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读书笔记05
第四章 破局思维
你会发现通过这些新概念看世界,复杂的世界变得非常清晰简单,无解的问题开始浮现答案,浮躁的做事方式变得从容。……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说,小人之小,也并不是品格的低微、智力的稀缺,而是格局之小、眼界之小和系统之小。
减肥—少吃—瘦了—忍不住吃—胖了—减肥
没规划—响应临时需求—没规划
拖延—忙—乱—忙—拖延
一件事之所以来来回回,是因为这个局里根本没有解决方式。除非你能看透这个局,破局跳出,才能停止这种轮回。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这种往返的轮回问题之中,他们就像轮圈里面的小白鼠,怎么努力向前跑都停不下来。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前方,需要退后一步,看到整个系统,找到破局之处。
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其实也就是“模式改变”。……第一序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第二序改变:对于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跳出问题,打破死循环,重新定目标,每个人都能跳出轮回问题。但如果看不到第二序改变,你会永远来回重复第一序改变。不仅如此,有时候第一序的改变往往会妨碍我亻们做出第二序改变。法国有一句谚语:我们常常改变,是为了不变。
出了问题就一顿道歉的同事,对他来说,不是态度,而是能力问题。他的道歉只是为了更深地掩饰自己——听不见指示、搞不清重点、划不明白边界。态度的改变,就是为了心智模式不用改变。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并非要追逐梦想才能把事情做得很专业,因为他知道即使追逐梦想,也会遇到很多麻烦和短暂的迷茫。这都需要你有一种在不知道是不是梦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刻意练习的能力。而有人恰恰缺乏这个能力。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问题,选什么都不会好。更加可怕的是这样做还会上瘾。因为宣布“我不合适”太容易了,而认识到“我有问题”很难,所以很多人在选工作、选公司、选感情上,都用选择代替努力。
孔子的弟子子贡遇到一个来请教孔子的人。子贡问,您有什么问题问我的老师呢?对方说,我想问问一年有几季。子贡说,四季啊。对方说,不对,明明是三季!双方争吵起来,声音惊动了孔子。孔子观察了一会儿,对那个人说:你说得对,是三季。那人大笑而去。子贡问,先生,一年为何是三季?孔子说,你看那个人一身青衣,应该是蚂蚱所变。蚂蚱春生秋亡,哪里见过冬天?在他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冬天,所以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和他讨论上三天三夜,也没有用啊。……看不到系统就永远看不到第四季。记得提醒自己,不要做现代社会的三季人。
系统由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并且输出功能。……元素之间的关系其实比元素更重要。……试着观察水流里的一颗石头:水流冲击石头,会在石头旁边形成波纹。石头、水流都是“元素”;波纹则是系统的“功能”;石头在水流中的位置决定了波纹的形状。
第一序改变的是元素,第二序改变的是关系。
我们的血液细胞每三个月就更新一遍,但是我们的身体是稳定的;我们的思想、理念、记忆如流水般持续更换,但是我们的自我是稳定的;大学的学生每年都更换,但是学校的名声和学术地位是稳定的;北、上、广、深每年的人流量巨大,但是城市是稳定的。……只要不改变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即使替换所有的元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缓慢变化。
亚里士多德曾经以一已之力把哲学分成了物理、形而上学、戏剧、音乐、生物、经济、动物、逻辑等111个学科。他指指点点,每分出一块,后来几代人都得研究一辈子。……今天,系统科学涵盖了一堆让人不明觉厉的领域: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运筹学、博弈论、涌现、自组织、自动化、协同学、耗散结构、搜索论、人工智能……凡是与发展和大型工程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可归纳到系统科学与工程的范围来讨论。如果说近百年来,物理界最大的两栋楼是宏观的相对论和微观的量子力学,物理学家们们都致力于连接两栋大楼,那么在工程和科技发展中,你看到的二座大厦—一互联网、自动化、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有着同一个地基,即系统科学。
