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和爱人分享感受,和同事解决问题,你是否错位?

2017-01-06  本文已影响75人  周周是个妞

上班刚四天的职场小妞在公交站台听到旁人说,“有一点不适应国企,担心自己的性格,希望自己不忘初心”。我边舔酸奶盖边想什么是初心。

上班刚四天就能感受到,too  young  too  simple。 可以说绝大部分都不是自己所设想的,而且是不可控的。连续三天的机械式表格核对,下班后追寻意义。笑自己还是太年轻。工作初期哪里有什么“实现共产主义”似的意义。有的就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而且解决的问题可能不是让你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壮举”,而是递一个订书针、倒一杯水,核对表格、录像、买菜这些琐碎成渣渣的日常。

     

黑 · 白


职场和家不一样。工作中的规则是权力,其运作机制是竞争和合作,控制与征服。家中的规则是珍惜,能抵达珍惜的途径是理解和接受。如果不明白工作和家的分野,而将权力规则带回家,那就形成一种“权力污染”( 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会引发问题。在你和爱人间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感受。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要相信对方的感受。而工作,解决问题最重要。

其实,我们对界限的模糊意识由来已久。费老在《乡土中国》中曾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中西方的“界限”的不同。费老指出,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里,乡下人有很大的一个毛病--私。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若属于公家,大家便争相占点便宜。但是在传统社会中,又不乏有”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人,可以为了家放弃国家,为了国家放弃天下,那这个也算是“私”吗?所以,这里的私,实则涉及界限的问题。对谁会“私”,对谁又“公”?

费老用社会结构的格局来界定的。相比较西洋“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的团体格局,我们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引发的”格局。

具体来说,西方的团体界限分明,在团体里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就走出去,关乎权利。而我们是: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而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而且波纹的大小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所以,我们讲究攀关系,讲交情。

在这个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是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连孔子的伦也是这种有差等的次序,注重的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推己及人。这也形成了一种伸缩的道德和法律,奖惩都得看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的伸缩

所以,一件事,要问清了对象,以及和自己的关系,才能决定出标准。在这样的格局里,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所以古来多倡导修身养性,少“克群”思想。

界限分明的美

工作和生活要有分界限。对待工作,不要追求过多的意义。至少对我这只小白来说并不到情怀层面,这也不是悲观。不带情绪,让自己理智冷静的处理工作。对待生活要有无限的热爱,要永远热泪盈眶。


原创:周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