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我

2018-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二四一

在过去20多年的时光里,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但是那些为了应试不得不读的书都为我后来渴慕自由的读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原来没有政治和微积分,也没有自由落体与反应方程式的世界是那么美好,我不是在吐槽这些教科书的无趣,而是这些书打开了我的世界,但是没有让我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而是那些漫无目的的阅读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


很多人总是在问为什么要读书,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和内涵,也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人觉得读书是最快变现的方法,知识就是力量…

至于我,不否认以上种种,可能是自己读书比较杂而少,并不能确实的感受别人所说种种,但是对于我自己的,我是十分清楚的,更多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我这躁动不安的灵魂被沉重的身体束缚,而又不甘于受肉体的辖制,想要体验更多平淡或者冒险,痛苦或者愉悦的生活,而我终究是一个俗人,要工作,要生活,无法面朝大海,等春暖花开,无法长伴亲朋左右,体验并分享生活,而此时又有一个可以平衡身体和自由精神之间的矛盾,那就是……阅读


读书并没有给带来生活上的巨大或者显而易见的改变,但是确实的喜悦感是无法言表的,像是长期在黑暗的人见到了光,那是不一样的世界,在那里,我到了我的身体去不了的地方,穿越时间和空间,和自己有不一样经历的人对话,感受他们的悲哀或喜乐,捕捉他们的思想和文化,经历他们转眼百年的变迁,感情随文字里的人物跳动。弥补了不能亲身参与的遗憾,与其说是可以看到别人的生活,不如说是在别人的生活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文字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局外人的我学会审视自己的生活。

此外,给我最大震撼莫过于得到的包容性吧,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你经历的早有前人经过,不必过于错愕和揪住不放,说到此,不免为自己的原始人类思想而感到羞愧,《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有一句话: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 no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 have had.我想人类的原始冲动就是表达自我和传播自我思想,以及希望得到认可和接纳,那生来灵魂最深处无尽的空虚,需要别人的认可和物质的填充来满足,我惧怕我因为不了解一个人而评判他,我常常为自己因为片面的指责而恐慌,我也庆幸因为了解一个人而爱他,理解因为不同的境遇各有悲喜,很喜欢蔡崇达在《皮囊》里写的一段话: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睛,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发觉,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也许是那些在文字里的人给了我更多看故事的视角,更加珍惜各自不同带来的不同视角的我。但是我依然十分清楚人类思维逻辑的极限处的没有出路,我了解和看清了你,可是我理解不了你。可是我还是包容这样的自己


对于书有一种尊敬感,尊敬书也尊敬作者,如果没有打算好好去读一本书,总会有亵渎了作者和作者思想的负罪感,如果在还没有应该读这本书的年纪读了,却没有得到和我年龄相称的收获,像错过了一颗珍珠,就像少年时读不懂红楼,长大之后才能感受到黛玉的孤独,我觉得最好的阅读不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博览群书,而是在合适的时间看到了合适的书,就像走过孤独之后的人读到《百年孤独》,看到人性的扭曲之后更能明白东野圭吾。

与作者的思想相遇,试着去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世界和看问题的视角,与其说是在构建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写自己和看别人的故事,对生命的敬畏,对苦难的妥协,不满现状又无法改变的无力感,慷慨和吝啬的激战,善良与丑恶的较量,每一个真正感知生活去写作的作者都是可敬的,若非他们内心柔软,怎么能装下那么多故事,我仿佛看见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自己的角落,安安静静观察这个世界,敏感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用委婉的方式轻轻诉说。不过于直白也不过于晦涩,略文学也略生活,大概是因为腐朽的肉体无法承载远方,但是思想和文字却可以抵挡岁月的侵蚀,无疑,这深深吸引我。

我没有什么劝你不读书的理由,如果真的有,那可能是出于我的自私吧,你一定要小心这样的我


喜欢和朋友一起分享最近看的书,也会一起讨论感受,陷进去又不得不抽离出来的不舍,想读完又舍不得读完的复杂,想靠近却惧怕,想看清又怕看清,希望理解却不能理解,我想人类的原始冲动就是表达自我和传播自我思想,以及希望得到认可和接纳,那生来灵魂最深处无尽的空虚,需要别人的认可和物质的填充来满足,可是却始终无法填满那来自灵魂最孤独的孤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