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婚姻育儿

为什么父母会拆散爱情,而不会拆散婚姻?

2017-03-20  本文已影响10056人  喵叽不离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很多无疾而终的爱情,都是被父母拆散的。

一旦你跟父母说你恋爱了,很多父母就会千方百计打听恋人的情况,而且催促着要你尽快带回家看看。

在父母的观念里,你选择的恋人他们是当作结婚对象来看待的,所以挑媳妇要挑会操持家务、会照顾人的,挑女婿要挑有经济基础、能挣钱养家的,一般他们认为,这些才是能过安稳日子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成就一段美满婚姻的主要因素,爱不爱都是次要的。

若是不满足这些条件,又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比如异地、比如单亲、比如样貌身体、比如八字不合等等,爸妈就会挑起主力,拉来七大姑八大姨组成“拆迁队”,一方面使尽浑身解数劝说胁迫,让你们分手;另一方面给你介绍相亲对象,让你结识所谓“更合适”的人选;甚至还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直接找上你的恋人谈条件:“说!你要怎样才能离开我儿子/女儿?”

其实,恋爱而已,最后要不要结婚还说不定。为什么爸爸妈妈们就不能放开手让儿女自己去和恋人相处,去体会两人的“不合适”再决定要不要分手呢?

他们怕呀!万一你们相处久了,感情越来越深怎么办?那个年代,父母的婚姻里几乎没有爱,所有的情都是在日常相处中滋生出来的。他们相信而且实践着“日久生情”这件事,一旦认为两人不合适,就要尽早下手,快刀斩乱麻,把爱情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如果任由你们发展,万一用情过深 ,难分难舍,再动手可就不容易了。

你跟父母说你们是真心相爱的,他们说爱情算个毛?早点分手!妈给你找条件更好的。

然而,结婚以后,你跟父母说你们不爱了要离婚,他们说爱情算个毛?好好过日子才是正经。

不适合的恋爱要分,不适合的婚姻要守,一切都以“安稳”为先。

在不适合的婚姻里被劝苦守的,又是女人居多。

姑姑从老家来看病,住到我家里,那天,她的朋友来看望她,我在一旁陪着。阿姨四十出头,在医院工作,有房有车,有一个读高二的乖儿子,这样的生活听起来很叫人艳羡了,但她不快乐。同在一个城市,丈夫常年不住家里,除了定期给点生活费,不管儿子,也不管她。阿姨一口一个不甘心,她说她家庭工作两头兼顾,也不至于又老又丑,怎么就过上这种日子呢?然后又哀叹着认命说不指望这个无情的丈夫了,下半辈子就跟着儿子过。

事后我问姑姑:“为什么阿姨不离婚呢?”

姑姑说:“都这把年纪了,她一个女人怎么过?”

离婚了也可以自己过日子,还可以另外找一个疼爱她的人啊!这么明显的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为什么还要抱着不放呢?

因为他们认为一个女人失去家庭比失去爱人更可怜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小家和大家是无法分割的,男人离了婚他上有老下有小,还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而一个嫁出去的女人是纳入了丈夫的一家,离婚了就是没有家的人,是无依无靠,是孤家寡人,死了也是孤魂野鬼。

除此之外,因为孩子,因为脸面,因为软弱,因为财产,因为再婚难……种种都是劝和的理由,只要还能凑合,爸爸妈妈大多都会说:“别闹了,安生过日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