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喜喜:巧读厚书少而透——怎样读厚书?
巧读厚书少而透
——怎样读厚书
文/童喜喜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任务越来越多,一本厚书,哪怕内容的确精彩,阅读它也是种奢侈。
于是,各种名著的缩写本就大行其道。最近我听说还有老师想出新办法:建议学生去看名著改编的电影。
对这个问题,朱永新先生的回答是:“经典的电影和简写本都可以看的,但永远不能够替代对于原著的阅读。功课忙可以选择少量代表性的经典原著。”
其实,阅读究竟是为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学会如何更加细致、精致、独特地观察和描述这个世界吗?可是,在原著里,也许要用几百字才能描述的环境、几千字才能形容的心理,在电影里,一个几秒钟的镜头、演员的一番表情变化,就交代完毕,在缩写本里,甚至可能干脆就把与情节无关的这些描述删除。
因此,好的改编,和原著是表现形式的不同,坏的改编、缩写就更糟糕,就像嚼过的甘蔗,给孩子留下的是甘蔗渣。
所以我们的确还是需要偶尔读一读厚书。我们要秉承“少而透”的原则,
在这一点上,我有亲身体验:2013年,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一本610页的小说。看到这么厚的书时,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因为那些日子我忙碌得平均只能睡6个小时。最终我决定要读完它。我慢慢地读啊读,用了近5个月的时间,夹杂在其他的阅读之中,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这样的漫长阅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它让我非常深切非常真切感到:由读此书,多活一生。读完最后一页,书里的人似乎就是我身边的至交好友,又似乎是我本人在这本书里活过了一生。直接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因为这本书,丰厚了一层。
我总结的读厚书要点如下:
第一,精心选书,耐心读书。狄更斯说过:“不值得看两次的书,也不值得看一次。”在读厚书上,这一点越发是首要问题。薄书看完,发现不值得看,浪费时间也有限。厚书一旦看完才发现不值得看,时间上的损失可太大了。所以,厚书一定要精心选择品质好、口碑好的书。选择之后,就把读完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承诺,认真去兑现。
第二,囫囵吞枣,不查生字。千万不能要求孩子拿着字典边查边读。这样不仅速度慢,而且就像磕瓜子磕出臭虫一样,会读得让人气馁。当然,如果孩子主动愿意查生字生词,那就另当别论,值得大加表扬。
第三,划线折页,随时批注。厚书,一定得是孩子的私人藏书。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方便孩子阅读之中随时做笔记,把感兴趣的地方划上线,随手写上感想,并且把留着痕迹的这一页折起来。厚厚的书,在读完一遍之后很难再读第二遍,但是这些折页的地方,孩子会乐意反复阅读,这样更有收获。第二,把读完的厚书摆放在书架上,书越厚,孩子越自豪,能够极大提升孩子的阅读自信心。
第四,穿插阅读,不求连贯。书太厚,不能要求一气呵成地读完。可以穿插着阅读其他种类的、薄一点儿的、可以速战速决读完的书,进行调剂与补充。如果厚书的情节有大的停顿,因此中断三、五天的阅读,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之后继续阅读,直到读完。
读厚书,是一场阅读的马拉松。不仅提升阅读能力,也在考验人的耐力。坚持读几本厚书,坚持“啃”几本大部头,对孩子的全面提高,其实很有必要。
童文学作家 | 教育专家 | 童喜喜 著
湘鄂赣3省专家联合推荐30种优秀图书
该书入选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推荐“父母必读的100本书”
《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推荐"家教亲子"类十大图书
深圳市图书馆读者借阅率总榜十大图书(唯一阅读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