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拆解课堂

2020-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芊然

非暴力沟通的解读稿

——凝心聚力队出品

【开场】

亲爱的领读者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今晚的主持人:芊然,今晚我们凝心聚力队为大家输出《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暴力?什么才算是暴力?战争、打架、破口大骂吗?如果仅仅是这些,也许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和“暴力”扯上关系。

那么,你来听:

“回来就知道看手机看手机!你的眼睛都长到手机里了!“

“你怎么每次出门都磨磨唧唧,到底能不能快点啊!”

“喝,喝、喝,就知道喝,你喝死别回来算了!”

“笨死了,我说多少遍,你才能记住呢!”

“你怎么天天迟到,你还想不想上班啦!”

……

是不是很熟悉?现实生活中,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评价、贴标签”等等,就像一把把利器无处不在,带给我们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和愤怒。

我们有爱,但说出来却总是争吵,总是伤人,会不会是我们的沟通出了问题呢?

而今天要为你讲解的这本书,恰好是能帮你走出“暴力沟通”的误区。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国际沟通的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调停专家。他指导许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还应用这个沟通方法,帮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解决了争端和冲突。

好,那下面,就有请我们组霄杰同学为大家来讲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亲爱的领读者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霄杰,下来由我从三个方面讲述书中的内容。

第一个重点内容定义什么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就是爱的语言。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表面上来看,异化的沟通方式是暴力的来源。而从深层次来说,一切暴力行为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人性本恶的价值取向。

第三个重点内容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

第四个重点内容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卢森堡博士在书中写到:“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作 “爱的语言”。是借用圣雄甘地所指的暴力消退后自然的爱—即 “非暴力”。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 “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那怕有一些语言表面上听起来很柔和了,比如妈妈说:孩子这次考试你考了第二名挺好的,但是你要再努努力就是第一名。其实这也是暴力语言。我们经常会说诸如此类的话,大家说是吗?

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不再条件反射,粗暴地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愿望,重塑我们对冲突的积极思维方式,打开爱和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接,使得人们乐于互助。这样的沟通称之为 “非暴力沟通”。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

大家之前有没有想过,我们平时生活当中,夫妻之间,孩子之间,或者工作当中,跟同事,跟领导之间怎么聊着聊着就起冲突了,甚至有好多时候是自己跟自己置气?那么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的?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把那些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造成彼此疏远和伤害的语言或表达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异化的沟通方式是暴力的来源,主要有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道德评判的意思,有点像是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孩子一上午没有写多少作业,我们就会说你也太懒了吧。这就给孩子贴了一个懒惰的标签。

进行比较最典型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一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孩子会怎么说?又来了,又来了,你怎么就没生那么个孩子。

至于说回避责任这一点,则是指我们的表达方式,经常会忽略掉内心的情感根源。你比如说,一个家庭主妇,总是抱怨自己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地伺候小孩,做家务。在孩子面前也抱怨,在丈夫面前也不停地抱怨。这种抱怨就代表着逃避责任。这个妈妈本来也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才去做这些事的。但是呢,一旦把表达方式换成“不得不做”的时候,她就不自觉地忽略掉了自己原本的出发点,仿佛照顾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打扫的不是自己的家一样。当她对孩子说:“妈妈都快累死了,成天给你当牛做马,你还不听话!”你想想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暴力伤害吗?当妈妈把应该,不得不这样的思维模式转换为我选择去做,去承担责任,就会做一切都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家庭就会和谐幸福。

至于强人所难不难理解,父母往往会以强迫的方式要求孩子做符合自己期许的事。比如孩子看了一上午电视,家长就会呵斥孩子“你再不把电视关上,以后就别想看了”。这就是强迫威胁的方式。意味着如果他们不配合,就会受到惩罚,那家长的请求就很容易被看做是命令。如果我们换一个亲切的口吻:“你看电视看了一上午,我担心对你眼睛不好,因为我希望有一个健康的孩子,现在把电视关上,可以吗?”这样我们既尊重了孩子的感受,也表达我们的需要,也就体现出了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不是命令。之后如果孩子不愿意,我们可以坚持把电视关掉,这样就是关爱的方式,而不是强迫。坚持和强迫的最大区别是,我们和孩子的沟通当中是否含有敌意。

卢森堡博士他的高明之处,没有把对暴力的研究停留在语言交流的层面,更是深层次揭示了一切暴力行为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人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当我们认为人的本性是丑陋的,冷酷的,那么自然会用相对应的暴力方式去应对。这时候就会陷入暴力当中。而当我们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积极的,那么就会用相应的温柔的方式去应对。就自然会离暴力因素越来越远。

所以说,当一个人老是陷入暴力冲突当中,问题的关键有可能不在于他说话的方式,而在于他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看法。在博士看来,价值取向的转变,很像是佛教里所说的修行。通过修行,来让你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爱的,你是为爱选择生活,而不是为了仇恨选择生活。只有让自己放下过去的心理包袱,才能够摆脱掉仇恨,让生活向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三、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我们经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具体怎么来做呢?下面我们就重点讲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要素记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这些天我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真的不容易,习惯性的回到原有的模式当中,这也难怪为什么有些书友专门建一个非暴力沟通刻意练习群。