回顾一下关于系统的知识:所有的系统都是由元素、关系和功能三部分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元素之间的关系;关系结构不变,系统的结果也不会变。第二序改变,改变的就是系统的关系结构。
工业化生产将就分工协作,这种思维方式也叫“还原论”:复杂的事情可以拆分为各部分的组合来分析。……这种思维方式帮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分子原子的发现、各个专业学科的出现、流水线的发明,都依赖这种细分的思维方式。……根据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一个事情出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增加或替换一个元素,如果短期有效,那么长期也应该不错。……但这种思路面对复杂社会问题,往往会顾此失彼。
传统思考方式:问题的因果关系很明显;外界的人和事是我们问题的根源,只要换掉他们,问题就解决了;一个方法若短期有效,长期也就有效;优化每个部分就能优化整体;下猛药,同时开始很多独立的改变。
系统思考方式:问题的因果关系不明显、不直接,而且常常互为因果;我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已的认识和行为,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短期的修修补补,长期反而有坏处;优化结构就能优化整体;只做几个关键的长周期动作,会让整体改变好。
到底还原论好,还是系统论更好?其实角度没有好坏,都是简化世界的一种方式罢了。主流的观点是:在解决独立、单点、局部的简单系统时,还原论的思路更加有效;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系统论的方法则更加有效。在分析物理、化学这种非生命体、自然科学的时候,还原论更有效;在讨论生物、社会、心理这种生命体、交互性多的领域,系统论更重要。比如自然界的生态问题、社会金融、企业经营、人际关系、慢性病、心智模式…这些复杂、交互的事情,用单维的方式解决问题,问题会越解决越多。
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运作,都早己先你而行。如果看不懂系统,即使看到一切,你也什么都看不见,你只是“look”(看),而并没有“see”(看到),更不要说“ insight”(洞察,英文原意“看懂”)。
系统最重要的是关系,我们从最重要的两个关系说起—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和看得透。看得远是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找得到“回路”;看得透则是能够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层级”。
“忙一乱”就是一个回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前面说过,在系统里,结构决定结果—具体在忙乱什么、谁在忙乱都不要紧,一旦增强回路形成,这个回路就会自我强化,一直到系统的上限受不了为止。……这种循环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搞好了,是人生的增长引擎,搞不好则是人生的死亡螺旋。……4种增长引擎:好习惯、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知识IPO、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4种死亡螺旋:穷者越穷、投入不足、工作狂循环、“求认同—找不到自己—求认同”。
系统的循环写出来其实特别清晰简单,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往里跳?因为反馈回路都有一个玩死人不偿命的特点:短期感受和长期收益总是相悖。正循环的学习、健康、投入、习惯刚开始都感觉很累,并不舒服,而负循环的开头——忙带来的充实感、不投入的安全感、工作狂的成就感,短期感受都很好。所以人们往往为了不改变而改变。……好的破局者往往知道: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瞥惕:长远的损失是什么?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会是什么?
搭建正循环系统,破坏负循环系统,切断自毁线路。……作为一名系统思考者,你能养成的最好的第一个思维习惯就是逆时间打断负循环:如果忙得没空思考,那么没空思考是否让你更忙呢?如果因为规划不佳,所以总做临时工作,那么总做临时工作是否让你更不重视规划呢?……第二个思维习惯是顺着时间司搭建正循环:如果技能精进能让你获得成功,那么如何用成功让你更加精进?如果做某件事情能让你有所收益,那么如何让收益带来更多类似的事情?
