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室内软装设计【专访】全国乃至全球著名设计师

【花样年“悦城杯”设计师专访系列之朱晓鸣】空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

2018-02-24  本文已影响9人  f95106327fb2
朱晓鸣

高级室内建筑师

idG设计机构 创始人

idG·意内雅空间设计创意总监/执行董事

毕业于浙江树人大学,主修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2001 年创建意内雅空间设计事务所。公司团队创立到现在,一直秉承‘空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的设计格言;致力于创建设计资源整合新模式,尝试多领域的界面共生设计,通过跨界的想象与突破,打开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更多创作可能。

2018年,朱晓鸣受邀担任花样年“悦城杯”设计大赛的专业评委,A963设计网深度采访了设计师,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A963】:朱总,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邀请参加此次的采访活动。我先问第一个问题,杭州是一座兼具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的城市,这座城市给你和你的设计带来了什么样的养分?

      【朱晓鸣】: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不管在哪个城市,他作为一个设计从业者,他应该是个比较敏感的人,一个会自动接受能量的人,这是一个设计师的特质。所以在哪个城市都会有各自不同的魅力和城市的特点。

      杭州本身是一个比较婉约、文静的江南城市,他有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的眷顾,包括有很多所谓的爱情桥段,宋代古都的遗存等等。当然,从历史上来讲杭州承载了很多可以汲取的闪光点和养分。

      从现在来看,设计本身是个相对比较新兴的行业,杭州在中国还是比较活跃的城市,特别棒的是我们设计行业的门户都特别开放,大家彼此交流、交集,也有朋友之间把酒言欢下的真实的设计探讨,彼此之间有亲情的探索和想法,可能会更真实。这些交集,火花的碰撞会给一个设计人带来很大的启迪,而且彼此之间互相尊敬,这一点非常温馨。

      我觉得一个人想让自己成长,就像杭州西湖断桥边的荷叶,它内心是聚合的,所有水滴、露水会汇合在那里,这个东西相当于自己的成长。尤其是像我们这种还算是年轻的设计师,还不像雨伞的时候,它不是向外发散。所以,我们觉得每个人的和谐共生,在断桥荷花池里面,每个人在平静的交集、生存、共生的同时,还有雨露的共享。

【A963】:相比而言,新生代的时间是的商业业态、空间设计之外的东西有一些研究之外,你也认为完整的设计应该具备策划能力,你如何看待设计师的这种不务正业?

      【朱晓鸣】:不务正业是个例子,因为我们常常说行业有所谓的跨界,他到底有没有跨界?其实他还是属于设计的范畴,我们认为不务正业也说明了他在务一个更大、更正的业。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讲,这是前期和后期的思考。

      很多人还停留在怎么表现、怎么表达设计的时候,我们认为更重要一点是在起笔之前的思考,这些思考不管是建筑的语言还是空间的形态,还是关于陈设的场景,在这之前都要进行深入性的思考。

      我觉得它已经可以理解成另外一种策划了,空间,建筑,作品如何对来访者的属性进行判断,来访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空间和人的关系进行判断,人和建筑、人和器物之间进行判断,它已经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策划。我认为我们要去做一些思考,如何能够表达更多思想的作品,它起笔前的定夺和思考更重要。

      国内经常讲术业有专攻,我们在想是不是因为这句话反而会限制了我们的“界面之学”,大家说这个是我的范畴,这个是属于另外一个系统,它们之间没有交融,没有界面上的对话,会显得比较乏力和孤立。

      我们希望尝试在很多界面进行对话,就像我刚才说的,在藕花里面、莲蓬里面能够看到建筑,在莲子里面能不能看到一个LOGO,一个启迪,在池塘里面能不能看到精神语言,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思考和策划,这些往往是我们起笔之前的核心利益点,这个点是不同的,不管是从平面,品牌还是建筑,它从各种可能的东西上都有一个根基,这个点就属于要考虑的核心部分。

【A963】:听你一讲设计好像要求更高,更全才一些。

      【朱晓鸣】:对,或者说设计人他应该更放得开,更好玩一些,他的触角应该去触及更多东西。

【A963】:你专注于设计事业已经长达20年了,不是兴趣两个字就可以解释的,你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和信念是什么?

