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人格魅力

2024-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沃文

范仲淹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从古到今,其为人为官,做人做事,影响着很多后来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他的独立、理性和牺牲的人格之美,他的忧民、忧君、忧政的为官之道,彪炳在史册上,熠熠闪光。

山高我为峰。他是那么崇高伟大,“心焉介如石,可裂不可夺”。公元989年,范仲淹生于徐州,父亲范墉是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先娶陈氏,后娶谢氏,范仲淹是范墉与谢氏生的第三个儿子,范仲淹生下一年后,范墉去世,谢氏带范仲淹改嫁到山东朱家,这时,寄人篱下的他与异父同母的两个兄弟在读书时发生分歧后,他孑然一身跑到庙里读书,有“甘于清苦”“断齑画粥”“闭门读书”一说。

23岁游学应天府,皇帝出巡,同学邀其去看,他岿然不动,说“以后有的是机会见他”,足见其志向远大,不为眼前小小利益所惑,他27岁考中进士,果真见了真宗皇帝,他在安徽广德任“司理参军”,相当于现在纪委审理案件的一个小小助理,每次审案结束,他都在屏风上记下详细案情,过后慢慢分析研判,逐有“屏风记案”典故流传至今。五年之后,他果真恢复范姓,实现早日诺言,足见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理性、肯努力、善思考的好青年。

范仲淹是当朝宰相晏殊推荐到朝廷上当的官,他一入朝就给皇帝说真话,提建议,吓坏了晏殊,晏殊劝他,他对恩师晏殊说了一句话:“我爱吾师,更爱真理”,足见范仲淹之人品厚道实在,实事求是,说真话,办实事,原则性比较强。当时西夏战争,他是抗敌副帅,韩琦是主帅,韩琦看不清时机,要出兵出击,范仲淹认为时机未熟,出击弊大于利,韩琦一意孤行,坚持出兵,结果损失惨重,将士牺牲6000人,大败而归。后来韩琦反思过后,听取范仲淹意见,让范仲淹指挥作战,范仲淹沉着冷静指挥,一举获胜,像现代淮海战役中的粟裕将军,战役前中央三下命令要他渡江,他三次写信给毛主席上书,建议将战场放在江北徐州,最后毛主席听从了他的建议,才有了后来的淮海战役。

特喜欢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世情怀,他有独立的人格魅力和矢志不移的追求,不对上为奴,不对下如虎,见了“大人”不小,见了“小人”不大,古往今来,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上哪儿找去。

范仲淹忧民、忧君、忧政的为官之道也让人叹为观止。1015年他考中进士,1028年他40岁进京任职之前,在基层当了13年的小官,先后在安徽广德、亳州,江苏泰州、兴华、南通、楚州(现在的淮安)五个地方当官,都是些幕僚盐仓小吏小职,他坚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维理念,尽最大可能为国家、为人民多做好事、多做善事。

譬如,1033年全国蝗虫成灾,他冒着杀头之罪要仁宗皇帝放舱赈灾,仁宗派他赈灾,当年他以监史上书弄了个修堤筑坝之苦差,他没有怨言,亲自研制出一种药丸自救,赈灾结束回到京城,他带着他发明的“乌味草”请朝中百官品尝,以忆苦思甜的方式,狠狠“教育”了那些高高在上不体贴百姓、不深入基层的官员。

1038年,宋夏战争,作为边防主帅范雍无能,在延州(现在的延安)连吃败仗,当时朝中之人没有哪一个官员愿去前线接替范雍指挥作战。作为副总指挥的范仲淹派19岁的长子范纯佑偷袭,自己率队跟进扎营,步步推进,最后打了胜仗,将士欢欣鼓舞,西夏将士说范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敢再犯边境,边境一时平安无事。

范仲淹与滕子京是同年中进士的好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忠臣,因滕子京干事太多,且高调招摇,遭很多人的嫉妒记恨,朝中有人就挑滕子京的毛病,说他挪用公款15万贯,仁宗让人去查,查实滕子京3000贯用于犒赏,其余款项用于军饷发放,范仲淹从边防打仗回到京城,力保滕子京无大过,就这样,滕子京还是在庆历四年被贬岳阳,才有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杭州有苏轼修的“苏堤”,泰州有范仲淹修的“范堤”。1021年范仲淹调到泰州任盐仓小吏,泰州在淮水之南,面临黄海,海堤失修,范仲淹带人抢修,逐成“范堤”,威名远扬。明代朱元璋审理犯人叫范从文,疑是范仲淹后人,因崇拜范仲淹,受范仲淹的影响,就释放了犯人。有一次一群土匪抢劫一范姓富豪,富豪说是范仲淹的后人,也给放了,足见范仲淹为民请愿、为民办事功德的力量和对后人的影响。

当时边境战事紧张,陕西、山西等地兵员不足,补给不到位,当地有抓壮丁的现象。当地农民被抓壮丁后,当官的怕其逃跑,就在其脸上刺印,叫“黥面”,其子子孙孙都得充军当兵。范仲淹对此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这一做法,在当地深入民心。范仲淹64岁去世,苏轼66岁去世,1050年范仲淹62岁知杭州,大旱,他以工代赈,大兴土木,大办龙舟赛事,让富人捐助赞助,高价收粮,然后低价放给百姓,让富商无法囤粮,在当地百姓当中留下“父母官”的口碑。

其实,范仲淹的小故事很多,他的人格魅力一直在深深影响着很多人,其中就包括现在的我,受益匪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