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悦读】杜淳彧读《傅雷家书》
隐藏于文字间的浓浓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
育才中学2017级15班 杜淳彧
我久仰傅雷先生已久,这个寒假也是终于买到了关于其的著作。常常好奇他是如何将自己两个儿子都培养成人中龙凤的,如今想是快揭开谜底了。
首先从这本书的作者谈起,与其他典籍不同的是,这本书是两代人奋斗的结果:傅雷夫妇以及他们的大儿子。但编辑者却是二儿子傅敏,令人疑惑是全书中竟难觅他的身影。主要内容我将它划为了三个不同的时间段。第一个层次自1954年的1月17日起,傅雷全家到上海火车站送傅聪至北京准备出国,父亲第二天便百感交集,提笔写上了长达12年的第一封书信。终止至1955年底,作者便为游学在外的儿子写了洋洋洒洒56通书信,更完成了从一位严父到慈父的转变。信中他既为儿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自豪,同时也勉励其更需保持住一颗赤子之心
第二个层次便是自1956年起直至1960年。虽然这段时间之中两人的书信来往并没有前几年那么频繁,但篇篇之中都蕴含着真情实感。期间,父子俩的关系也再一步密切起来。谈话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艺术,生活习惯,音乐家,精神品质等等均有涉足,傅聪也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三个层次便是由1961年始,直至傅雷夫妇不堪红卫兵的殴打和凌辱在悲愤之中死去为止。在这期间之中,我又重新对傅雷的优秀品质做了再一次的剖析。他不仅对自己的祖国和亲人有强烈的,无私的大爱;更是一位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伟人。再次向他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不屈品质致敬!
在186封书信中,其实蕴含了傅雷丰富的家训智慧——为人之道。他对傅聪最注重的便应当是人格教育。在其之中,更包括了三个小块区域,分别为: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里我再将重心放在品质教育一栏中。首先要做一个守规矩,懂礼仪的人,这点便集中体现在面对长辈时要做到恭敬有礼。其二便是要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亦或是困难,只要勇敢面对它,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它,便可以战胜!其三便是要做一个心地善良,正直的人,这点在父亲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令我们深有感悟。
我认为在全书之中,还是有很多优秀段落值得我们去好好琢磨学习的,之后摘录的这一段我认为是极好的,同时在下文也会做上一个赏析。
这是源于1955年1月26日的一篇精彩之作“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莱茵河,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运用了大量比喻句,将儿子傅聪的演奏比作是流水,长河,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特点,表达了父亲深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一连多个感叹号更表达出其的兴奋之感,以及想让儿子的琴声能够传遍全大陆的热烈期盼之情。赞赏声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傅雷对儿子所抱有的美好愿望,以及委婉点出了其琴声中的不足之处,更应有气冲斗牛般的表现才对。这些客观点评也令傅聪在音乐道路上的感悟越来越深,为以后获得辉煌的成就做下铺垫。
表面只是一长篇连续性不强的家信,实则却包含了多少人生至理!《傅雷家书》便犹如一个尚未被挖掘完毕的宝藏,让我们细细地去品读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