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动手和智慧《给教师的建议》108--111
手的上亿个动作,是意识的伟大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
双手无所事事,同随便找点体力负担给学生让他有事可干是一样的,这两种做法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是同样有害的。当学生年复一年地,从事单调的、令人疲劳的体力劳动,而不需要任何技巧时,他的双手只不过是一种发出体能量的器具,而远非是一种创造的工具。
处在童年和少年期的学生,没有用自己的双手从事过任何复杂的、精密的、要求细心和动脑筋的作业。当他们成为青年时,需要用最基本的机械进行操作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心慌害怕。这就是在总的智力贫乏性的背景上暴露出低劣的劳动素养而造成的可悲后果。【如果学校的教育不能被学生提供丰富的智力背景,同时不能训练学生双手进行复杂的、精细的、需要耐心的工作,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死学知识的书呆子。】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那么它们就永远也不会觉醒了。
我们从一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的双手能做出准确的、有成效的动作。他们学会了用剪刀或木料雕刻出精细的图画,能写出漂亮的字,他们就会对稍有一点点偏差的地方很敏感,不能容忍马虎了事的作业。这种敏感就会迁移到思维上去,手就能交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
对于少年的作业,我们要求尽量使用精确的工具,使他们的双手和手指做复杂的动作。用精确的工具细致的加工各种材料,对于培养少年的智力起着重要作用。学生从事个别作业,用惯了自己的工具,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这工具应用自动化,这对学生的思维也起到了训练作用】
当学生分析各种零件的相互关系,在头脑里构思零件或示意图,进行拼接和装配,这种智慧的努力和双手动作的结合,就有手传递的大脑或有大脑传到手。思维从整体转移到局部,从一般转移到肢体,而手在这种转移中起着积极参与的作用。这种作业中必不可少观察力和推测力。
那些大国工匠是有一些文化,有天才的机械师,他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精细的、耐心的、用脑的创造性工具,使他们变成了无师自通的人。我们不仅要在劳动课上,而且在其他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的双手激发他们的思维。【如何设计这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创造性的劳动?也是我们作为教师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