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鸡足山——信众心中的灵山佛都

2023-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太阳的梦想

都说鸡足山是灵山佛都、天开佛国,信众朝拜鸡足山,会有意想不到的开悟。还说信众许愿朝拜鸡足山,就一定要去鸡足山朝拜,不然会诸事不顺。多少有这种心理,还有一种隐隐的期盼,我一次次地登上鸡足山。

鸡足山雄踞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宾川县境内西北隅,西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峰,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

鸡足山气势磅礴,方圆百里,最高峰为天柱峰,海拔3240米,登临其山,可东观日出,南瞰浮云,西望苍山、洱海,北眺玉龙雪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登鸡足山,在天柱峰绝顶惊呼:“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天柱峰一顶一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矣!”

古代,鸡足山远离中央,“古帝巡狩弗逾四岳,神禹穷源不越岷山”,“秦皇东封,汉后西祀 ,亦惟汾阴社首”,“又况文人墨客之不能及远”,故“荒徼无辙迹”,“前贤纪述寥寥”,甚至宋臣撰洞天福地记滇南名胜,亦“见斥不录”,遥远偏僻的蛮荒之地,自然无法吸引中原帝王的目光。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佛陀的脚步却早早踏入此地。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载:“迦叶承旨主持正法,结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厌世无常,将入寂灭,乃往鸡足山”。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到鸡足山后,进入禅定,奉持如来附嘱之金襕衣,以待弥勒出世而授之。迦叶入灭后鸡足山成为迦叶道场,加上幽静偏僻山形俊美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静修,吸引着众多僧人蜂拥而至。许多知名僧人在此结茅修行,唐代的明智、护日,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法天、大错,清以后的虚云、自性等。后来,在这些高僧大德修行处,一座座寺庙建立起来,据考,蜀汉时佛教传入,鸡足山建有小庵;明代,山上僧尼云集,佛事最为鼎盛,“琳宫绀宇不知数,浮屠宝刹凌苍苍”,有“大者七十二所塔院”,且“规天矩地,制度虚敞 ”、“院宇壮丽”,另外还有许多“静室精舍”;清代,这里有寺36所,庵72所,盛时常住僧尼5000人以上,几乎无山不寺。

鸡足山被三条较大的断裂所切割,中部地区属断裂形成的山间凹陷地带,悉檀河纵贯其中,沿河两岸的尊胜塔院、悉檀寺、祝圣寺、寂光寺、石钟寺、大觉寺等大型寺院建筑群以及无数的庵、阁、亭、楼、堂自下而上,像佛线穿珠,一直延伸到天柱峰脚的慧灯庵,自然而然地形成一条朝拜鸡足山的佛道。山势雄伟,古木参天,山峦叠翠,鸟语花香,山中寺庙多依山临岩而筑,高下布置,错落有致,隐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有涵有露的建筑布局手法,在雄、险、奇、秀、幽中形成独特的景观,徐悲鸿赋诗“灵鹫一片荒凉土,岂比苍苍鸡足山”,就是佛国从无到有并繁荣昌盛的真实写照。

千百年的历史,梵刹林列,静室遍布,鸡足山成了天开佛国、灵山佛都,积淀了无穷的文化内涵,鸡足山也成了僧人心中向往的一方净地。冯志《仙释传》载,静闻原为江苏迎福寺莲舟法师的法嗣,他禅诵二十年,刺血写成《法华经》,发愿将此经供于鸡足山。崇祯九年(1636年),他同徐霞客结伴西游至湘江,不幸遇盗坠水,将写经举在头顶,独不遗失。后创病死于途中,临终前嘱徐霞客将其骨灰带至鸡足山埋葬,以了生前之愿。徐霞客带着静闻的骨灰和血写的经书,辗转数千里来到鸡足山,将血经供于悉檀寺,在山上为之建塔埋骨。

