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血泪史:最信任的员工背后捅我一刀
内容摘自中信出版社1月新书《创业突围》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3175/7ca59b3763a9015c.png)
“公司元老都是跟着创始人打天下的,他们在最艰苦的时候加入公司,不求回报,充满激情,对公司忠诚,是公司宝贵的资产,当公司发展壮大后,他们通常受到创始人格外的关照;然而,有的创始员工能够跟随公司一路成长,比如著名的阿里前台董文红,有的在舒适的环境面前放弃了追求,最终走向了注定要与公司决裂的不归路------”
口述者简介
吴瀚,卓美电子创始人,曾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北京大学就读MBA期间,产生创业的想法。他的市场目标是服务活跃于二线、三线城市的电动车主,通过基于车联网的app技术,构建电动车主社群,为电动车主提供有价值的行车服务。
电动车主在中国是个庞大的 群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3175/6370ccf3013f6ccb.png)
一篇商业计划书引发的创业
创业之前,我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主要负责汽车电子的技术开发。这家企业是世界闻名的汽车电子生产商,在整个行业中名列前茅。外企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非常棒,我从未思考过要自己创业。后来我考入了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有一门名为“创新与创业”的课程,课后作业要上交一个创业计划书,我对汽车和电动车行业非常熟悉,看到了很多未来的机会,特别是车主社群,属于高价值人群,如果能够通过app把这批人链接起来,将会非常有商业价值。于是我把自己的构想写成书面作业交给了导师。
导师阅毕,认为我的想法新颖可行,便推荐我代表北大参加2012年全国MBA创新创业大赛,当时参加比赛的学校,有来自全国的上百个优秀团队,高手云集,最终,我凭借独特的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可行的市场方案获得冠军。在场的评委都是握有雄厚财力的投资人,他们不仅给了我很高的分数,赛后还跟我深入交流,表达了投资的意向。
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令我惊喜万分—原本只是为了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有去思考要把我的想法付出行动,如今参加比赛得到冠军,还有了天使投资,我觉得我应该离开安逸的环境,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于是,我放弃了外企舒适的工作环境,单枪匹马地冲入创业浪潮。
带着美好的想象,我开始了创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3175/be8a1f2b52388a7e.png)
卓美电子的诞生
根据我与天使投资人的约定,投资款如期而至,我开始组建我的公司,推进项目的实施。我们主要通过“嵌入式车载硬件+app+云”实现对电动车主的一揽子服务。初始创业的时候,整个公司只有我一个人,全力开发“嵌入式车载硬件”,经过无数次测试,终于成功,可以量产了。于是,我准备开始招人,扩大规模。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招人居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能因为公司小的缘故吧,在招聘网站几乎找不到合适的人。
创业公司普遍招人困难
患难与共的“兄弟”
正在我为员工招聘头痛的时候,朋友为我介绍了一位原先在天津工作的员工A。他一直从事物流工作,无论从学历上来说,还是从资历上来说,都算不上理想的员工;但最后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聘用他,一是出于友情,二是公司确实缺人,三是当时需要的后勤岗位本身对学历与资历的要求并不是太高。
A来到公司后,确实没有令人失望,他诚实守信,做事勤快,独立工作能力强,很多琐碎的事情交给他,都能认认真真办好。我对A的信任越来越强,对他开始另眼相看,我感觉虽然A的学历不高,经过认真培养,应该可以成为公司重要的骨干,于是,我开始刻意培养他。让他参与公司高层的各种会议,甚至公司的营业执照都交给他去办理。实事求是地说,公司前期的基础工作都是他独自完成的,他做事有干劲,遇到困难,冲锋在前,为公司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因此,他一直被认为是我患难与共的“兄弟”。
“独立王国”的形成
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人员也越来越多,公司逐步走上正规化。由于A在创业初期对公司的特殊贡献,我对他一直“另眼相看”,特殊对待。别人犯错,有制度约束,而他犯错,我是“家丑不外扬”,极力为他掩饰。我相信他对公司的忠诚度是无可置疑的,工作中犯的小错,一定是他业务理解能力还不够,或者是做事方法欠缺,这些都是可以逐步改善的。
