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太平广记选》之冉遂
冉遂者,齐人也,父邑宰,遂婚长山赵玉女。遂既丧父,又幼性不惠,略不知书,无以进达,因耕于长山。其妻赵氏,美姿质,性复轻荡。一日独游于林薮间,见一人衣锦衣,乘白马。侍从百余人,皆携剑戟过之。赵氏曰:“我若得此夫,死亦无恨。”锦衣人回顾笑之。左右问赵氏曰:“暂为夫可乎?”赵氏应声曰:“君若暂为我夫,我亦怀君之恩也。”锦衣遂下马入林内。既别,谓赵氏曰:“当生一子,为明神,善保爱之。”赵氏果有孕,及期生一儿,发赤面青,通身赤毛。仅长五寸,眼有光耀。遂甚怪之,曰:“此必妖也,可杀之。”赵氏曰:“此儿托体于君,又何妖?或是异人,何杀之耶?必杀反为害,若何?”遂惧而止。
赵氏藏之密室,及七岁,其儿忽长一丈。俄又自空有一大鸟飞下,儿走出,跃上鸟背飞去。其母朝夕哭之。经数月,儿自外来。擐金甲,佩剑弯弓,引兵士可千余人,至门直入,拜母曰:“我是游察使者子,幸托身于母,受生育之恩,未能一报。我今日后,时一来拜觐。待我微答母恩,即不来矣。”赵氏曰:“儿自为何神也?”儿曰:“母慎勿言,我已补东方擒恶将军。东北之地,不遵神祗,擅为恶者,我皆得以诛之。”赵氏取酒炙以饲之。乃谓儿:“我无多酒炙,不可以及将士。”儿笑曰:“母但以一杯酒洒空中,即兵士皆饮酒也。”母从之,见空中酒下如雨,兵士尽仰面而饮之。儿乃遽止曰:“少饮。”临别,谓母曰:“若有急,但焚香遥告,我当立至。”言讫,上马如风雨而去。
后一年,赵氏父亡,赵氏往葬之。其父家每夜有鬼兵可千余围其宅,有神扣门言曰:“我要为祠宇,尔家翁见来投我,尔当速去。不然,皆杀之。”赵氏忽思儿留言,乃焚香以告。其夕,儿引兵千余至。令一使诘之,神人茫然收兵为队,自缚于儿前,儿呵责,尽杀其众。谓母曰:“此非神也,是强鬼耳。生为史朝义将,战亡之后无所归。自收战亡兵,引之来此,欲擅立祠宇耳。”母曰:“适闻言,家翁已在我左右,尔试问之。”其儿令擒神人问之曰:“尔所谋事,我尽知之,不须言也。但何以无故追赵玉耶?今在何处?”其人泣告曰:“望将军哀念。生为一将,不能自立功,而死于阵前。死后欲求一神,又不能良图,今日有犯斧钺。若或将军不以此罪告上天,容在麾下,必效死节。”又问曰:“赵玉何在?”神曰:“皆在郑大夫冢内。”儿乃立命于冢内取赵玉至。赵玉寻苏。赵氏切劝儿恕神之罪。儿乃释缚,命于部内为小将。乃辞其母,泣而言曰:“我在神道,不当频出迹于人间,不复来矣。母善自爱。”又如风雨而去,迩后绝然不至矣。
冉遂是齐地的人,他父亲当过县令,就娶了长山赵玉的女儿。冉遂从小就不聪明,完全读不懂书,父亲去世后,没有办法求取功名,于是在长山以种田为业。他老婆赵氏,人长得很漂亮,性格更是轻佻放荡。
有一天,赵氏独自一人在树林中游荡,遇见一个穿着锦衣,骑着白马的人,后面跟着百余侍从,都带着剑戟从她面前走过。赵氏说:“我如果能得此人为夫,死了也不悔恨。”锦衣人回头看着她笑了起来,手下的随从也问赵氏说:“暂时当你的丈夫行么?”赵氏说:“你如能暂时当我的丈夫,我也感谢你的恩情。”锦衣就下马进入树林内。
分别时,锦衣人对赵氏说:“你会生个儿子,是个神,你要好好对待他。”赵氏果然就有了身孕,到期生了一个儿子,青面红发,全身长满红毛,身长仅五寸,眼睛里发着光。冉遂十分害怕,说:“这一定是妖物,应杀掉他。”赵氏说:“这是你的儿子,哪是什么妖?可能是个异人,为什么要杀他?一定杀他,肯定会反害了你,是不是?”冉遂因害怕就没敢杀他。
