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好玩的历史人物

《说唐》英雄:天下第三条好汉裴元庆

2016-09-06  本文已影响346人  章雪峰

裴元庆,是《说唐》中的天下第三条好汉。

在第30回,为了攻打瓦岗寨,宇文化及向隋炀帝举荐良将。

于是,他就此在宇文化及的口中亮相:

“今有山马关总兵裴仁基,他有三子:长元绍,次元福,三元庆。这元庆虽只十二岁,他用的两柄锤,却有五升斗大,重三百斤,从未遇过敌手。”

和李元霸一样,这又是一个12岁的小朋友,又是一个手拿两柄大锤子的猛人。

到底只是天下第三,锤子的重量,比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的锤子轻了500斤,只有300斤,约合现在的360斤。

即便如此,裴元庆仍然需要单手挥舞各180斤的大铁锤,征战疆场。

在《说唐》中,裴元庆一开始是给隋炀帝杨广打工的。

在与瓦岗众将的第一次交锋中,他挥舞大锤,砸断了史大奈的刀,夹住了单雄信的槊,打弯了秦叔宝的枪,震坏了程咬金的斧。

这其中的单雄信,是排名最末的第十八条好汉,秦叔宝则是第十六条好汉。裴元庆一出马,就打得这二位灰头土脸。

就在瓦岗寨即将被裴元庆一个人踏平的时刻,不出意外地,败坏隋朝好事的末世妖孽出现了。这个妖孽就是监军张大宾。

由于监军张大宾的直接迫害,裴元庆在一怒之下,投向敌军阵营,反而成了瓦岗寨的人。

所以到了第34回的四明山大战,裴元庆是代表瓦岗寨出战的。

他趁着宇文成都疲累,以天下第三对阵天下第二,打得宇文成都回营就晕了过去。

然后在第35回,裴元庆跟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单挑了:

元霸冲到西边,当头裴元庆一马迎来,见头上没有黄旗,就把锤打来。裴元庆把锤一架,大叫道:“好家伙!”元霸又连打二锤,元庆连架二下,叫道:“果然好厉害!”回马便走。元霸大叫:“好兄弟,天下没有人挡得我半锤的,你能接连挡我三锤,也算是个好汉,饶你去罢。”

这是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三的唯一一次交锋,也是这两位天才少年一生中的巅峰时刻。

裴元庆的死,在第37回。在这一回,和裴元庆对阵的第十条好汉尚师徒和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真刀真枪干不过,就玩阴的,布置下地雷火炮的陷阱,致使裴元庆葬身火海。

如果说天下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撕成两半,死得最为惨烈的话,天下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如此死法,应该算是最为壮烈了。

但是,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看,裴元庆在隋朝末年,就能够如《说唐》所言,被地雷火炮所引发的大火烧死或炸死。实在是死得很超前。

因为火药的出现,至迟大约在中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而且,有唐一代,只有火药运用于炼丹的记载,未见运用于战争的记载。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我们还要等到公元10世纪的北宋年间。

所以,隋末年间的裴元庆,被敌人如此熟练运用的火药炸死或烧死,不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死法有点超前,但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这样一位英雄少年呢?

有的。

史上的他,名叫裴行俨。

线索还是来自第30回裴元庆刚刚出场时,宇文化及向隋炀帝杨广介绍说,裴元庆的爹是山马关总兵裴仁基。

山马关在哪儿,今天已无法考证;隋朝更没有“总兵”这一武职。但是,裴仁基此人在史上却真有其人。

《隋书》《北史》,都有裴仁基传记,说他“少骁武,便弓马”,又说他的儿子裴行俨“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

裴仁基年轻时,以隋文帝杨坚的侍卫起家。到了隋末大乱时,他已担任“河南道讨捕大使”这样的方面军司令员,带着大儿子裴行俨一起,率军对付李密的瓦岗寨。

而且,正当裴仁基和裴行俨屡有斩获时,猪一样的队友出现了。和《说唐》中所说的一样,真就出现了一个监军,不过不叫张大宾,而是“监军御史萧怀静”。

这位萧怀静,逼反了裴仁基父子俩,他们投降了瓦岗寨。随后,随着李密败于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走投无路的裴仁基父子俩,只好又投奔了王世充。

王世充当然知道这父子俩在战场上棒棒哒,于是极尽笼络之能事:不仅将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裴行俨,而且舍得封官,他封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

然而,王世充毕竟并非真命天子,有此猛将在手,他居然不是“且行且珍惜”,而是“且用且提防”。

时间一长,王世充那点小意思,裴氏父子也知道了。于是,他们也开始想招儿正当防卫。可惜的是,事机不密,被人告发,裴仁基、裴行俨父子俩就此被杀,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表演。

请注意,史上的裴行俨是死于刀剑之下,不是死于火药引发的烈火之中。

《说唐》中说,裴仁基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裴元绍、裴元福、裴元庆。

其实,历史上的裴仁基只有两个儿子:在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俨之外,还有一个在史上大名鼎鼎的儿子、唐高宗时的名将——裴行俭。

裴行俭似乎与裴行俨这个哥哥的年龄差距比较大。因为他在父兄遇难以后,才到学龄期。他因此受到唐朝官方照顾,进入国立大学学习。到了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他由明经出仕,先后担任过长安县令这样的小官。

裴行俭文武双全。文的方面,史称他“工草隶”,系书法名家。

武的方面,裴行俭在由长安派往西域为官之后,为唐王朝立下了平定西域的大功,以至唐高宗对他的功劳激赏不已:“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于是,让裴行俭同时兼任文武两个方面的职务,以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裴行俭在史上还以知人而闻名。最有名的是他对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初唐四杰的品评:“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衒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验之四人的结局,裴行俭果然言中。

而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名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都是经裴行俭提拔引进的。

很明显,以裴行俭在唐朝的卓越表现,没有丢英勇父兄的脸。

然而,裴氏父子的故事,还远不止此。

裴世基、裴行俨、裴行俭父子三人,属于河东裴氏这一个在我国史上赫赫有名的家族。

河东裴氏产生于春秋,崛起于两汉,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代代相传,绵延至今。自古以来,就有“天下无二裴”的说法。

据统计,在历朝历代,河东裴氏共出宰相65人、大将军6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专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进士170人,其中文武状元6人、附马21人,郡守以下各种官员不计其数,被各种史籍载列的有上千人。

如此家族,盛产猛人。真实的裴行俨,虽然没有虚构的裴元庆那样被明确为“天下第三条好汉”,但他能够在冷兵器作战时代就有着“万人敌”的外号,可见勇猛程度不是一般。

裴元庆,可以算是隋唐十八条好汉中,最为接近真实的一个人物。

所以,裴元庆这个天下第三条好汉,人儿是真的,事儿也基本上是真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