水最终目标是为客户创造优秀的回报,所以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收益率,而收益率的前提就是他们对于市场的判断。
首先你要进行高层次思考,也就是格局更高,从上到下俯视,就如同你站在外太空俯视地球一样。提高你自己的层次,你才能看得更清楚。
这其实跟专业研究机构的分析方法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从上到下的选择法,也就是先看宏观,再看行业,最后看公司;先看周期再看资产,最后选择投资组合。
出色的管理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程师,你要时刻对公司进行养护,然后改进它的运转方式,哪里运行不畅,就要尽可能地修理。然后还要通过各种仪表盘,来测量公司的运转情况,用量化指标给出定义,这样才能够避免主观想象。
比如很多老板都说我们公司是一个团结的奋进的集体,但你能拿出什么数据来支持呢?你的团队销售业绩,还是员工的主动工作时长?如果都没有,那就是在扯淡。
企业领导一定要像老司机一样,目视前方,别被沿途的风景带乱了节奏。你的任务是保证这部机器高效地在正确的方向上运转,仅此而已。
当你制定公司规则的时候,应该尊重你们的原则,比如一个主张开放思维的公司,就应该尽量做到平等,而不是等级分明;一个鼓励创新的公司,就不能规矩太多,一定要明确职责,记住谁该负责什么,如果没有人负责,那这件事一定做不好,如果超过2个人共同负责,那就是没人负责。
作者会要求每个下属每天写个日志,非常简单,你要做什么,把问题和反馈写下来。其实即使没有领导要求,大家也应该主动写日志,比如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最近的主要学习任务和工作目标,都要写下来。
写下来你就有70%的可能做到,而想过没写下来你做到的可能连10%都不到。所以久而久之,人和人的区别就出来了。
老齐是建议每个人都写日志,你的投资计划,你看好什么,看好的理由,把这些都写下来再把钱投进去。等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回来看看这篇投资日志,至少能发现哪里有问题,这起码是个提高,慢慢你就把自己优化了。
老齐和我们的团队,每做一笔投资都要写下来具体的分析和计划,并且全都保留下来,随时审查。一旦逻辑错了,即使赚钱了,也要写检查。
机构为什么比散户强?并不是机构有多么强大的分析能力,其实老齐接触过的一些基金经理也就那么回事,有的时候感觉他们懂的散户也都懂。
一个老散户比那些85后基金经理经验还要多,但为什么散户老赔钱,基金却收益不错?就是因为作者说的,基金在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他们的研究、策略和交易是分开的,你必须要先有研究,然后才能提交计划,通过逻辑实现交易,所以基金的操作相对理性,哪一步出问题,还会被抓回来问责。业绩差了还要做修补,并给出客观业绩说明。
而散户你经验再丰富,永远都是拍脑袋决定。今天心情好加个鸡腿,明天出门踩到狗屎了,回来就把股票全都卖了。赚钱了,就是我天生股神,赔钱了就骂万恶的中国股市,这其实就是最大的差别。
所以你要做成功的交易,就必须学着像机构一样建立自己的投资原则和流程,否则还是收手吧,长期下来很难赚到钱。
老板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那么最有积极性的事就是给自己工作了,所以要让你的员工也像是给自己干活一样的努力工作,这又怎么做到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个人感悟:
写日志,是一个普通人简单可行的办法,或许短期内觉得没用,甚至会记不住自己写了些什么,但没有关系,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思考和梳理的过程,自己有哪些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和方法是什么?如果走不通,需要用什么方案替代?实现了这个目标,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慢慢地就会通过行动去不断地验证自己写下来的这些步骤,并建立自己的流程和原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