赵氏把儿子藏在密室里。等儿子到七岁时,身高忽然就长到了一丈。不久就从空中飞下一只大鸟,儿子也从密室中走出来,跳上鸟背飞走了。赵氏整天以泪洗面。
过了几个月,儿子又从外面回来,穿着金甲,身上挂着弓、剑等武器,带着一千多士卒,到门口后直接就走了进来,拜见母亲,说:“我是游察使者(奉天帝命巡察各界的神)的儿子,有幸托身于母亲,受母生育之恩,还没有报答。我从今天起,时不时会来拜觐母亲。等我稍微报答了母亲的恩情,就不再来了。”赵氏说:“我儿现在是什么神啊?”儿子回答说:“母亲一定不要给外人说。我已经递补为东方擒恶将军。现在东北那地方,不遵守神祗的命令,擅自为恶的人,我都可以诛杀。”
赵氏取来酒肉招待儿子,又对儿子说:“我没有多的酒菜,没办法请所有将士都喝到酒。”儿子笑着说:“母亲只需用一杯酒洒向空中,士兵们就都能喝到酒。”赵氏听从了他的话,只见空中酒洒下来,就象下雨一样,士兵们都仰面喝着酒。儿子就马上制止说:“少喝点。”
分别时,儿子对赵氏说:“如果有紧急情况,母亲只需焚香祷告,我就会马上来。”说完,儿子跨上马就象风雨一般迅速离开了。
一年后,赵氏的父亲赵玉死了,赵氏回家去办丧事。她父亲家里每晚都有约一千鬼兵包围宅院,有个神人敲门,说:“我要用你家建个祠庙,你父亲现在投靠了我,你要马上离开,不然的话,你们都会被杀。”赵氏忽然想起儿子的话,就焚香祝告。当天晚上,儿子就带着一千多士兵来了。派了个使者去诘问,那个敲门的神人就昏昏然地收兵排成队列,把自己捆起来跪在儿子面前。儿子呵骂他,把他手下全部杀了。
儿子对赵氏说:“这不是神,只是个恶鬼而已。他生前是史朝义的部将,战死后没有归处,就自己收拢战死的士兵,把他们带到这来,想擅自建个祠庙。”赵氏说:“刚才听他说,我父亲就在我附近,你试着问问他。”
儿子就把神人抓来问他说:“你所谋划的事,我全都知道,不需要你再说。但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就杀赵玉?他现在哪?”这人哭着说:“请将军可怜我。我生前是个将领,不能自己建立功业,却战死在阵前。死后想求个神位,又没办法以正常途径求到。今天又犯了死罪。如果将军不把我这罪上告于天帝,收容我在你麾下效力,我一定拼死报恩。”儿子又问道:“赵玉在哪?”神人说:“暂时押在郑大夫坟内。”儿子就命他马上从坟内把赵玉带来。过了一会儿,赵玉就醒来了。
赵氏劝儿子饶了神人。儿子就解了神人的束缚,命他在手下当个小将。然后辞别母亲,哭着对母亲说:“我在神道,不应该频繁出现在人间,以后就不再来了。母亲善自保重。”说完又象风雨一样迅速离去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来过。
《太唐奇事》共十卷,李隐撰,与《潇湘录》作者同名,是否为同一人,已不可考。
《冉遂》即出自《大唐奇事》,载于《太平广记》卷三百零六,“神”类。此文似乎颇受《目莲救母》的影响,赵氏儿亦有目莲的影子,故此文亦可见佛经故事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另外,文中对史朝义部将的贬黜,也可见唐人对安史之乱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