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波伏瓦—究竟要保留多少自我,放弃多少自我
写书评前,查看自己在这本书里做的一些标记,有一句划最多的是“究竟要放弃多少自我,保持多少自我”,在这里我自己在想,我算是脱离了本来属于自己的阶层,我应该去到哪里?去往哪里之前,我是谁?下意识关于我是谁的回答是家庭里定义的我+工作定义的我+教育定义的我。然而脱离了这些我还又是谁呢?这本书不会给我答案,但他很好的提醒我,要去不断的发问,不断的审视自己,看看行动中的自己是什么样,想象中的自己不真实,但行动的人是真实人,是真实的自我展现。
说回到这本书,触动我的是在波伏瓦提出的言论和其本人的生活:一方面是波伏瓦提出的言论:女性不是天生的,是被后来的生活环境给养成的,女性在很早以前还是被认为“第二性”,是男性的补充,是屈服的,是没有生存、选举、钱的自由的,她们生下来不会有自己的角色,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就是不会是她自己,即使在学术殿堂里一旦有女性排名超过了男性,大众和知识分们都会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我知道在现在女性自强(是那种独立)在大多数人眼里确实觉得没有必要,波伏瓦写出的是我们女性遭遇不公平的寻常,很久很久,因为被“看见”所以觉得异常珍视。另一方面波伏瓦和萨特已经她们的偶然的朋友们的故事及发展也让我shocked,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内心的想法,有“不是吧,还可以这样”、“竟然可以这样”、“这样好像也没有伤害到别人,身处其中的他们也觉得没有什么”、“爱情和婚姻在他们眼里是什么呢”、“爱情果然是不会长远”“她用不一样的方式爱着他们,但她不知道如何调和自己的爱”,大概能了解到的是,波伏瓦在萨特那里能得到思想的交流,但是在生活中,在情绪、甚至性上,萨特一直在忽略她,如果没有那些“偶然的朋友们”这些情绪该怎样获得出口?波伏瓦和萨特根本不算是正常而健康的婚姻关系,因为在我看来婚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因为互相欣赏做出了我只属于你的庄重承诺,这个承诺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两个人作为整体完完全全的一起携手面对的样子,那么波伏瓦在这个问题上对婚姻的看法是什么?她没有结过婚,但她对父母的婚姻描述也特别少。
我时不时的为波伏瓦给女性的劝诫惊醒:“不能因为情人希望你呈现什么形象,你就放弃自我而变成那个样子,这样做对自己非常不诚实,一个人应该“只给予她所能给予的”而我在想这个问题回到了之前的大前提上,该保留多少自我,放弃多少自我,这不仅是爱情方面,还是你与其他人相处,你要“塑造”什么样的角色来确定的。扎扎的死去对我的震惊尤其大,为了一些规则,她在死前才得到了自己的爱情,而且认同得到爱情过程中苦难的一切,我看的时候忍不住掉眼泪,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要经历这些不必要的苦难,甚至神化经历的这些痛苦,我甚至想到有人会“感谢”挫折,挫折就是挫折,苦难就是苦难,它会让你变得坚硬、变得敏感又漠然,变得没有那么可爱。行动才能塑造自己,你是什么人,看你的行动。
在最近,我时常会想,怎么平衡自己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和想要靠近另一个人的冲动。一方面陷入对想靠近的渴望,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失去自我,变成“不酷”的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