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力求高效,但不能追求配速
下节自习要组织看《红楼梦》,独自漫步操场,忽而想起媳妇国培讲课的事,忙电话询问。
“今天上得如何?”
“都怪你,上下来就遭到他们全盘否定。”
“什么?学生不配合?课没上完整?视频太长?还是音效没出来?……”
大脑仿佛突遭棒击,“轰”的一下,一连串问题脱口而出。第一次用心参与精心设计,居然是这结果?多年积累对阅读课教学理解和驾驭能力,竟然在小学课堂遭到毁灭性打击。
“究竟是什么情况?你再把教学过程复述一遍。”我忍着愤怒说。
“简单导入——展示目标——围绕问题——展开初读——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出现疑难——视频助读——精读疑难——解决问题——提升认识——总结规律。我都是按照跟你商定的步骤进行,上完我都特兴奋,一到评课,他们说应该先用图片介绍背景,然后观看视频,学生针对问题学习,就不会出现疑难,课堂就不会冷场,气氛活跃,才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
“课前就放视频,容易初入为主,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初体验;问题设计有梯度,学习有困惑,才会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阅读课文,学有疑难出现冷场,这很正常,放视频就应该在学有疑难时才有必要展开助读。”我滔滔不绝把最初的设计理念一泻而出。
“语文课不是图片浏览课,也绝不是视频观赏课,更不是什么音乐美术课,闹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喧嚣地追求异口同声的回答问题,无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我说不过你,他们的评课就是这样。听你的听guai啦,早知道就按我最初的设计,图片导入,视频播放,让学生学习流畅,完成任务,皆大欢喜。”
“那其他评为高效课堂的课怎么上的?你说来我听听。”我压着性子继续追问。
“他们课堂上师生配合很流畅,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立马举手回答,许多问题甚至全班都能一起回答。”
“天哪,阅读课,不阅读怎么能回答问题啊?一提出学生就能回答的问题,有提问的必要吗?课堂应该有预设与生成,碰到疑难,全班沉默也很正常啊,思维的提升就是静态生长的过程。有问题并不可怕,背景介绍,视频图片就应该在学有疑难时展开助读才有效果啊 。”我惊讶地亮明观点。
想起我坚决要她删掉的那些图片,强烈建议在学生沉默时才能播放视频,想起当初的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一阵苦笑。
阅读能力的提升犹如健身时肌肉生长,不想经历认真打磨的过程,没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怎能浮浅地采取虚假的闹腾,力求高效便捷?
脑中浮现在昆明跑吧复制粘贴最多的一句玩笑:南演员像风一样就刮过去了!
阅读能像跑步一样,只追求配速?高效课堂让师生表演像风一样就刮过去了!
想起我们上学时,老师说:真理很多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于是不管材料如何,总有人喜欢反弹琵笆,你一开口,立马有人杠上去,大批杠精应运而生。
而今天的课堂,追求大容量的丰富高效,一问一答,师生配合,天衣无缝,热闹非凡。假以时日,大批戏精定会无处不在。
想着课改的喧嚣,我玩味着胡适的名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教育像长跑,不能追求配速,理性是教育最根本的东西,课堂就应该在现实中保持自然的真实状态,只有显示出明显的真气和鲜明的瑕疵,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痛苦着的幸福!
教育力求高效,但不能追求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