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感触

2019-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徐啁

最近读书有个感触,当代各个基础科学领域的知名人物好像没有中国人,以中国政府科研经费投入、以中国人民对科学的崇拜,至少拿个诺贝尔奖应该不是问题(屠呦呦是上个世纪的事情)可是就是没有。为什么中国的基础创新能力不行。万老师在得到上的一篇“自由的探矿者”和“稳定的铜矿工”破解了这个谜。

1、自由的探矿者面临的矿区大部分是铁矿,有些铜矿,还有少量金矿,甚至还会有宝石。探矿者在哪里挖矿,挖什么都由自己决定,自己面对不确定性,运气好可能挖到宝石一夜暴富,运气不好也可能挖了几天什么也没挖到。挖到什么样的矿石都会有和矿石等值的回报。

2、稳定的铜矿工面临的矿区只有铜矿,储量挺大,有机构愿意按照公平的、甚至高于铜矿的价格收购铜矿石,你只要去挖一些铜矿石回来卖掉,就能获取一份不错的收入。

两种情况,假设照人均而言,两者收入差不多。请问你愿意当一个自由的探矿者,还是稳定的铜矿工?

铜矿工收入稳定适宜养家,小康。自由探矿者有大富大贵的潜质,但也存在忙乎了一生一无所获的风险。

对科研制度来说,自由的探矿者是正确的制度,而稳定的铜矿工是目前中国的科研制度。不止一次听说中国科学家的追随能力很强,有时候也会部分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可是那些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基本是外国人首先提出的。

可能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关心的首要是钱而不是声望,因为我们国家一直很穷,只是近40年来才富起来,老一辈的声望已经消失,新一辈正在成长起来,这是成长中的问题,我心里说说的当不了真。

你能发现宝石,自然有人按宝石的价格收购,你能发现铜矿,也有人会按铜的价格收购。宝石的价格比铜高得多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非常时期也有徙木立信、千金买骨的做法。但这可不是常态啊。

宝石必须比铜贵得多,人们才会愿意去寻找宝石。不能价格差不多,而中国的的科研制度有可能就是这样,过去还有一些中国科学家抱怨中国的科研制度,现在这样的声音已经很少了实诚的、老一辈的科学家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是因为中国的科研制度,虽然对"科学发现"、对"国家"都没有好处,但是对“科研人员”很有好处。这个制度给科研人员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把科研人员养得很愉快。这个制度还是非常可控的,完全不必担心学者们做出你不喜欢的事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