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伟人子产
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是郑穆公之孙。
01、出身贵族,见解独特
子产身份高贵,他的祖父是郑穆公。子产是郑国公子发的儿子,因为是贵族出身,所以也就有了入仕的资格。
他学识广博,才能卓著,年轻时就显露出才华和见识。
公子发曾领兵入侵蔡国,并俘虏了蔡国司马。郑国上下都很高兴,唯独子产与众不同。
他忧心地说,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这是天大的祸患。
如果临近的楚国前来讨伐,郑国只能投降。而旁边的晋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理,那郑国就会陷入战乱之中。
公子发愤怒地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国家有出兵的重大命令,而且有执政的卿在那里,小孩子说这些话,是会被杀的。”
02、从容平定叛乱,劝阻公子嘉
公元前563年,郑国爆发了“五族之乱”。郑国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叛乱分子进入郑国首都。
挟持郑简公,杀死郑国一众公子,其中就包括公子发。
子产闻讯临危不乱,设置守门的警卫,配齐所有的官员,关闭档案库,慎重收藏。
在完成防守准备后,安抚百官,调动军队,收敛父亲的尸骨,然后率军冲入王宫平叛。
公孙虿率领国人援助他,杀了尉止和子师仆,叛乱者全部被杀死。
侯晋逃亡到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叛乱平息之后,只有公子嘉幸免于难。于是公子嘉就制定盟书,想要独揽朝政,
他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取执政法令,不得参与朝,但遭到了百官的反对。
子产就向公子嘉进言,众怒难犯,不如烧掉盟书安抚众人。
公子嘉思虑再三只能答应,于是在仓门的外边烧掉了盟书,众人这才安定了。
但公子嘉专权之心不改,最终被郑简公所杀。公子嘉死后,郑简公任命子产为卿。
03、击败陈国
前548年,与子展一起率军攻入陈国国都。得胜的郑军不扰陈哀公的宫室,归还土地、百姓后班师凯旋。
随后,子产前往晋国奉献战利品。晋国的士文伯质问子产,子产一一化解,得到晋国赵武的赞赏。
前547年,郑简公将六座城邑封给子产,作为入陈战功的赏赐,子产依礼制推辞,最后只接受了三座,得到公孙挥的赞扬。
04、 和吴季子一见如故
公元前554年,子产继承父亲职位担任郑国上卿,虽然年轻,但是子产从小酷爱读书,以其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闻名各国。
子产隆重接待了访问郑国的吴季子两人一见如故,互赠礼物,留下了“侨札之好”的佳话。
吴季子告诫子产说:“郑国的执政者奢侈,大难将临头,执政的重任必将落到你身上。
你若执掌政权,一定要谨慎地按礼行事;否则,郑国将会灭亡。”
05、伯有之乱中不偏不倚,得以执政
前543年,郑国贵族良氏、驷氏之间矛盾激化,爆发了“伯有之乱”。
公元前544年,郑国摄政的子展去世了,罕虎接了班。罕虎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良族的良霄和驷族的子皙却不是省油的灯,俩人一直在闹矛盾,连郑简公都出面替他们调解,盟誓了两次也不管用,
终于在第二年七月,子皙杀了良氏族人,打跑了嗜酒如命的良霄,并且放火烧了他的家。
良霄不服气,又带人杀回都城,被驷氏族长驷带率领国人把良霄一伙给团灭了。
一开始,两边的人都来拉子产加入己方阵营。子产都拒绝了,说道:“弟兄手足相残,我能帮谁呢?我只能听老天的吧。”
良霄被杀之后,子产收殓了他的尸体,给他穿上衣服,伏在他的大腿上嚎啕大哭。
哭完了,子产又安葬了良族的死难者。驷族的人杀红了眼,又要去杀子产。罕虎发怒才制止了他们。
事后,子产的不偏不倚得到罕虎的信任,正式执掌郑国国政。
罕氏是七穆中的大族。子产在论尹何为政等事中表现出的才华、见地与品质,使他得到的罕氏宗主罕虎的信任和大力支持。
05、团结穆族
小小的郑国,大大的穆族。为了维护郑国的安定团结,也为了维持穆族的血浓于水的感情,子产可算是忍辱负重,用心良苦。
一上台,子产首先笼络丰族的伯石,拜他为卿。没想到伯石是个极虚伪矫情的人,
先是假模假式的推辞,等宣读任命的太史走了,又让人请回去,又推辞,如是者三,才正式上任。
子产因此很厌恶这位伯石,但是又怕他作乱,就让他居于仅次于自己的位次,好时刻看着他。
有国事需要用到伯石,每次都会赠送给他城邑。
丰族的丰卷要祭祀,请求去打猎,子产按章办事,没有同意。
丰卷就生气了,回去就召集人马要攻打子产,子产没办法,准备跑到晋国去,又是罕虎出面把丰卷驱逐出境,留下了子产。
子产仍然为丰卷保留了田宅和收入,待三年后丰卷回国时再予以归还对丰氏,。
子产充分认识到春秋中晚期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的问题;为团结穆族,他可谓是用心良苦。
而他的所作所为也的确有效遏制了七穆内部的离心力。
06、进行大力改革
子产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渐渐使郑国强盛起来。
(1)推行田制改革,作田洫
子产为田洫,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
