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建筑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城 事

一个男人与上海大钟楼的二十五年。

2016-08-30  本文已影响198人  那一座城

城市中,
人们的起落作息,
都要遵时而行。
于是,许多钟楼、大钟,
都在市民生活中,
充当了重要角色。
而国内最宏伟的大钟,
莫过于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
上海海关大钟。



1928年1月1日,
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
1949年6月1日零时,
海关大钟拨慢一小时,
宣告了北京时间的到来。
此后几十年中,
它与海关大楼一起,
见证了上海滩的沧桑变迁。



如今,
海关大钟最荣耀的时刻,
是在每年跨年的夜晚。
许多上海人,
都习惯了伴随着大钟的整点钟声,
迎来新的一年。

而新年钟声响起之前,
总有一个人默默站在大钟背后,
精心守护,紧张不已。

他就是海关大钟的守钟人:
魏云寺。



今年57岁的魏云寺,
小时候就住在黄浦区,
是看着海关大钟长大的。
他说:
我年轻的时候,
大钟的声音可以传到南京路的建安寺。
后来高楼多了,
音波都挡住了。

幼时他只觉得大钟庄严神秘,
没想到自己长大后,
成了每天亲手照顾大钟的人。
24岁,魏云寺进入上海海关工作,
32岁开始,被分配到机关服务中心,
负责看护大钟和其他工作。

从此,
魏云寺天天守护着大钟,
尽职尽责,风雨无阻。
每一次上发条、校正、加油,
他都认真完成,从未怠慢。
在魏云寺的精心守护下,
二十五年间,
大钟的误差从未超过两秒。

海关大楼的电梯,最高只能通至9楼。
10楼以上属于钟楼,
上下只有窄窄的楼梯,
仅可供一人通行。

钟楼共有三部分,最下一层是发条,
向上69级阶梯,
才能到达楠木做成的机芯房,
里面有成百上千个齿轮。
再向上48级台阶,
才能到达铜钟座,
也就是敲响钟声的发音层。



魏云寺是第四代守钟人,
上一代师傅教他:
上下台阶时,
要往水平方向看,
才不会头晕。
每一次,
他都要走完这117级旋转台阶,
才能完成对大钟的养护。

魏云寺每天六点半到单位,
仔细养护大钟。
25年中,
他唯一一次出门远行,
是09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奖励去西安旅游一趟。
原本他还不放心撂下工作,
幸亏已经调去浦东海关的师傅张鹤建,
特意赶来替他顶班,
才得以成行。

魏云寺说,
照料大钟久了,
就像关心着自己的孩子。
有时睡觉前,
突然担心忘了给大钟上发条,
爬起来就骑着自行车赶去钟楼,
看到发条早已上好,
才能安心回家睡觉。

魏云寺最紧张的,
就是每年新年的钟声。
他说,敲不响的话,
就感到自己愧对这份工作。
在每个喧闹的跨年夜,
他都守在大钟后面,
等待着让自己安心的钟声响起。
整个上海的欢呼与热闹,
都被挡在了大钟背后。

魏云寺的业余生活,
也很是平稳寻常,
不似许多现代上海人那么丰富多样:
每周六去看老父母,
每周日到单位整理报纸。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一晃眼就是二三十年光阴。

对于这份工作,
魏云寺没有怨言,
并从中感到自豪。
老父亲70岁生日时,
他特意把父亲带到单位,
让老人家登楼,
看看儿子守护的海关大钟。
他想以这样的方式告诉父亲,
自己从事的工作,
平凡却并不普通。

魏云寺说,
他也并不觉得孤独。
二十多年下来,
每当静下来就会想到大钟,
仿佛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他说:
原先我们在钟楼上看浦东,
一片绿地农田,
没有高楼大厦。
现在的浦东,
又有了一座最新的高楼:上海中心。
什么都在变,
但时间是永远不会变的。



不到三年,
魏云寺就要退休了。
他不知能不能找到接班人,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个,
连自己的儿子都不喜欢。
但他相信,
无论如何,
大钟都会继续走下去。

当今社会,
人人向往自由发展,
做有趣事业,
过精彩人生。
但我们永远离不开魏云寺这样的人:
甘心将自己的自由,
让位给责任。

一年又一年,
有些东西不会改变,
永远都不会变。
一如那拾阶而上的守钟人,
静静守护着,
整座城市的清晨与黄昏。

▲图片均来自网络,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青年报》及《二更》视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