后来,我不仅让他负责后勤管理,还负责生产的业务。虽然他的管理经验不够丰富,但我相信他会不断成长。他与公司风雨同舟,一起克服创业路上的艰难险阻,就如游戏闯关一样,每闯过一关就有巨大的收获。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检验一个人品质的唯一标准。慢慢的,从其他同事的口中,我感觉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他有很强的“地盘”意识,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别人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都是他一口说了算。随着他“大权在握”,开始营造“自己的天地”,与其他部门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强势,甚至会说出“我的人谁敢得罪”、“我的部门就是要占便宜的”等等之类的话。别的部门都很怕跟他打交道。甚至逐渐他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对公司的规定视而不见,他曾经公开向我表示,对他个人以及所属的部门完全没必要考核细化,只要他与部门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就行了。换句话说,公司的考核流程已经对他与他管理的部门不适用了,俨然他就是在经营一个“独立的王国”,公司对他管理的情况一无所知。这样的情况如果放在其他公司,或许A早就被开除了,但我是一个念旧的人,我认为A是公司的元老,功勋卓越,与一路风雨同舟走过了,同甘共苦,现在公司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我又如何能作出开除他的决定?我不想别人在背后说我是个无情无义,过河拆桥之人。于是,我容忍了他。
但事实证明,人要是带着感性思维做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我越是容忍他,他越肆无忌惮,公司的会议寻找各种理由不参加,即便参加也是心不在焉,公司安排的事务也没有以前那么尽心尽力了,执行力减退。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对仓库的管理越来越松弛,越来越混乱。我们公司的仓库是一栋三层楼房,共有二千多平方米,算是比较大的仓库了。当时考虑到公司进出的物品比较多,而且常有客户来参观,因此租赁一个大仓库比较合适。最初,这个仓库是日本人租赁的,由于日本人注重细节,讲究干净,因此,一栋三层楼房被日本人收拾的一层不染,井井有条,甚至每个台阶上都用日语标识,大体意思要赤脚上楼,进入之后,给人一种赏心悦目、舒畅明亮之感。他接受之后,开始还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时间一久,我带人去检查的时候发现,地面肮脏,灰尘堆积,乌烟瘴气,脚往下一踩,灰尘腾空而起如烟雾弥漫一般;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难以忍受。物品的摆放乱七八糟,毫无头绪,给人一种杂乱无章之感。任何一个人只要进去都会厌恶,公司的财务去盘点物品,每次去了之后都想逃回来,直言盘点物品是在受罪,是在地狱中煎熬。
东窗事发
2016年的年底,公司收到一封投诉信,痛斥我们产品安装使用问题。非常蹊跷的是,凡是在我们公司购买产品的客户,我们系统都有记录,而这个客户的资料不存在我们的系统中,那就是说明他不是我们的客户,那为何会投诉我们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们主动联系那位客户,那位客户非常配合我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原来是我们的仓库管理出了问题——管理仓管的人员串通客服人员,以公司的名义私下“飞单”。我们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会通过媒体投放广告,当客户看到产品广告,拨打订购电话时,接听电话的客户服务人员没有按照正规流程输入公司的CRM客户管理系统,而是私下把订单信息给了A,A以业务员的名义与客户交易,对客户谎说钱要打入私人账户,不能打入公司的账户,因为这样可以帮客户节省税费。客户从省钱的角度就信任了他们,付款成功之后,货物就直接从仓库发往目的地。一笔订单“飞单”成功后,A与客户服务人员再分赃。公司“销售”了货物,却没有进账,这对公司是巨大的损失。更离谱的是,他们居然申请了私人公司,以我们公司代理的名义进行交易。幸亏我们及时发现,不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经过查实,我们确认客服人员勾结仓库管理人员图谋不轨。在如何处理的选择上,我又一次犹豫了。我想再一次给他们承认错误,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客服人员装模做样,拒不承认这批货物是从公司发出的,而是代理商销售的。仓管管理人员早与客服人员沆瀣一气,说辞雷同,死不承认。直到后来,客户把快递单号发给了我们,我们一看确实是从公司仓库发出的。证据确凿,他们还是百般抵赖。我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责令相关部门彻查,查出来的结果令我很震惊。A给人的印象是工作勤勤恳恳,对公司非常忠诚,只是脾气不好而已,而经深入调查,这个人贪得无厌,连一些蝇头小利也不放过,比如,报销油费的时候,实际是三百元,却要申请报销五百;发了五箱货物,他虚报是十箱,多余的五箱就私自买了,留作“飞单”使用---。