      【朱晓鸣】:应该是17年。我比较秉承和遵循的设计理念是,从创业开始到现在还是比较欣慰,从创业开始公司的设计概念到现在至今未改,或者说还没有觉得它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更改,我们从创业的时候一直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一家公司,做一家微小、平凡、却有能量的公司。

      做怎样一家有不同主张的公司,我们给自己总结了一句话:空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我们也希望在设计的思考当中除了带给人物质上的视觉语言、视觉震撼、视觉感受,更多能否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启迪、心理上的一些共鸣,或者空间和居住者、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交融,让他产生情感。如果一个空间没有考虑到精神或者人之间的关系,它应该叫建筑,或者叫屋子。因为有了人,它可以叫场所。

【A963】:现在比较盛行的说法是去风格化,但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每个人擅长的手法和偏爱的风格相对来说比较难改变,你自身倾向的设计风格是什么样的?

      【朱晓鸣】:其实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不同,从公司创业的前期对客户的迎合,到现在有了一点自己的主张,要表达自我的理念,这都随着我们发展在变化。包括自己所谓设计阶段、修炼都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A963】:你自身更倾向的设计风格是什么,目前看到你的作品各种风格都有涉猎到,你认为自己做哪类风格更得心应手,或者你更喜欢一些?

      【朱晓鸣】: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自然的,比较平和的,因为一些特殊项目经历的原因,对东方气质的空间会比较关注和倾向。我们觉得在那样一个平静的空间里面去表达一些独有,或者说隐喻东方气质的,但不是具象中式的水榭楼台、小桥流水、飞檐翘角,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方向。通过当下人们使用得比较舒适的空间,却能够折射出未来我们东方气质空间美学方向的设计。

「作品赏析」泊舍

 【A963】:这两年新中式风格比较流行,也正是因为你们这代设计师的努力,包括我们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你们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朱晓鸣】:自己玩得还算开心,但是不能说带来了很大的贡献,玩得开心的同时得到了他人的一些认可与回应,稍感欣慰。

【A963】:作为一名80后的设计师,你创业17年,你在思考辩证过程中,整个发展过程中也是有失有得的,作为建筑、软装、硬装、设计、施工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良性关系?

      【朱晓鸣】:我觉得它其实是一个画板、画笔和颜料的问题,良性关系取决于它背后的决定者、组织人的思想上有没有达到共性和共通,怎么样约定好,把它当成一件要表达的作品,大家都会准备好相应的时间、相应的思考、相应的协作,才能做成这个作品。只有达到共性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分歧反而会变成难得的互相进步的点,而并不是矛盾。所以我觉得它更重要的是大家在之前思想上的共通。

【A963】:全案设计、整装设计在最近几年大行其道,对设计机构有更高设计准入的要求,还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你现在接触这类的项目有没有很多,你怎么看待这类的需求和趋势?

      【朱晓鸣】:最近这样的项目越来越多,从甲方、业主,未来的好朋友,往往是这样一个过程下来,从甲方到业主,后来变成了朋友。随着我们个别作品的传播,很多人付出了时间,付出了等待,付出了机会,可能其它就剩下一片空白。所以这个交给你来做,这种项目压力当然会很大,因为这里承载着整个区域的规划、思考,建筑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定位,环境和色彩分析,来访者的行为,这里给来访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建筑和自己的气质,男性的、女性的、优越的、高亢的、阳光的、热情的、还是婉约的,要进行分析。

