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寺传说‖木鱼嘴里闪金光
巍巍钟山脚下的大吴寺,左近伸出一拳头包,右近也伸出一拳头包。包的下边就是大吴寺沟,越过此沟即是自右向左延伸的平岗,这平岗是杨泗坊高刘大岗。更远方,万岁仙山兜住了九曲弯环的三渡河,前后左右山形地貌把大吴寺重重环抱。
大吴寺人间梵宫,梵声悠悠,钟声高扬,素有“春风坳好大风,大吴寺好大钟”之称。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宝刹近前左右伸出的拳头包,形似法器木鱼,历来人们唤左边为大木鱼山,右边为小木鱼山。
《木鱼嘴里闪金光》这是一则纪实故事。回想当年,消息传遍桐怀潜三县。虽则几十年过去了,大吴寺本地的长辈们仍记忆犹新,其后代一提此事,也说得眉飞色舞,恍若昨天。因涉隐私,此处只表姓,隐去名。
又因故事发生在大吴寺,所以也编入《大吴寺传说》系列。
话说一九七三年中秋后,生产队里把中稻都收割归库了,农事只剩下秋种。农业学大寨,大寨人三战狼窝掌,大吴寺人迎战木鱼山。
大小木鱼山相交处,地势平缓,正是砌坝造田上选之地,砌坝就要找石头窝开采石块。而大木鱼山阳边的石头嘴即大木鱼嘴的石头又近,石料又好。
农历九月十几里,朱某某、杨某某、徐某某三人,一人扶钢钎,两个人轮八磅锤,打着炮眼,头两天炸的石头,砌坝时只能搭配着做垒子用,炸到第三天,这石头就结实多了,炸一炮就要等待清理好石头窝。
当朱某人撬起一平石板,轮锤的徐某、杨某两位就发现石板下面有很亮的碎块,三人合力把石板抬到一边,朱某人捡起这亮亮的碎块往衣上一擦,发现是真银锭子,这下徐某、杨某眼晴也雪亮了,三人比赛着把碎石头和土圪垯扒拉开了,褂子袋裤子袋尽塞得鼓鼓囊囊的,把个裤腰都拉沉到腿沟了。
一时间抬石头的、砌石坝的、挑土的,凡正在场地上上工的人,一窝蜂地飞往炸坏了的木鱼嘴石头窝,一场空前绝后抢宝战斗拉开帷幕。
你看,你推我搡,有的人干脆赖在碎石上不起来,再用手慢慢捏;有的用簸箕像捞鱼样兜着石头土块,倒在一边,叫老婆孩子翻找。
这一整天,大木鱼山像被雾霾笼罩,尘土飞扬。有的人顾不了肚子饿,中午都不回家,把大石头也全部抬走了,把碎石头和黄土像锅里炒菜样,翻来复去地都炒熟了。后来有人散布说,炸炮的三位各得银锭五六市斤,凡上工的人也都多少找到几锭或半块。
接连几个晚上,一些周边的人,打着电筒,于下半夜把木鱼嘴里的碎石头又翻了千千万万遍。这些人生怕当地人知道而拦截,个个又像做贼似的。据说,也有一位还真的淘出六锭银子,发了个横财。
话说回来,这木鱼嘴里宝藏破开了,消息震动了周边。当时的槎水人民公社领导和信用社领导第二天赶到大吴寺,先进行宣传,领导说这些银锭属于国家所有,大家要自动上缴国库。我们的老百姓真听话,也都各自拿出银锭,登记上缴给槎水人民公社信用社。
一个月后,公社和信用社领导又奖励朱某、徐某、杨某,分别发放50元、49元、40元人民币。
七十年代拾元票子是大钞,农村劳动力一个工分因生产队收入不同而不同。
一般一个工,年底分红一角二分至六角不等,大吴寺因山场面积大,每年用山场柴禾换钱粮,又有丰富的苗竹及杉木可卖,一个工可分红五角。
因雨雪不能出工,这五十元抵得上一个壮劳力一个半月或两个月的工分钱。这个年代,一头肥猪也只卖到四十多元。这年朱某、杨某、徐某三家各自过个大肥年。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寻遍周边也不曾得到半边银锭,哪曾想,宝贝就在木鱼嘴石头缝里。
这真实的故事,也佐证了大吴寺高僧给皇后娘娘治病的故事遗下的谒语:头到大吴寺,脚踏三渡河,何人能得到,三千八稻箩。
设若大木鱼嘴里银锭为一稻箩,那么还有三千零七稻箩元宝又去了那里呢?请看《大吴寺传说》后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