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于静,德生于谦,福生于俭,命生于和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蕴含了无数修身、治国、养生之道,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告诉我们:道生于静,德生于谦,福生于俭,命生于和。
道生于静,德生于谦,福生于俭,命生于和道生于静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守静笃”的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静,笃定,不受影响。
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去私欲,破妄念,使心灵保持虚静,心中的智慧,也就是“道”,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终日心浮气躁,“道”就会远解牛”的故事。
哪怕是像解牛这样简单的事情,也有其的内在规律。只有静心做事,达到“忘我”的地步,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秘,技艺就能上升为“道”的境界。
道生于静,德生于谦,福生于俭,命生于和德生于谦
《道德经》:“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上德若谷”的意思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怀如同山谷一样深广,可以容纳一切。”
《周易》说:“谦,德之柄也。”曹植说:“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
谦卑礼让,会让一个人德行越来越高,心量越来越大。
明朝有个叫郭朴的人,自幼孝悌成性,礼让为先,官至史部尚书。他的家人曾与邻居因建屋互争一墙。郭朴得知此事,写信给家人道:“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遵命让了一墙之地。邻人被感动,也让出一墙之地,空出一条仁义巷,传诵千年。
人最高明处世的智慧就是保持谦逊、宽容他人。
唯此,人生方能赢得朋友,赢得尊重。
道生于静,德生于谦,福生于俭,命生于和福生于俭
《道德经》:“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现代社会,人们纷纷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豪车、别墅、山珍野味.....却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唐代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宋代彭龟年说:“恭自内出,俭非外饰。”
一个人的福气,从清心寡欲来;一个家庭的福气,从清廉节俭来。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素以德行著称。孔子常常称赞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高尚啊!”自颜回起,颜氏家族延续六七年而不衰,至南北朝隋唐而兴盛,涌现出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等千古才俊。
俭于饮食,不伤脾胃;俭于嗜欲,悠然自得。
生活中,做到简单朴实,福气自来。
命生于和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结合而生万物,生命在于阴阳调和。
一个人是不是健康长寿,关键看他心态是否平和通畅。清代名医张培仁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
此外,“和”还意味着凡事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世间的欲望是无穷的,不应过于贪欲;凡事要有度,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强求。
常怀一颗平和之心,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道生于静,德生于谦,福生于俭,命生于和”,不仅包含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蕴藏着养生长寿的奥秘。
在生活中做到这四点,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传递给家人,也一定会对家庭幸福、兴旺大有裨益。
读过《道德经》,便是一场智慧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