子产在郑国推行田制改革,以此来应对贵族占田过限、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情况。
推行田制改革,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田土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
对于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这种田制改革必然会牵涉到既得者的利益。骄傲奢侈的,推翻他。
子产的改革举措一度受到激烈的批评,但到执政满三年时反而得到赞颂。
(2)改革兵制,作丘赋
“作田洫”后五年,子产又“作丘赋”。“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区。
就是说,郑国统治阶级从此也要求“丘”所在的被统治阶级供应军赋了。
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修订并公布了成文法;实行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
这项改革主要是打破当时国野分界,把原来只有国人才有资格承担的兵役扩大到野人,
这样大大扩大了兵源,符合春秋末期战争发展的趋势,
子产开征丘赋,引发民众抨击与咒骂,子宽(浑罕)将民众的话转告子产,
但子产不为所动,表示有什么妨害?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都不计较。
他觉得做好事的不改变法制,所以能够有所成功。百姓不能放纵,法制不能更改。
然而子宽仍然认为子产的政策以贪婪为基础,并不合理,并预言子产所属的国氏会较早灭亡。
虽然,这次改革因为取消国人特权而受到部分特权阶级的反对和阻挠,但他还是坚定地将改革推行下去了。
(3)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子产参与政事,反对向难以胜任其职的尹何委以重任,而能够选贤举能并且人尽其才。
冯简子能决断大事,子太叔(游吉)外貌秀美而内有文采。
子羽能了解四方诸侯的政令,而且了解他们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贵贱、才能高低,又善于辞令。
裨谌能出谋划策,在野外策划就正确,在城里策划就不得当。
郑国将要有外交上的事情,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方诸侯的政令,并且让他写一些有关的外交辞令稿。
子羽和裨谌一起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可行;把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决定。
计划完成,就交给子太叔执行,交往诸侯应对宾客,故此,很少有把事情办坏的时候。
(4)子产不毁乡校
这一年,子产最信任的智囊然明来告诉子产,说有人在乡校议论国事,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甚至还有人造谣,让他把郑国各地的乡校捣毁关闭。
子产听完,说:“干嘛要这么干?国人们早晚忙完了自己的事,到乡校游玩散心,顺便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善恶。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下去,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啊!干嘛要捣毁?
我只听说坚持善政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胁的办法可以防止怨恨。
如果用压制的办法,当然可以很快堵住大家的嘴,但这样就像防止大河决口一样。
河水如果决了大口子,必然会伤害很多人,那我们谁也救不了。不如开个小决口,慢慢引导。
子产能够宽容做到不滥用职权,宽容面对批评甚至是诽谤,充分保障国人的言论自由,做到以民为师,这是何等难能可贵的胸怀!
可惜的是,两千年来,子产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有如此宽阔胸怀的政治家了。
(2)刑书于鼎
元前536年农历三月,郑国执政子产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并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
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这一举措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转而确定刑法的内容。
强调立法者对法安定性的决心,使民众对于主政者所确立的是非准则能够事先掌握,对于个人行为的后果能够有预测的可能性。
刑书的公布象征着“编户齐民”法律的诞生,不论在法制史上还是在社会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子产公布“刑书”,开启了春秋晚期成文法公开化运动的先河。
叔向致信子产,对他的这一举措加以指责;子产回信说:“正如您所说。我没有才能,不能考虑到子孙后世,我是用它来挽救当世的。
既然不能接受您的命令,又岂敢忘了您的恩惠?”
