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白输出力新生大学吃书分享专栏#

知识付费时代·你必须了解的个人知识产品

2019-02-28  本文已影响67人  吃书学院小助手

写在前面:欢迎来到韩老白输出力新生大学吃书分享专栏,在以后的每一天我们一起读书学习。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蓝小沐为大家拆解的《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第二章个人知识产品,原书作者方军。

                                                                      作者:吃书学院——蓝小沐


在第一章中,我们对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及具体态势进行了了解,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学习第二章的内容,对知识经济进行更为深入的认知。本部分主要围绕3个内容展开:重现理解知识、新的知识产品形态、知识产品矩阵。

一、重新理解知识

知识、认知、知识分子、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都是历史悠久又庞大的议题。在过去的100年间,知识多是面向组织及组织中个人的知识,但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经济的主要趋势是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与服务,我们将以音乐为例,去看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与服务所经历的演变过程。

1、知识的历程:从“存在”到“实干”

我们对知识的认知,从大体上来说,经历了从“存在”到“实干”的过程。就东西方来说,对知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西方以苏格拉底为代表,认为知识的唯一功能是自知之明,即人的智力、道德和精神的发展。东方则以儒家、道家和禅宗的观点为代表,认为知识是走向进步、世间成功、启蒙和智慧的代表。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即知识不表示做的能力,它不表示功用,技能不是知识。

德鲁克对此做了总结,他认为知识要有用,并指出知识经历了从“存在”变成“实干”的过程。

知识和知识分子紧密关联,现代知识的关键变化则主要是向科学知识转变,而在科学知识之后,我们迎来了知识大爆炸,知识被拆分成众多学科。在20世纪,有三个实用领域的知识塑造了现代人的生活:科学技术,经济、商业和管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

2、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与服务

人类所有的知识产品,在最初都是关于个人利益的,不是公共利益,也不是组织利益。在这一波互联网知识经济浪潮中,出现最多创新的是通过网络销售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与服务。互联网使得组织的社会变成个人的社会,对知识的关注,至少对知识产品与服务的关注也转向了个人。

3、音乐:一种特殊知识产品的演变

互联网到来之后,音乐是被互联网冲击最严重的领域。音乐是种特别的知识产品,虽然具有公共性,但消费者一直是个人,这使得音乐是我们观察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与服务的一个好的参照案例。以音乐家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收入来源为例,莫扎特的主要收入是钢琴音乐会,教人弹奏钢琴和作曲、出版音乐作品;贝多芬的收入来源是音乐会、各种经济资助和乐谱销售。

4、场景知识:面向个人提供知识产品与服务的前提

在知识的历程中,知识常被等同于科学知识,表现为权威的,不变的。哈耶克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与科学知识相对应的场景知识。场景的变化不断地重新定义不同个体所持知识的相对优势。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在网络上都有潜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二、新的知识产品形态

1、热闹的媒体与新媒体

在传统的知识产业里,媒体并不是源头和核心,但互联网上新媒体却处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位置。在过去几十年中,被互联网彻底变革的领域是媒体与新媒体。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带来大量媒体人才外溢,互联网知识经济中很多新内容或教育产品是由有传媒经历的人所创造的。

一般来说,传统媒体有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品牌构建、内容生产、渠道发行和广告营收。在互联网领域,传统媒体机构失去了对渠道发行这个环节的掌控,这进一步让它的广告营销无法通过这个渠道与内容一起到达用户。而以新媒体、自媒体为名的新型媒体型机构出现。新媒体和自媒体部分变革了媒体的四要素:品牌变为个人品牌或利基品牌;专注于单一内容生产;放弃自己的渠道转而依赖外部渠道;收入方式从广告转向内容营销或软文。

2、新知识产品形态之一:直接售卖内容

过去,内容的售卖方式不外乎媒体订阅方式和免费增值方式两大类。

媒体订阅方式的产品特征是,付费类似于购买门票,进入所谓付费墙之后,用户在大量内容中可以自行选择;免费增值方式,就是在免费提供内容给用户的基础上,售卖增值服务。

3、付费年度订阅专栏:关键的产品模式创新

2016年出现了以个人品牌为主体的付费订阅专栏,这是互联网知识经济中的一种关键产品模式创新。这一创新首先出现在逻辑思维旗下的得到APP,它推出“李翔商业内参”“雪枫音乐会”等订阅专栏。

付费订阅专栏在产品品牌、产品打包和付费方式上都有全新的元素创新。个人品牌人格化背书,是与传统媒体机构化品牌完全相反的逻辑。

4、新知识产品形态之二:教育产品创新

知识经济浪潮的真正驱动力,是人们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行动。教育与培训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带来了很多包括线上和线下不存在的新形态。教育产品可以分为讲座和课程两大类。在互联网知识经济大潮中,在讲座和课程两大类中出现了很多独特的教育产品,为教育产品付费,在用户当中是很普遍的行为。

5、五个新型教育产品:线下大课、一对一线下面谈、在线讲座、线上训练营与软件辅助课程

在过去几年,首先被复活和创新的一种教育产品形态是“大课”,即现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型课堂。大课在运作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比如有了社交网络和社群。将课题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该创新模式大致有这几种:一对一线下面谈(在行)、在线讲座(微信群课、知乎Live)、线上训练营(线上营销训练营)、软件辅助课程(熊猫书院)

6、新知识产品形态之三:社群化学习

在互联网知识产品与服务中,社群是关键的要素,可以分为由生产型社群和由消费者组成的消费型社群两大类。比如碳9学社、中国创业社群WorkFacc、笔记侠的笔记达人社群、樊登读书会等。

三、知识产品矩阵:产品与服务设计工具

1、知识付费:什么知识?什么形式?什么效果?

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信息和知识的网络,过去几十年中,互联网的参与者们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庞大和高效的“免费知识互联网”,现在,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事实上,我们既不是为“知识”付费,也不是为“知识的效果”付费,而是为知识产品或知识服务付费,即为“经过包装的知识”付费。

把知识转化为产品服务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强转化”,精细化、专业化生产,然后售卖给知识消费者。目前涌现的收费知识产品与服务,多数都是强转化类的,比如电子书、有声书、线下课程、在线课程等。第二种是依赖于平台所提供的基本工具进行的“弱转化”,比如进行简单的60秒语音回答、线上讲座等。

2、知识产品矩阵:分析知识产品与服务的工具

知识产品矩阵既是一个设计性工具,也是一个验证性工具。它既可以在我们设计知识产品时使用,有可以用来对现有产品进行判断,做出选择和进行迭代。知识产品矩阵主要由两个维度形成:

第一个维度:产品的交付方式是什么样的?

比如图书是典型的单次交付,日报、付费专栏则是每日的连续式交付。

第二个维度:产品的目标是收入还是用户?

如果主要目标是收入,我们称为商业化产品;如果主要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我们称为用户产品。当然,所有的产品都同时有两个目标,我们要看的是哪种成分占得更多。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分享内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主要趋势已由组织转变为面向个人的知识产品与服务。在此背景下,很多新的知识产品形态应用而生,让知识付费之风愈刮愈烈。让很多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中的到了红利。

由此,今天我们留给大家的问题就是,请谈一谈你对知识付费的发展趋势有何看法?期待你在留言区分享评论。想看更多的吃书分享,欢迎关注简书#韩老白输出力新生大学吃书分享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