      再到建筑的形态和室内统一性的规划,在室内平面建设当中如何对未来进行很好的预谋和预留,少一些二次更换,少一些二次拆除。在前期也要考虑大到建筑,小到台灯,我们综合考虑的时候很好玩。

      从大到小,从微观到全面,我们会有一些自我内心的发问,还是很有意思的,并没有觉得它有那么多界面的问题。我们团队觉得这是一个事,我们把它想好,再分成不同小团队组织这件事情,再汇总分析,这是我们的创作过程。

【A963】:关于小镇生活实验馆的灵感来自于哪里,聊一聊这个项目背后的故事。

   【朱晓鸣】:关于小镇,那一天受业主和甲方的邀请,去了莫干山的山顶,它是一个绿地果岭,很小的一座山,是莫干山山脉的一部分。那天去的时候刚好在下小雨,我们俯瞰全局,看了下地形。

      刚好业主问我怎么想这个问题,我们刚好在一个全绿的环境下看到一朵独立的云朵在那里,我突然觉得和这两者有点像,我觉得云停在这里是不是代表人要停留在哪里呢?我们经常讲云是不是一种心理的理想,它到底在哪里可以停留,多数人的家乡,他内心的归属不一定是在都市,会不会在乡野之中,城市之外,所以想把云做成设计的切入点,让更多人看到它为什么到这里来。

      第二个,让不同看它的人也变成了它的主人,能够看这朵云的人是它物以类聚的一批人。所以因为这朵云我们就叫“上山”,来到这个地方,我们把建筑设计成一些特殊的交通方式,往上走,让它从视觉上可以看到全局。

      第二个篇章叫观云,问自己,我们说观天、观地、观自心、观自在,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这里会怎么样,观云,就是观自己。

      第三部分叫问茶,少一些商业、接待和交易现场,在那里来一杯茶,在图书馆里看一看未来这个地方的花香鸟语,未来生活的花园,未来的生活方式,喝茶的时候能够感觉得到,叫问茶,要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回答。

      第四部分叫泊居,云要停下来,居住下来。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交通线索和我们每一个点要表达的寓意通过空间的形态把它连接起来,通过一种非常规的商业方式、潜移默化的方式告诉你我们是谁。而是让他拿一杯茶来感受这里,每一个角度都有我喜欢的地方,让我自己喜欢来,云要停下来,这才是形成了当时的观云概念。观就是“又见”,又见云,我心里看到了我曾经最喜欢的画面,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作品赏析」观云小镇生活体验馆

【A963】:关于特色小镇全国各地也遍地开花,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觉得我们需要未雨绸缪的问题有哪些?

      【朱晓鸣】:这两年国家的政策也好、导向也好,确实回归到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范畴当中。我们的社会团体、政府都会关注特色小镇,我们说中国发展很快,往往有时候会变成共性,经常忘了哪里是家乡,城市的感觉,CBD的感觉好像都千人一面。大家纷纷说要升级变脸,回头来看八分相似、七分尴尬,我到底变了没有,你也在变。所以,特色小镇会走出大范围中合而不同的各自特点,这会让你感觉到地域文化上独特魅力的一个动作。

      同时,就地文化元素的提取也会对乡村的传统、特质的再回归、再生创作、再聚焦,会形成差异化。不会因为大家的流行而变成共性,我觉得这一点很好。我们去国外会看到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立的博物馆和印书馆,他各有精彩。

【A963】:现在特色小镇的项目在全国越来越多,你们做的这类项目把控得比较好,做得都很成功。对于其他公司你能不能给他们类似的建议,需要做哪些提前的准备,把握这样的趋势?

