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点亮世界前,先点亮自己
同理心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或感受,并且用恰当的情绪,行为来回应这些想法和感受,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同理心分为认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让我们不仅感受到,还需要有行动。但平时的教学中,孩子们不一定能够感受到我的同理心,引发了我的思考。也许是我可以感受到,但没有付出行动。

前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个学生违纪的事情。上完课我马上收作业,因为我急急忙忙要赶去另外一个年级上课。一个经常违纪的男同学(四年级)突然非常生气把作业扔到后面,而且作业没有写完,同学说他,他还要打同学。我走了过去,原本以为他会有所畏惧,把作业捡起来,谁知道他瞪着我,一肚子是埋怨。顿时气得我,差点会动手,我心里在想,你也不看看,你上课在干什么?还没有吵够。但想了想,目前就处理丢作业本这个事情,不要教训一堆事情,一件归一件处理。于是我很严厉的告诉他,没有时间批评他,我要赶去上课。立刻把作业本捡起来,否则……

刚说完,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我说的都是自己的感受,我没有顾及他的感受,我们没有情感的联结,他怎么可能听我的呢?
于是我缓了缓口气,温和的说:“你生气了,很愤怒,应该受了委屈吧”他背着我,但肩膀轻轻在抖动,于是我接着说:“同学们都在看着我们,我不想大家误会你,让你受委屈,所以到老师办公室说清楚吧。等会我要去上课就没有时间来理解你的委屈了”。他的身体转向教室外面,但脚步没有移动,于是我慢慢走到教室门口,停了几秒钟,他居然捡起作业跟了过来。
后来在办公室,他什么都没有说,自觉把作业都补完了。我轻声细语的问了几次,也没有说,我就笑了笑,耐心辅导他把作业完成了。写完后他不自觉的抖了抖眉毛,很得意的样子。后面一段时间这个孩子的课堂纪律好了很多,专心了不少。处理这次事情,我只用了课间的十分钟,到下一个班上课还迟到了2分钟,但我无意中的一些实际行动让这个孩子感受到了我的同理心,有了情感的联结。

我理解的同理心,也许是面对学生多次违纪时,仍然能顾及学生的感受,不因为他做错了事情就忽视了他的感受。有时间老师有权威,就会强调学生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可如果师生之间没有情感的联结,即使我强行让他认错了,他也可能是个“两面派”,当着老师一套,背着老师一套。
同理心也许是双向的,我理解这个违纪的学生,他也许想改正这个不良习惯。但这些不良习惯要改正,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去改善。而且还会经常时不时又犯,所以老师需要很大耐心。 我也理解自己,作为老师,就是一份工作,不要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对自己要求高了,必然对别人要求高。学生是一点点改变的,小步子,小目标的走?同时不要强求为什么学生就一定要听老师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结果。老师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我作为老师,尽力就好。迟到2分钟就迟到2分钟,但恰当合适的处理了这件课间发生的事情。
也许这样的心态,这种教育态度会不会师生之间相处更平和呢?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或者等过几周,或者几个月,甚至多年后再来看这个学生违纪,其实也是个小事情了。正如我们长大后忘记了童年时的各种调皮捣蛋和老师的种种批评教育,但却时常能够想起老师面对我们犯错时给与的温暖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