子产执政一年,不再有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浪荡子,老年人无需提重物,孩童不用下田耕种;
两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再出现哄抬物价的情况;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四年后,农民从田里收工后不必把农具带回家;
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郑国一心为公,事无巨细,亲历亲为,
郑国在子产的推动下呈现出中兴局面。其政治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06、化解危机
前541年,楚国派军队到郑国迎亲,子产为此而忧虑,遂派子羽与楚国人交涉,化解了危机。
07、驱逐公孙处,责罪公孙黑
公孙黑与公孙楚争妻,公孙黑预谋攻击公孙楚,自己反被击伤。
子产从大局考虑,在取得子太叔同意的情况下违心地驱逐了公孙楚。
此后,郑国国君与诸大夫盟誓。子产等六人又私下盟誓,公孙黑强行参与,子产亦不对他加以讨伐。
540年,骄狂的公孙黑再次作乱,要灭了游族,没有成功,这下连驷族也忍不了他了,大夫们都准备杀了他。
子产正在边境,闻讯急忙赶回都城,派官员历数子皙的罪过,包括他和公孙楚抢妻子,又陷害公孙楚的事也一并清算,让他赶紧自裁以免刑戮。
公孙黑还在请求子产让他的儿子印担任褚师。子产说:“印如果是个有才的人,国君自然会任命他,如果没有才能,早晚会跟你一样。
你不担心自己的罪过,还在这里啰嗦个啥?还不快点去死,司寇马上来了,你就没个好。”子皙这才自杀。
子产的用心良苦得到了罕虎、印段、游吉等人的大力支持,七穆内部的不合总算得到了控制,从而也维持了郑国政局的稳定。
08、杰出外交才能
子产主导了郑国的外交,确立并坚持“从晋和楚”的外交方针,为郑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国夹处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子产在与两国交往时能够不卑不亢,竭力维护本国利权。
(1)出使晋国遭怠慢,据理力争
子产强调国权,努力维护国家尊严。维护一个国家的尊严,对于小国来说,是极难做到的。
公元前551年,子产被委以重任,跟随郑简公前往晋国访问。小国访问大国无非就是寻求庇护、上纳贡品,
所以晋平公和正卿范宣子都没把郑国的来访放在心上,像往常一样让客人住进宾馆,晾上一段时间。
以往各诸侯来到晋国,要么苦等,要么贿赂六卿,才能顺利完成使命,子产并没有走行贿的老路。
子产等了两天不见晋君召见,而宾馆的大门狭窄,使团的车辆在外呆了两天都不能进去,
车上的贡品不但要风吹日晒,还要派人看护,弄得大家都很疲惫。
子产眉头一皱,果断下令把宾馆的围墙扒掉,把车马都安顿了进去。
晋国的士文伯前来责问,子产义正言辞的解释,又以晋文公时的情况与今相比——晋国表现得太过无礼了。
子产的一番话叫士文伯说不出话,赵文子赶紧接见郑简公,礼仪有加,宴礼也格外隆重,送的礼更加丰厚,并送他们回国。
子产的每一句话,表面看来是在替晋国的霸权能否长久做出评价,实际上是对晋国的傲慢进行了不温不火的指责和抗争。
(2)通过书信减轻赋贡
为减少对郑国承担的赋贡,前549年,他致信晋国执政者范宣子,获得成功。
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前549年(郑简公十七年)农历二月,郑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随行的子西(公孙夏)带去一封信,将这事告诉范宣子,
信上说:“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没有听说您的美德,却听说征收大量贡品,我对此感到困惑。
听说君子掌管国家和大夫家室事务的,不担忧没有财货,而担忧没有美名。
诸侯的财货聚集在晋国国君的宗室,诸侯就离心。如果您依赖这些财货,晋国人就会离心。
诸侯离心,晋国就垮了;晋国人离心,您的家室就垮了,为什么沉迷不悟呢?
