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真情无戒训练精英群

成长(认知):二八定律我看早该改了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18人  回归简单宁静

上一章

提到二八定律,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者巴莱多在1897年研究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

在调查取样中,巴莱多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到后来就演变成了所谓的二八定律。那么在120年后的今天,还是二八吗?

一、二八定律已经是120年前的事了,在当今社会,早就不是二八了

1.二八定律是120年前的事,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现在存在巨大差异,社会发展到今天,恐怕早就不是二八,甚至连一九都不是;

2.二八定律是外国人研究英国时得出的结论,在中国未必适用,在世界其他各地也未必适用。二八定律的普适性只是后来人们一厢情愿做的延伸罢了;

3.中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相当垃圾,很大社科领域的成果,包括大量的调查、实验以及得出的结论,都是外国人在外国做,得出的结果未必符合中国国情,未必适用于中国,我指的并不仅仅是二八定律,还有其他好多好多。

4.不能盲目用国外的一些所谓社科成果,运用到中国。

二、这么多年,二八定律被人一厢情愿的做了各种延伸

1.当年的结论只是在财富领域,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2.后来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确的80%和20%出现的概率很小)。习惯上,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

3.网上有很多关于二八定律的说辞

20%的人正面思考着 80%的人负面思考着(请问你真的做过调查吗?还是拍脑门觉得应该是这样?)

20%的人做事业 80%的人做事情(哪来的结论?)

20%的人重视经验 80%的人重视学历(有点撤吧……)

比如20%的工作决定了80%的工作成效(你怎么不用黄金分割0.618呢?)

一天里只有20%的时间做事情是最高效的(不一定吧?)

……

4.二八定律成了很多人的想当然,觉得“应该是那样的”,但是这类结论很多都经不起推敲,因为没有通过实验和数据说话,只是人们的想当然。

5.只能说其中有一小部分有道理,但也只是有一定道理,而不是绝对。

6.盲目的运用二八定律,会让我们对事情产生误判。比如现在简书用的齐夫定律,它就不是二八定律……

三、现在还是二八吗?做到前20%已经远远不够

应该早就不是了,至少在很多方面不是。虽然我没做过调查,但是从对很多事情的观察来看,恐怕连一九都不是。

1.举个例子,在得到APP有一款还不是最火的课程,名叫《李翔商业内参》,一年的销售额是1400万,这个数字已经是一些新上市公司年利润的1/5到1/2,甚至更多。而那些公司可不是一个人构成的,通常要好几十人才能创造李翔一个人的创造的利润。换言之,这相当于李翔一个人,比过了99%以上的小出版社……

2.李笑来曾经在大数据方面做过一个计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概只有十万分之一还不到的人,有能力、有机会掌握大数据技能,并且利用这个巨大的优势获取更为巨大的回报。

3.因此,人们要想出类拔萃,恐怕做到前20%已经远远不够,甚至成为1%都是落后。所以我们应该在渴望获得成就的领域,努力做到更好。

4.正如简书大神彭小六在他最近更文中说的,“别努力鹤立鸡群,离开那群鸡。”

我是【心者不欺】,一位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作者,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请关注我。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