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的心理咨询模式(一)
催眠是我的心理之路入口
我进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是源于上大学期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尤其是《梦的解析》在学术界和大学校园里非常有市场。
那时私下里或者公开聊起文学作品,如果心理学上不懂一点弗洛伊德,哲学不了解叔本华、尼采,简直不好意思开口说话。
早期接触催眠还有部分原因是对气功的了解和热爱。
早在80年代,有很多气功功法、特异功能,杂糅了很多心理疗法。比如生物反馈疗法、催眠疗法等等。
即使在气功原理探讨中,也有很多“潜意识”、“潜能”之类的说法。
有一部分气功研究者自己本身就是作家、科学家或者心理学家。
比如作家柯云路著有《大气功师》、《人类神秘现象破译》等著作涉及到精神分析、宗教、哲学等。钱学森的气功理论则从周易的唯象学说涉及现在物理学的很多最新成果。
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也不管从哪个角度探讨,几乎人人都会关注道人类深层的心理,即潜意识对生命状态的决定作用。
所以我在2000年左右接触到催眠大师马维祥老师的一本小册子《催眠术》时如获至宝,对其内容观点毫无批判全盘接纳。
所以2008年听到马维祥老师在西安大康心理学校公开讲授催眠课程,我用自己的工资和一部分借来的钱,毫不犹豫地报了七天的课程。
这一次的学习,可以说是我踏上心理之路的第一站。
现在回头想,那是真是痴迷于此、义无反顾。
学完以后,就开始实践。但那时对催眠概念的理解,真的是仅停留在“催人睡眠”层次上。
我这种理解有十万八千里的偏差!好多人睁着眼睛,就是不“睡着”;“睡着”的人醒来以后,也没有如此这般的神奇现象。
我一度非常迷惑。
到后来,我接触到HMI科学催眠那种流程化的训练和操作,虽然刚开始让人怀疑,但那种效果的可见和稳定又让人觉得无可辩驳、不得不信。
至此,我的心理咨询的第一秘密武器:催眠——亮相了。
我个人的心理咨询模式(一)认知行为疗法在咨询中确立地位
考过心理咨询师的人都知道,心理咨询师考试,从三级到二级,理论学了一大堆,名词术语会了不少,但拿到证书的人80%以上都不会做咨询。
说不好听点儿,很多咨询师纯粹就是拿一些理念、理论和名词、术语吓唬求助者,利用了公众对心理健康的日益高涨的需求和对本行业的信任。
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大,我后来见到很多没有时间经验、实操能力,也没有老师、同行督导的有证书的咨询师,让我感到脸红甚至心惊肉跳。所以后来国家叫停了人社部主持的心理咨询师考试,业内人不应该感到奇怪。
但在心理咨询师考试当中,如果有心也能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心理学大师及流派,甚至实用的技法。
比如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沃尔普的“系统脱敏法”等。
尤其是包括“合理情绪疗法”在内的认知疗法的整个流派,都有深刻的存在理由。
经过这些年咨询实践和个案积累,越来越感觉到,如果不触及灵魂(“潜意识”)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效果的。
同时发现,认知的改变,也可以由表及里深入到潜意识层面,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至少也是一体双翼、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