垮台时财货又能用到哪里呢?说到美名,它是传播德行的载体;德行,是国家和家室的基础。
有好基础则不致垮台,您不也应当致力于这件事吗?有了德行就能与人同乐,与人同乐则在位长久
大象因为有象牙而招来杀身之祸,就是由于象牙是财宝啊。”
拆国宾馆事件中,范宣子已经见识过子产的能力,对他很是欣赏。
这次见到子产的来信,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就下令减轻郑国的贡品。范宣子欣然接受,于是减轻了贡礼。
20年后平丘会盟,他为进贡物品的轻重次序与晋国自中午争论至晚间,再次得以减轻赋贡。
此外,子产和行人子羽还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了楚国以军队迎亲造成的危机。
(3)慰问晋平公,子产博学多才
子产聪明好学,博闻强记。公元前541年,听说晋平公卧病不起,子产奉命去慰问。
见到叔向,叔向就问道:“寡君的病情很严重,占卜的人说,'是实沈、台骀在作祟。’太史也不知道他们是谁。请问这是什么神啊?”
子产想都没想,就给叔向讲起了黄帝、尧舜时期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实沈、台骀的来历,原来实沈是参星之神,台骀是汾水之神。
但是山川之神兴的是水旱瘟疫之灾,日月星辰之神兴的是风霜雨雪之灾,这都是可以通过祭祀来免除的,
至于晋平公的疾病,和这些都没啥关系,他是因为饮食无度、贪恋女色、作息不规律导致的。
光是同姓的美女,晋平公就娶了四个。现在赶紧把她们打发走还来得及,否则一定还会病得更重。
晋平公听完叔向转述的子产的话,佩服的五体投地,连连说:“子产真是博物君子啊!
(4)和楚国订立盟约
前539年(郑简公二十七年),子产随从简公访问楚国。
前538年(郑简公二十八年),简公生病,派子产与诸侯相会,并和楚灵王在申地订立盟约。
前536年,同年,子产等人慰劳楚国公子弃疾,预感到他将会成为楚王。
同年,子产出使晋国,再次讨论鬼神、疾病等事,并替丰施把州地的土田归还给韩宣子。
(5)平丘会盟,被称“国家柱石”
公元前529年8月,子产年事已高,仍然陪同郑简公参加了平丘会盟。在这次盟会上,子产再次为进贡财物的等次和晋国人争论。
他说:“周天子的规矩,进贡财物的等次是以诸侯地位的高低为依据的,地位越高的进贡的越多,
我们郑国只是男爵,却和公侯一级的国家承担的贡赋一样重,恐怕我们负担不起,特提请大会予以考虑。
如果大国索取贡赋无度的话,小国的灭亡就可以看得见了,那会盟的意义何在呢?”
从中午一直争论到黄昏,子产的坚持终于让晋国人妥协了,同意降低郑国进贡财物的等次。
会盟的前前后后子产表现出色,被孔子誉为“国家柱石”。
罕朔杀了罕魋逃亡晋国,子产就如何安置他答复韩宣子。
前532年,晋平公去世。子产劝参加葬礼的罕虎不要携带财物,以此俭省国家用度。
前530年,郑简公去世,子产参与安排葬礼。同年他辅佐即位的郑定公出使晋国,朝觐晋昭公。
(3)怒斥富子
前526年,晋国六卿之一的韩宣子访问郑国。
在定公接待宣子的享礼上,郑国的孔张举止失仪,郑国大夫富子拿这件事来向子产进谏,子产怒而驳斥富子。
宣子访问期间,子产对他说:”执掌政权一定要靠仁德,不要忘记政权稳定的原因。
子产并且制止了韩宣子向郑国商人索要玉环的行为,宣子对此表示赞赏。
最后,子产携郑国其余五卿送别宣子,双方赋诗、答礼,尽欢而散。
(4)拒绝给瓘斝玉瓒
525年(郑定公五年),裨灶对子产预言道:““宋、卫、陈、郑四国将要在同一天发生火灾。
如果我们用瓘斝玉瓒祭神,郑国一定不发生火灾。”
此前,裨灶曾预言了陈国的复国、晋平公的死亡,但子产不肯给。
元前524年夏天,宋、卫、陈、郑四国发生大火,子产派人安顿外国使节,组织人救火。
他又安排人转移安置灾民,准备灾后救助重建事宜,千头万绪,安排得井井有条。
他也没忘了发放武器,让边防部队加强戒备。游吉担心会引起晋国的猜疑和不满,子产说:“小国平时尚且不能忘记边防守备,何况发生大灾之时,更要提高警惕,否则就会有危险。”
晋国人果然对郑国边防部队的动态提出异议,子产仍然是不卑不亢的态度顶了回去。晋国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火灾后,裨灶曾再次请求用瓘斝玉瓒祭神,还说:“不采纳我的意见,郑国还要发生火灾。
子产坚拒之,并说:“天道悠远,人道切近,两不相关。如何由天道而知人道?裨灶哪里懂得天道?