      【朱晓鸣】:我提个人建议,少去看别的特色小镇,少去看别人的方案,当然这是另外一种观点。我们宁可看少一点,感受多一点,我们把PPT放下,把照片放下,我们去那里呆上几天,我们得知道那边朝霞起来的时候颜色怎么样,日落的时候晚霞和人的关系怎么样,那边黄昏的时候人的状态怎么样,他们有没有篝火、有没有载歌载舞,他们有没有已经群鸟归巢,已经安静了。

      当地的生活习惯怎么样,你去感受他的各种情况之后,再做出设计。否则我们往往有太多的建议和参考,模糊了我们自己对它真实的判断,形成了惯性思维,觉得很棒,觉得应该是这个方向,对就地语言就会抓得很少。抓得少之后特色小镇会变成局部特色小镇,其实就是共性的SKU的量化,模板的量化。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外来人呆在那里,我为什么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去感受它,找出那个点,再去做设计。因为未来更多的小镇是给人停留和感受的,并不是视觉上的愉悦性,你必须首先自己去感受。

      所以我们有一个习惯,我们经常去做一些小项目,或者做城镇项目、特色小镇规划的时候,我们的团队都会带很多帐篷,还有户外移动的桌椅,我们像摆集市一样,白天在那里,别人以为我们在那里摆摊,其实我们在那里感受。晚上我们就睡在不同的小山坡,或者平地上,我们看星空等等,提前先把它睡掉,感受自然,感受那个地方再回来。

      因为这样你会有停留,跟当地村民有交集,有讨论,了解到他们想要什么,或者我们为何在他们眼里是怎样的格格不入,我们应该怎么样融入等等这样的问题。我们觉得这很重要,而且很好玩,把设计当成旅游。

 【A963】:你从业17年,各个奖项都拿了个遍,如何看待这些荣誉?业界的很多奖你都拿过了,面对这些奖项的颁发,你怎么看待荣誉这件事情?

      【朱晓鸣】:我们刚创业的时候没有资格,也没能力去获奖,只是在某个点的时候我们觉得要去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背后我们是基于这种思考。当时很多人问我你会做什么风格,我们觉得我们什么风格好像都会两下子,这到底是自信还是迷茫我也不知道。很多人说你这个时候应该给自己的风格进行划分和界定,形成自己的语言。

      我觉得我们公司是团队形成的,不是我形成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就想去外面参加比赛,来认识自己要什么。结果我们比较幸运,团队也比较发力,我们拿到了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商业、办公、娱乐、餐饮、酒店、样板房、售楼处等等奖项,各类奖项都拿了一些。

      拿到奖项以后我觉得不一定要给自己设置所谓的专长类别,我们虽然有一些未知不懂,但是我们去做都可以做得很好,只要你花心思去研究,研究别人想象之外的东西,思考别人之未想,容别人之所想,这样才会变得更好玩一些。

      这些奖项拿了以后也会变成虚荣的一种说法,也挺好,虚荣的另外一面是让人积极向上,努力去拿更多的奖项。所以这些奖项对于我们来讲,到现在来讲更像是书签,学海无涯,它到底在哪里,我们不停地把书签插在那里,给自己一个标签而已,这样才会有一个时间轴、记忆点,我们理解是这样,像一个书签。

  【A963】:一般设计师会专注于某个领域,会经常给自己贴个标签,比如说提到哪类项目我就能够想到标杆人物是谁,你们目前来看各个板块的奖项都有,而且都做得很好,业内人士都觉得比较神秘。因为大家总是认为要有一个倾向的地方,按照常规来讲设计师都会给自己这样一个设定。你这边没有把自己限制在领域内。

      【朱晓鸣】: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大的框定,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虽然我创业也有17年,也算是青年设计师,还是多给自己一些可能性。

「作品赏析」湖畔大学

    【A963】:你是青年设计师,但是你在行业的地位也很高。

      【朱晓鸣】:我只是比较荣幸,我差不多和行业同阶段成长。

      【A963】:你们创业初期最开始婚房设计的业主,还是到现在阿里系列的设计,都给你带来了除了金钱之外更多的回报,你如何看待设计能力和人品之间的关系?