搞独立王国是腐败的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3175/3d658d8c7a8aeb46.png)
对簿公堂
事情水落石出之后,我还是给他们留有回旋的余地,我不想把“兄弟情谊”闹僵。于是,我请律师问他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此处省略1000字。
很快,事件就被立案了,由于我们掌握的确凿的证据,A和客服人员将面临被司法羁押的结局,现在正在等待法院宣判的最终结果。古人言:“利令智昏”,我曾经最信任的“战友”,因为贪得无厌而一步步走入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导致我们反目为仇,对簿公堂。从这个事情我深知,再信任的人也要靠制度约束,也要一视同仁,决不能纵容。
众说纷纭
@上善若水 众氛物联网CEO:我认为创始人个人情怀太重,没有作为创业者的决策能力,将“公司利益至高无上”抛到了脑后。在选择创业团队成员时,还是需要一些标准来衡量,比如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深度的沟通交流;另外公司的规章制度应该保证执行的严肃性,原则性的问题是绝对不能碰的,要有底线。
@盛哥 猎鹰环保总经理:创业公司的领导人其实应该是一手拿佛珠,一手拿宝剑。案例中CEO的主要问题在于佛珠给的太多,而宝剑没有砍下去。最后的结果往往很难收场。
@江湖里游泳的鱼 美桩建设董事长:这个老板不够果断,在事情一开始有苗头的时候没有及时处理,另外没有把老员工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我认为在创业的过程中接地气是非常重要的,老板高高在上,下面员工串在一起了老板还不知道,就是不接地气的表现。
@蓝蓝的天 天空移位CEO:创业路上这些坑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我认同案例最后说到的‘靠信任是不行,要靠制度’,但是我不同意‘靠情谊是不行的’。因为我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的就是靠情谊,那么情谊和制度之间矛盾吗?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有好的制度才能保证情谊,正如红绿灯是保护我们生命的。法律和制度一定不是不讲情面的,而是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
中信出版社新书《创业突围》获得市场热评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3175/571fe841f6cff87c.png)
内容简介
创业道路上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创业者跌入深坑无法自拔。危机来自于方方面面,亲密挚友反目成仇、公司元老偷挖墙脚、创业兄弟反戈一击、投资人预设陷阱、合作伙伴暗藏心机---,商业江湖里,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本书历时两年,访谈上百位企业家,深入调研数十家企业,深挖极具破坏力的十二个陷阱。内容包括如何分配股权,如何识别靠谱投资人,如何掌控企业成长节奏。采用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全局思维破解创业难题。
目录
"推荐序一 创新引领未来 倪光南
推荐序二 创业是一项伟大的修炼 何志毅
作者序:创业维艰,很多“坑”是可以避免的
前 言:时代总是在造就创业机遇
一、元老篇:从劳苦功高到偷挖墙脚
创业秘籍:如何让员工正确产生绩效
二、骨干篇:最佳员工变成了落后干部
创业秘籍 别让人才瓶颈拖了公司后腿
三、授权篇:创业兄弟*终反目成仇
创业秘籍 打造公司的职业化体系
四、友情篇:亲密挚友成了陌路人
创业秘籍:“知行合一”的正确方法
五、融资篇:公司拿到投资之后
创业秘籍:爆发式增长,公司准备好了吗?
六、转型篇:不懂行让我血本无归
创业秘籍:老板,重要的是“控局”
七、跨界篇:高科技创业,看起来很美
创业秘籍:战略创新,谨防基因错位
八、投资人篇:资本套路将我几乎逼上绝路
创业秘籍:如何识别靠谱投资人
九、股权篇:我差点被赶出自己创办的公司
创业秘籍: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控制权
十、合伙人篇:重金引来的合伙人把公司带入歧途
创业秘籍:如何选对合伙人
十一、顾问篇:股权换服务,捷径还是篇?
创业秘籍:如何用股权撬动人力资本
十二、合作篇:与大公司的合作让我深陷困境
创业秘籍:与大公司合作需量力而行
十三、实战落地篇
“《创业突围》团队私董会”操作指南
《创业突围》已由中信出版社2018年12月18日出版,当当网、京东自营、天猫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