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复习8
文件控制块—FCB
为了能对一个文件进行正确的存取,必须为文件设置用于描述和控制文件的数据结构,称之为“文件控制块”(FCB)
文件与文件控制块一一对应
记录文件名及其存放地址、文件的说明和控制信息。(是谁?在哪里?什么权?)
文件管理程序借助于文件控制块中的信息对文件施以各种操作
把文件控制块的有序集合称为文件目录,即一个文件控制块就是一个目录项。通常一个文件目录也被看作是一个文件,称为目录文件
对文件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对它们加以妥善组织,主要是两大操作:
基本信息记录(FCB,目录项)
方便检索、管理(目录操作)
目录管理的要求如下:
实现“按名存取”;(最基本功能)
提高对目录的检索速度;
文件共享;
允许文件重名。
目录结构的组织,关系到文件系统的存取速度,也关系到文件的共享性和安全性。
组织好文件的目录,是设计好文件系统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目录结构形式有
单级目录:①单级目录结构(Single-Level Directory)
最简单的目录结构。
整个文件系统中只建立一张目录表,每个文件一个目录项,含有文件相关信息。
每建立一个新文件:
先检索所有的目录项,保证文件名唯一。
获得一空白目录项,填入相关信息,修改状态位(表明每个目录项是否空闲)。
删除一个文件:
找到对应目录项,回收文件所占用空间
清除目录项
两级目录
为每一个用户建立一个单独的用户文件目录UFD,UFD由用户所有文件的文件控制块组成。
系统建立一个主文件目录MFD, MFD中每个用户目录文件都占有一个目录项,其中包括用户名和指向UFD的指针。
多级目录
适用于较大的文件系统管理。又称为树状目录(tree-like)
在文件数目较多时,便于系统和用户将文件分散管理。
层次结构更清晰、提供更灵活的权限管理等
但目录级别太多时也会增加路径检索层次,增加磁盘访问时间。
索引结点的引入
文件目录占越大量的盘块,需进行的磁盘读写开销越大。减少实际检索的信息量就减少移动磁头的开销,提高速度;
目录一般是按名检索。而直到找到正确文件前,只关心文件名,不需要其它的文件描述信息,目录中这部分内容的调入不是必须的。
所以:将文件名、文件具体信息分开,使文件描述信息单独形成一个索引结点。
索引结点由外存到内存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形式:
磁盘索引结点
存放在磁盘上的索引结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件主标识符、文件类型、文件存取权限、文件物理地址、文件长度、文件连接计数、文件存取时间。
内存索引结点
文件被打开后,将磁盘索引结点拷贝到内存索引结点中以便使用。比磁盘索引结点增加了以下内容:索引结点编号、状态、访问计数、文件所属文件系统的逻辑设备号、链接指针。
目录查询方式:线性检索法
又称为顺序检索法。
单级目录中
用户提供文件名,顺序查找文件目录。
树型目录中
用户提供路径名,如/user/ast/mbox
对多级目录进行逐层查找。
Hash方法。
曾介绍的Hash文件。
如果建立了一张Hash索引文件目录,便可利用Hash方法进行查询
系统将用户提供的文件名变换为文件目录的索引值,再利用该索引值到目录中去查找,将显著的提高检索速度。
对于使用通配符的文件名系统无法利用Hash法检索目录,还是需用线性查找法。
采用的磁盘分配方式决定了文件的“物理结构”
顺序结构;链接式结构;索引式结构。
注意与逻辑结构名类似但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