      【朱晓鸣】:我们是从很小的家装设计开始做,包括施工,现在我们会有一些国内外重要企业和客户的邀约设计。我们现在虽然看上去做大了,其实我们也在做一些微观小的设计,包括有时候做一些小的工艺开发设计。

      我设计的初心是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东西,你去改变,自己都不变,怎么会有改变,自己都不变,其它都变得很好,你的生活,你的收入也好,反馈也变得很好,这不公平。所以改变的前提是你要改变自己,我要去做怎样的设计从业者才能做好这些事情。

      你刚才说的人品就是善待设计,善待他人,要给予别人,等待别人。我们应该比较谦逊,第二个,比较感恩。因为每个人花了时间、期待和金钱给你,你让他给你一个非常大的肯定,从内心来讲我个人觉得很难,因为他已经付出了期待、金钱和时间,你给他物有所值是低层次的满足和期待,这是他应该得到的。

      我认为我们要做到期待之外的惊喜,物超所值,你就要付出更多。我觉得更多的还要感恩,把感恩变成下一个作品的回馈,他们是一个人,也是一批人,都是你要好好面对的,也是成就自己的另外一种方式。

 【A963】:你作为一家设计公司的掌舵人,目前你们公司的发展超越了很多同行,你们有没有什么独特的企业文化?

      【朱晓鸣】:企业文化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企业文化按非常科班的方式来讲,我们的企业文化叫“有自由、有分享”,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带出团队去看一些作品,突然发现我说的那些作品就像蒲公英一样长在土壤上,很平静、接地气,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震撼、宏伟,因为它有很久的历史,但它确实能够从内心打动你。后来我发现它起的力量就像蒲公英,含蓄的、接地气的、默默的长在那里,但是它在传播它的思想。

      所以我们公司有一个文化叫蒲公英文化,它是丛生的,很少看到一颗蒲公英,都是一丛蒲公英长在一起。第二个,它不那么妖艳,它是素色的。第三个,风有多大能量的时候它自己都想好了,什么时候散开飞到何处。我觉得我们应该做这样的公司,平凡、共生、自生长性,共分享,又是自由的。

      我们不会对人进行太大的限定,也不会对人进行限定,学历或者什么。包括创作作品的沟通我们也无所谓,你只要自信就可以了,你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用图来告诉我你的思想,没有图可以用嘴巴告诉我,我们一切都是自由的。包括你自己在这里喜欢呆到多久都可以,比较荣幸的是我们团队呆了十几年的很多,大家一直在分享自己的成长,并没有飞到很远的地方去,飞到很远的地方也是我们的一种主张,都是一个志向。我们的文化还是带有团队、协力的元素,有自由、有分享。

【A963】:在品牌制胜的当下,你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加强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朱晓鸣】:虽然我们会有品牌这个类别,我们机构里面还有一家品牌公司,但是我们对品牌建设做得不主动,有点无为而为的感觉。我们经常说做品牌升级,我们自己做得比较少的原因在于我们不想给别人一种感觉是我们是被包装出来的一家公司,我们的核心品牌价值是自己的作品,自己默默做好,会有人偶然发现你在那个角落还不错,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品牌。就像蒲公英一样,它在那里很平静,但是它很美,它在发散,蒲公英也像夜空中点燃的荧光棒、火柴,我们要做这个,这是我们想做的品牌印象。

  【A963】:2018年对公司有什么计划和期许?

      【朱晓鸣】:在2017年的时候我痛定思痛过,我觉得那些夜不能再熬了,那些为甲方,为任务而苍老的伙伴们,明年我们要改变点什么。所以2018年尽量的优选一些项目,尽量的松弛些,让大家的生活能有空一点。因为他们都是年轻人,都得经历美好的家庭生活,但是因为我们的项目,让他们少了很多生活时间。

      所以2018年我们想做的事情是让大家有更多自己的时间,更多的爱好,更多的谈婚论嫁,更多的家庭和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