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被讨厌的勇气》赋能滋养Day295

2022-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用以致学的简单

每日一省2022.8.11晴

今天是周四,又到了读书会的时间,下午2.30我们如约而至。每次来到这里,都是心灵洗涤净化的过程,去掉“杂质”,增加“营养”。

今天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第四次读书会,由亚军老师带领分享,亚军老师带着我们这群爱学习、想成长的伙伴们一起开启~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分享了读书要有精读和读点。

伙伴们包括我自己,都从最初的紧紧包裹、到现在像花儿一样绽放,呈现了自己最好的生命状态。

生命的绽放

随着亚军老师一点一点的解析,脑子里有了一些知识概念: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不仅仅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还包括国家或人类等一切存在;在时间轴上还包括从过去到未来,甚至也包括动植物或非生物。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人际关系的最重要指标。

社会学上讲的社会的最小单位:我和你。

比如我们现在一起学习的读书会伙伴们,我们现在就是学习共同体感觉。

院长的“双圈理论”,找到共同体感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工作关系等……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凡是执著于“我”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必须把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多维度:高度、宽度、深度、温度……

1.寻求认可时是自恋,在精神分析上讲缺~受害者心理,小时候没有分化好。

2.屁股决定脑袋。

给的时候就会回流,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积阴德,看不到的东西。

谁付出,谁承担,谁珍惜。爱人、孩子……

觉察到爱人、孩子……只是在要认同,先让他飘起来,氛围好了,再说其他。

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

直面“人生课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我能给这个人什么”(我要成就身边的人,利他思维)。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共同体的范围“无限大”,我们的一切属于地球这个共同体,属于宇宙这个共同体。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具体化到点,心里的劲儿往哪使)

横向关系

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这里的表扬是求认同的回应。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俯视般的语感让人不愉快)是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

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重。

我们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做“横向关系”。

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来自于比较。


有鼓励才有勇气

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

干涉就是操纵。命令孩子“好好学习”的父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不可以置之不问,需要做一些不是干涉的“援助”。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这种作用不是强迫的,也就是“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首先应该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应该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鼓励”则是这种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


有价值就有勇气

用“谢谢”、“我很高兴”、“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喜悦等,这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

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不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

对别人给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法,这些都能够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实际感受,继而就能够增加生活的勇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