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犯错”的新思考
你会害怕犯错吗?
你会害怕被指责或承担责任吗?
基于童年成长的经历,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害怕错误和承担责任的人。
直到2017年系统的学习“正面管教”,清楚的记得在简•尼尔森亲授的大师班上,她不停的强调“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带着不完美上路”……
回来时之后,我经常把这句话说给孩子听,以至于变成了我和儿子在面对小错误时的口号,的却这样的理论,在自我成长的路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越来越接纳自己,允许自己犯错误、接收来自外界的意见。然而,对孩子的错误呢?自我状态好的情况下接纳度高一些,自我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依旧发飙。并没有真正转化为成长型思维。
直到读了《学习的格局》一书,以一个新的角度让我认识“犯错”这件事情。
书中运用了心理学家马努•卡普尔的“有效失败”理论,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这句话,犯错误是是甄别的机会、是归类的机会、是提取有价值信息的机会。经过以上一系列操作之后,发现有效成功和有效失败的实践,让成功和失败都发挥更大效力,助力我们成长。
什么是有效失败呢?
举个例子:当老师给一群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让大家用模型搭出一座塔。有的孩子直接上网搜出最佳搭建方法,结果搭出了一座完美的塔;还有的孩子完全依靠自己的思考和创意,搭出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塔,然而设计中却存在许多错误和瑕疵。从结果上看,第一类孩子是成功的,但是,这样的成功对于孩子的深度思考是有效的吗?第二类孩子,看似结果不尽如人意,却经历了一个成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助于孩子获得新经验和收获的。
反思我们做父母,往往急功近利,看结果,忽略过程。昨天,儿子班级群内老师发了几个优秀作业,看着孩子们写的字,真是爱呀!不由得内心升起一丝急躁,暗暗下决心,回家好好督促孩子写字,或是考虑给孩子报个书法班。回家之前给自己做了心理疏导,以放松的心情应对孩子的学习。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孩子,虽然,字写得潦草,但是,提醒之后他也在努力的改正,并没有因为提醒而有情绪。虽然,语文方面识字量不足,但是数学方面又快又准确。
比较,带来的内心焦灼逐渐平复,用成长型思维看待成长,需要提高的地方想办法去支持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好的方法记录下来,讲给别人,才是主动学习中吸收率最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