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再读《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其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劝勉儿子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
他希望儿子懂得恬淡、寡欲,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告诫儿子不能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否则将会意志逐渐消沉,对世人没有贡献。
这封家书一直在脑海里有印象,最朗朗上口的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也经常被人引用,比如说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宁静致远”的牌匾。
再一次认真地研读这封家书,是在侄子的教科书上,看着他密密麻麻的笔记,心里有些小小的激动。人生最忌浮躁,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过得那么自律、那么清苦呢?当“名利”淡泊之后,我们还有什么?
可能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也学过这篇家书,也做过这满满当当的笔记,也曾信心满满,也曾豪言壮语,但我终究是不能“淡泊名利”,一生都在“利”的屁股后面奔跑。
二十多年后再读这封家书,有了一些世事沧桑的沉积,现在的我更喜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清心寡欲”是一个人很难达到的高度,同时,我也觉得清心寡欲的生活实在是无法让人十分的眷恋,生活还是需要鲜花和掌声,需要美食和暖衣的,而这一切,都是“名利”的具体化。
但在生活中,懈怠与放纵却是万万不可,会让人乐极生悲的。懈怠会让我们的精神越来越萎靡不振,放纵会让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那些曾经幸福过、辉煌过、而今孤苦落寞的孤独身影,不都是因为一时的“懈怠”与“放纵”吗?
和“懈怠放纵”相比,切忌“轻薄浮躁”又是另一个高度,那是一个人的习惯,也是一个人的性情,同时,影响着的是一个人的心情,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
有的人一个动作,就显得轻薄,有的人一发声,就知道他很浮躁,是否“轻薄”,是一个人待人待物的态度,是否“浮躁”,是一个人内心的成熟程度,而这一切,都是一个长久积累的结果。
励精,振奋精神,治性,修养性情,当一个人达到精神饱满、性情平和的状态的时候,这个人一定是幸福的,快乐的,内心不纠结,没有遗憾的。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上,站在金字塔塔顶的佼佼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聚集在塔底的芸芸众生,大多一生“悲守穷庐”,但如果我们修炼出了“饱满的精神”和“平和的性情”,那么,我们也就不至于“将复何及”。
不是吗?
这篇文章写于2021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