定公想举行祭祀消灾,子产说:“不如修行德政。”但郑国最后还是依礼制,在子产的主持下进行了祭礼。
前524年,里析预言郑国有灾难,劝子产迁都,子产拒绝。
子产熟知周礼,知识渊博,文学修养深厚。在外交场合中,他更是凭借着对各国情形的洞察,
以优雅的风度、机智的言辞,在许多棘手的外交事件中,面对多方责难,应答如流,
有礼有节地与大国交锋,捍卫了弱小郑国的利益,并受到各诸侯国的尊敬。
06、立嗣风波
前523年,郑国驷偃去世,驷氏不以其子驷丝为嗣,转而立驷乞。
子产讨厌驷乞的为人,而且认为不合继承的规则,对此不置可否。
驷丝之母是晋国大夫之女,晋国大夫遣人过问此事,子产制止了想要逃亡的驷乞,独自答复晋人,
最后说道:“如果寡君的几个臣下中有的去世了,而晋国的大夫竟要专断地干涉他们的继承人,
这是晋国把我们当作边境的城池了,还成什么国家?”晋人遂不再过问此事。
世界观
在世界观方面,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他认为天体运行的轨道与人事遵行的法则互不相干,否定占星术能预测人事。
但子产仍保留灵魂不死观念,认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仍能滋生淫厉。[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对形神关系的初步探讨。
他还提出了人性观念,认为“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探讨人性问题的开端。
554年(郑简公十二年),子孔被诛杀,简公任命子产为卿
同年,郑国公族中良氏与驷氏矛盾激化,对局势洞若观火的裨谌说:“上天降祸于郑国很久了,一定要让子产平息它,国家才可以安定。不这样,就将会灭亡了。”
他赂伯石(公孙段)以邑,取得其支持,又因看到伯石的矫饰而对伯石加以压制。
伯石之子丰卷因子产制止其僭越举动而欲攻击子产,子产一度欲逃亡晋国,
罕虎保护了子产而驱逐了丰卷,而子产仍请求为丰卷保留了田宅和收入,待丰卷回国后归还。
前539年 (郑简公二十七年),子产辅佐简公访问楚国。
前538年(郑简公二十八年),简公生病,派子产与诸侯相会,并和楚灵王在申地订立盟约。
他和向戌一起预言楚灵王将会败死。同年,
5前537年(郑简公二十九年),子产辅佐郑简公在邢丘会见晋平公。
同年,子产等人慰劳楚国公子弃疾5]前535年(郑简公三十一年),子产以安抚良霄的鬼魂之名,立公孙泄和良止为大夫。
同年,子产出使晋国,再次讨论鬼神、疾病等事,并替丰施把州地的土田归还给韩宣子。
罕朔杀了罕魋逃亡晋国,子产就如何安置他答复韩宣子。
前532年(郑简公三十四年),晋平公去世。子产劝参加葬礼的罕虎不要携带财物,以此俭省国家用度。
罕虎不听从,结果财礼用尽,罕虎深感后悔。
力克时艰
前530年(郑简公三十六年),郑简公去世,子产参与安排葬礼。同年他辅佐即位的郑定公出使晋国,朝觐晋昭公。
前529年(郑定公元年),子产、子太叔辅佐郑定公前往晋国参与平丘之会。
同年,罕虎去世,子产于归途中闻讯,号哭,说:“我完了!没有人帮我做好事了。只有他老人家了解我。”
保护山林
同年,郑国大旱,派屠击、祝款、竖柎祭祀桑山,他们砍去了山上的树木,不下雨。
子产说:“祭祀山神,应当培育和保护山林,现在反而砍去山上的树木,他们的罪过就很大了。”于是就剥夺了他们的官爵和封邑。
去世
前522年(郑定公八年),子产病重,以水火为喻,告诫继任者子太叔为政要宽猛相济,数月后子产去世。
子产死后,郑国的男子舍弃玉佩,妇女舍弃缀珠的耳饰,在民巷中聚哭了三个月,娱乐的乐器都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