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IT·互联网

CEO如何才能做正确的事?一个公式搞定

2017-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罗宾小镇

在YoMail工作日久,逐渐发现一个老板思维。

直接上公式

终极公式是:做>不做

(乍看好像是废话,其实是大家特容易忽略的一条规则)

这是YoMail的CEO经常用作抉择的法宝。

目的是判断一个什么事才该做,什么事该pass。

上图

稍加运算:

将两个因数代入之后就是预估收益—必要代价—现状+机会>0

因为机会=预估收益,所以公式最后简化为

预估收益* 2—必要代价—现状收益>0

举个栗子

我们YoMail是做邮件应用的,经常要开发新功能。

如果我们备选的新功能,预估收益是20,必要代价是40,现状是10,那所得结果是负10,那我们老板必然不做。

反之,如果预估收益是30,所得是10,那我们就做。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这其实就是从机会成本变化出来的。

但是这个公式最牛逼的地方是可量化,而且可根据公司现阶段与目标配置不同权重做因应调试。(权重是小于1的百分比)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以,才称得上老板判断第一思维。

因为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只要是做生意都要考虑性价比,考虑最终收益。

(老板讲过,这个公式适用性很广,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可以放入,只要维度与标准建立好。今天我们主要从公司角度来谈。)

该公式隐含的一重深意是很多事情本不该做,尤其对于创业公司,多做不如不做,不做才更聚焦。

好比武林高手,生死常常一线之间,所以一动不如一静,若动就要思虑周全,就要步步为营,就要全力以赴,就是雷霆雷霆之势,就要给对手致命一击。

当然,这个公式也绝不是那么好用的

其中最难的是每项条件都要标准化,都要数据化,而且每项的数据最后都要通约为人民币,这样才能互相加减乘除。

其中必要代价与现状收益都相对可量化,最难的是预估收益的数据化。

进而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配置权重。

因此,若想使用得当,需要极大考验公司对数据的敏感性与重视程度,以及对公司现实状况与阶段目标的清晰认识。

不过,精确性是需要锤炼。

只要积累有效数据,反复琢磨,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而且是越用越简单,越用越上瘾。

不管怎样,我想在思考之前,能用这个方法套一套都是好的,或可作为我们评判的第一性原理。

不管你是修复一个bug,还是提交一个需求。

不管你是卖内衣内裤,还是卖钻石名表。

也不管你是制造业,还是互联网。

都可以套用,不灵再试。

久而久之,可能就真达到了老板的段位,也就当得起老板了。

然而,凡事都有终南捷径。

现在就偷偷告诉你一个小妙招。

这个公式只要稍加变化,特适合制定公司目标。

只要把原公式内的预估收益变成公司目标就可以

即,公司阶段总目标=(必要代价+现状收益)/ 2 *(1+预期增长率)

至于后面加上的(1+预期增长率)这里就不解释了

如果想进一步得出预估收益下每个单项的目标,只要用目标再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即可。

比如业务数据增长目标=公司阶段总目标*权重(小于1)

依次析分,可以很精确算出每个团队乃至每个人的阶段目标与任务。

是不是很厉害

以后,制定什么目标,似乎再不用拍脑袋拍胸脯拍大腿。

总之,我们通过第一思维的筛选衡量,才能决定该做那些事。

然后再根据重要紧急四象限来排序。

进而再开始思考第二步:我们如何做?怎么做?即方法论的问题

不想当老板的职员不是好员工,所以请从这个公式开始。

不过,若当不好职员也休想做老板。

所以,祝你好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