清朝末期,鸡足山佛教一度衰落,寺庙仅余十余座,且大多破败不堪,是虚云法师凭一人之力,让鸡足山佛教在近代再次复兴。虚云法师,俗姓肖,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幼习儒学,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后云游天下参学访道,谒佛教四大名山,终南山结茅修行,跋涉拉萨布达拉宫,朝拜缅甸、锡兰、泰国、槟榔屿等佛教圣地。每到一地,同当地高僧大德研习经典,切磋学问。虚云法师对鸡足山情有独钟,数登此山,决定重兴迎祥寺。他将在泰国募得的佛教文物及捐款带回鸡足山,1906年取得清政府支持,慈禧太后拨巨款重建迎祥寺,光绪皇帝赐新寺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封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赐以紫衣、玉印、金钵等物,颁赐《龙藏》一部。祝圣寺位于钵盂峰下,处全山中心位置,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藏珍楼、钟楼、鼓楼、禅堂、僧舍等。从此,鸡足山以祝圣寺为中心,再次形成庞大的寺庙群,佛教再度兴盛。

天柱山峰顶的金顶寺为鸡足山最高寺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有僧人在此建庵;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大理文人李元阳建普光殿;万历庚子年(1600年),御史孙愈贤游山,应僧人请求建造光明塔;万历己未年(1619年),直指使潘浚建观风阁;天启丁卯年(1627年),直指使朱泰贞建天长阁;崇祯丁丑年(1637年),直指使张凤翮建善雨亭,并筑罗城,上立“四观楼”;己卯年(1639年),直指使徐必泓建景星亭;辛巳年(1641年),黔国公沐天波认为金克木(沐),使他政场失利、家道衰微,便将昆明东郊鹦鹉山太和宫铜铸金殿迁置鸡足山天柱峰顶,金顶寺因有铜铸金殿而得名,庙中香火日益兴盛;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殿阁遭火灾被毁,唯存铜铸金殿与塔;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云贵总督范承勋、提督诺穆图听从山中僧人请求拆除光明塔,建天一阁于观风楼旧址,取“天一生水”,能防火灾之意;1929年,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上山,应僧人请求出资修建高42米的楞严塔,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外援物资飞越驼峰的天然航标。遗憾的是,明铸金殿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存金殿为后期仿制重建。

鸡足山俊美的自然风光及丰富的佛教文化为人们了解之后,佛教信众、文人墨客从四面八方前来观光瞻仰,留下不少优美的篇章。高鹤年撰《名山游访记》,将鸡足山风光归纳为天柱佛光、华首晴雷、苍山积雪、洱海回岚、塔院秋月、万壑松涛、飞瀑穿云、重崖返照八大美景。天柱佛光出现于“风止雨收”时,“五色毫光,形如彩虹,周轮圆满,半时始散”;华首晴雷是因华首门极高的位置,雷雨皆在其下发生,每当雷动云暗,山下大雨,而此处则日光普照,晴和如初;苍山积雪是鸡足山西望,苍山山势雄伟,挺拔峻峭,山顶终年积雪,烟云缭绕;洱海回岚是洱海位于苍山东、鸡足山西,湖水碧绿,远看烟波浩渺,如诗如画;塔院秋月是尊胜塔院塔身洁白如玉,秋月当空,相互辉映;万壑松涛是鸡足山的松树自山顶而下绵延不断,松荫空翠,掩云蔽日,清风过处,松涛阵阵,音韵悠扬;飞瀑穿云,鸡足山多瀑布,玉龙瀑布坠崖悬练,直注峡底,中悬九天,霁色澄映,花光浮动;重崖返照,南、西、北三面曲崖的九重崖,夕阳返照,霞光斑阑,岩壁尽赤。

鸡足山以四观八景的奇风异彩名冠于世,赢得了鸡足奇秀甲天下的美誉。这里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迦叶的道场,也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更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交汇地,开香寺建有缅塔,华严寺专门接待南京朝山的和尚,睡佛寺是西藏喇嘛朝拜的必到之处,据说每到鸡年,西藏喇嘛要到鸡足山晒经文佛像。

佛根造化,禅音袅袅,鸡足山飘荡着醉人的佛香;香客涌动、信众如织,游人不断从红尘中向鸡足山跋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