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驿站

吐槽996的背后,每天有效工作时间到底有多长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765f2ea50d22

本文首发于 ”百味科研芝士“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百味科研芝士,Focus科研人的百味需求

马云的“996是福报”一出。

我的朋友圈就被“996对研究生是常态”、“医学生羡慕996”这样的讨论刷了屏。

甚至看到了7117,也就是早7点,晚11点,一周7天连轴转这样的工作模式。

我不能理解。

我不想为马云洗白,作为一个资本家对工作人员提出这样的强制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一件事。今天,只是单纯想要探讨一下,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研究生,工作时间到底有多长,生活到底有多苦。

真的像大家吐槽的那样吗?


我相信肯定有不同专业、不同课题组的差异,但是你真的一直是这样的工作时间吗?

这么问大家一句吧:中途不充电的话,你每天离开实验室的时候手机电量还剩多少?

开着电脑走神的,看文献时不时就串行的,刷个手机过了半天的,点个外卖选来选去的,这样的事情应该在每个实验室每天都在发生吧。

说的难听一点,绝大多数在抱怨生活太苦的我们,只是把自己锁在实验室,好像这样就可以心安理得贴上“勤奋”的标签,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计划。

仔细算一算,全神贯注在实验、数据、文献、文章上的时间有多长?

从早上开始,认真记录一下,每个小时你都干了些什么,花的时长合理吗?

我整个研一下学期都在收样本,一周7天每天早上跑到医院,没有寒暑假,当时觉得自己苦透了。

但我做了什么吗,每天都在等样本,真正在收样本和处理的时间不过4小时,剩下的时间我在玩手机、走神以及自怨自艾。

后来我进实验室做实验去测样品,辛辛苦苦摸出了方法,然后就每天早出晚归,连轴转的测样品,这样的生活我觉得自己特辛苦。

很快我就到了中期答辩,我的导师说你怎么到现在什么文章的产出都没有。

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很伤心,我辛辛苦苦收样品测样品,多少次孤立无援败走麦城再卷土重来,怎么这么一笔抹杀了我的辛苦。

后来我想想,她真是一语中的,我只有3年时间,有很多的现实因素摆在我面前,我需要毕业,无论是申请奖学金,还是毕业后的求职升学也都需要文章,没有漫长的时间积攒惊人的数据然后再去想产出。

后来我还发现,这大半年,像个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实验室去做测定,没有总结归纳,这样漫无目的地测定,几乎有1/3的测定数据对于写文章没有什么意义。

同样,没有阶段性胜利,没有阶段性成果,也就失去了激励,失去了安全感,常常会疑惑,我这样做的意义在哪?

焦躁、迷茫、失落这些情绪就像乌云,时不时来飘一飘。

如果真的每周工作那么长时间还没有任何产出的话,我想,应该先考虑一下,方法有没有问题? 

这个世界不属于勤奋,属于头脑。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南辕北辙的跑,跑了多少年恍然一抬头才发现自己离目的地十万八千里,这时候腿也累了,心也累了,时间也来不及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做无用功,明确主战略,再定战术。安营扎寨每个举动都应该服务于整个战场。

先取得局部地区、阶段性胜利,然后才能用好像“毫不费力”的方式,把解放的火光彻底点燃。


实验室有三种人,最常见的是埋头做事,不问“前程”,也就是迷茫派,愣是把自己定位成了廉价劳动力,到头来两手空空,悲观一点的还变成“实验室祥林嫂”。

另外两种少见的,一个是“命好”的,早早有导师或者师兄带着在前面布局指导,手把手带着他。

还有最少见的一种,是“早醒”的人。比如同样做临床研究,有人顺势收了问卷和临床资料先发一篇小文章,然后开发个实验室测定方法发个文章,然后测定50例样本再发个文章,等全部测完了再出一篇高分的文章,不疾不徐,心态平稳,盆满钵溢。


入学的时候,导师跟我说过一句话:“合格的研究生不是当兵的,是当将军的。”

花了3年时间我才明白这句话,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他自己的主场战役,指挥权只能把握在自己手里,要有“全局观”,要“步步为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累且不讨好。 

这不是劳动的世界,是效率的世界。
不是手的世界,是脑的世界。
哪条路,怎么跑
想明白这个问题,

再去集中精力跑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