学习一些能自增长的技能。有一些技能天生自带自增长能力,非常重要:读写能力、够用的英语、社交能力、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聪明的善良。
勤奋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勤奋的第一重境界:很努力。很多人明明有学习焦虑,却没有学习时间;明明有学习时间,却没有学习精力。所以,要学习,要付费学习,要空出时间、精力来学习。……勤奋的第二重境界:方法论勤奋。时间管理、精力管理、项目管理、学习方法、知识管理等一系列方法论。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所要做的,只是学习。……勤奋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标,战略勤奋。聚焦到“洞察客户、理解趋势、关注同行”,要学的东西突然就变少了,和你竞争的对手也变少了,而支持你的人变多了。这就是目标选对了的表现。做那些更少更好的事,是最重要的高效能。
一个人的外在成功,是“能力一站位一趋势”的多层体系。如果努力了还没有成功,不妨关注下站位和趋势。……如果有人总在提醒你“要有大局观”“看事情要跳出来、要全面”,那么你最好意识到,这就是多层系统的问题。……系统一般都是多层的:上层决定下层,上层决定目标,目标决定方法论;下层无解,向上一层,做第二序改变。
不管什么系统,之所以会涌现出更高层级,是为了更高效地协调原来层次的资源。困于底部,说白了就是意识还未完成进化的跃迁,也就失去了在更高层次调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团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体力量,如果个人太过看重自己的得失,而偏离团队目标,那么团队就会失败而个体也不会留存。……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如果太关注学习的快感,而忘记了学习的目的,那整体效率也会降低。……执行是为了完成事项,如果没有真正思考事情的结果只是盲目动手,那就失去了用更多方法、更多力量完成的可能。
把控一个多层系统有三个原则:多层布点、单点可控、目标折射。……多层布点: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层次。组织是最经典的“愿景一战略一资源一管理一执行”多层系统,如果我们在某一层很强,但忽略其他层级,就会导致失控。……目标折射:既然是在多层系统中达成目标,那么在不同阶段做偏离直线的行动有时更好。这种情况,我称为“目标折射”—在多层系统,直线会失效,你需要根据层级特性调整切入点。两点之间,不是直线最快,而是阻力最小的那条线最快。
心理学把人的控制点分为4类:能力、努力、难度、运气。于是有两种人:掌控者和机会主义者。……掌控者懂得把注意力尽可能放在内部、稳定的因素上,在他们心中,注意力是这样分配的:能力>难度>努力>运气。他们的内心对话是:这个事情的确很难,但以我的能力应该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我要尽全力,其他就交给老天了。……而机会主义把时间花在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上。在他们的心中,注意力是这么分配的:运气>难度>努力>能力。他们的内心对话则是:也许这就是个机会呢?希望不要太难,其实只要是个机会,我努力是没问题的。
当设置好控制点后,安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尽量让事情在控制范围内就好。如果失去控制,就调整控制点,让目标重新可控。
过去我常常劝大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梦想后再全力投入,现在我会告诉迷茫的人,如果实在不知道要干吗,不如投身热门行业,参与大城市的竞争,并且让自己获胜,让自己赚钱。这虽然是人生的弯路,但是至少不会停滞不前。
如果不知道梦想,那就先练好能力。
其实“带着问题生活”,也是一种应对方式。所谓成熟,就是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线。在路线问题上,拥抱折射,在最终结果上专注不动。两点之间,阻力最小的线最快。
用管理公司下属的方式管理家庭,其实家哪里是讲对错”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这不是一个层次。……当一个复杂系统出现问题,不要停在自己熟悉的层面上,退后一步,看到系统:人生不如意,也许并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选择对;工作效率低,也许并不是精力不足,而是目标太多;关系不亲密,也许并不是因为眼前这件小事,而是情绪积蓄已久;不够有钱,也许并不是你不够节省,而是不懂得如何投资。
问题在一个层面失控,向上跃迁一层,重新定义问题,往往有解。
大牙缝的故事——我们都有很多的资源,但是你是否相信,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藏起来的大牙缝,你是否相信,那个你最想隐藏的东西背后,也有快乐的可能。
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运作,都不是在当下才发生的,世界早已先你而行。世界是个大系统,世界属于能理解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