1、观察是实现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可见做到客观的观察并不容易,在观察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评论。所以作者特别强调要区分观察与评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对于评论,别人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妈妈辛苦早起做各种花样的早餐,孩子只吃了两片面包就停下来了。妈妈说:你吃这么少,我大清早做那么多,都不当你的意。这就是评论。如果讲观察结果,要怎么说呢,我从五点半做到七点,孩子你看你只吃了一片面包。大家想如果孩子听到妈妈前面的话会不会就真的不吃了,不基于观察结果讲话就会马上让对方做出应激的反应。

2、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是感受。樊登老师讲这本书的时候提到中国大多数人不会表达感受,是因为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导致的,家长常常剥夺了孩子表达感受的机会。孩子摔跤了,“别哭,男子汉要坚强”。当我们不去观注我们的内心,慢慢心就麻木了,就会屏蔽自己的内在感受,也感受不到他人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看不看央视主持人大赛,我非常喜欢董卿的点评: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要有强烈的欲望去表达我们的内心。那如何表达感受呢?

在图表里有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我们得到满足时候的感受,比如兴奋、喜悦、感动等等。没有得到满足的感受,害怕、担心、焦虑等等。如果双方能够确切地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不隐瞒,那么沟通中就会少很多无谓的猜想和质疑,让我们更加清晰地去了解自己,倾听对方。

[图片上传失败...(image-83a37e-1581126762281)]

3.需要

上面我们讲了非暴力沟通的前两个要素:<u>观察和感受</u>。第三个要素是<u>需要</u>,也可以理解为期待、愿望或者价值取向。

这个要素看起来很好理解,那<u>需要</u>和<u>感受</u>有什么关系呢?

<u>感受</u>****是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

有的时候我们和他人沟通的时候,话语中会流露出批评。<u>批评</u>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比如一个人说:“你从未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但他没有直接清晰的说出他需要理解,这样就可能给沟通双方带来误解。所以把需要或者愿望说的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比如刚才说的“你从未理解我”这句话,如果用我们之前讲过的非暴力沟通的前三个要素表达,可以这样说:“从我们相识以来,你很少过问我的工作,也不关心我每天都做些什么,我的喜悦、悲伤都无法与你分享,我感到很难过,我很需要你的理解与支持”。你表达清楚了你的需要,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变的更多些理解和支持。

所以<u>不要批评和指责</u>,因为那对沟通无益,会使关系变得更糟。

当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所以和别人沟通时,你要心里清楚:你现在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希望对方做些什么。同时也要清楚对方的需要,你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来满足他的需要。

所以非暴力沟通正是<u>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u>。

4.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

在表达<u>观察</u>、<u>感受</u>和<u>需要</u>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答案是请求应该是具体的。我们要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做什么,尽量少说不做什么。

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你希望爱人下班回到家后和你一起准备晚餐。你最好不要说“你能不能不每天下班回家就打游戏啊?”你这样说他可能会觉得你不让我玩游戏,那我就去看电视吧。这是不是根本没有满足你的需要?对你来说打游戏和看电视没有什么区别。你可以这样具体地说:“为了感受一下温馨的家庭氛围,我希望我们家一周有三天晚餐是咱俩一起准备的,你觉得如何?”这里具体的词语就是三天、一起做晚餐。

所以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有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目的<u>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u>,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u>目的</u>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今年春节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孩子的学习模式也在改变,线上网络课堂大兴其道。

 因为要分享这本书,我们会在我们的小组群里讨论非暴力沟通的话题,二木就说到他的一个朋友是小学老师,需要家长在开学前完成一些线上的任务,当时只剩最后一位家长(A)迟迟联系不上,打电话不接发微信不回。二木就建议通过别的方式联系她,当联系上了该怎么用非暴力沟通去沟通。

您好,*家长最近我给您拨打了7次电话,没能和您联系上,我非常的着急。我需要学校有信息传达的时候及时联系上你,从而不影响到您家孩子的学习。所以我希望您能存一下我的手机号,我是班的孙老师,如果您更换了手机号也希望您能通知我一下,毕竟孩子的学习是头等大事。

这是一个很好的非暴力沟通的案例,四个要素---观察讲事实我给您拨打了7次电话,没能和您联系上,感受---非常担心,需要——学校有信息传达的时候及时联系上你,请求---存一下我的手机号,如果您更换了手机号也希望您能通知我一下。

好了,这本书的重点内容就说到这里,下面来简单回顾一下今天所讲的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内容是什么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就是爱的语言;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从表面上来看,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这四点原因让平等的交流难以实现,也是这四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暴力行为;暴力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只有改变这种对世界的消极看法,才能真正帮助你摆脱暴力;

第三个重点内容是,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利用这四个要素,可以检查你平时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的动机。当你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对善的信仰,暴力也就在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听了书中的内容,不知大家从中有没有收获?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值得反复学习和推敲,也希望通过此书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人生更美好。

下面有请主持人。

【结束】

好,感谢知性优雅的霄杰同学的精彩分享。

《非暴力沟通》一书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简直就是“通向大同世界的一扇门”。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利用好这增进亲密关系的大好机会,和父母、和爱人、和孩子用心地愉悦地沟通,享受彼此的爱与幸福。

最后,特别想以一首特蕾莎修女的立场诗结束今晚的分享,现在请你找一个放松舒服的姿势,轻轻地闭上眼睛,和我一起静静感受: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多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好,不知你是否也能感知,特蕾莎修女正是用自己的大爱诠释了卢森堡博士思考的问题: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感谢各位的聆听,我是芊然,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P���"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