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题诗_诗歌©一首诗的时间

看不过去了!我要为国产现代诗说几句

2020-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啵了蜜

这几天看了几首国产现代诗。

一个感想:国产现代诗太可怜了!

有一句讲一句,我看的那几首都相当不错,包括赵丽华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和乌青的几首。为什么被骂成这样?是不是因为打字不要钱?我建议以后出个规定,评论文艺作品前先买门票,设个门槛,不然胡说八道张口就来,太方便了。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狗屁。

我不同意!

为什么都说它垃圾,依我看这要怪田纳西,美国农村太远太陌生,没有我国农村带给人的直接感受,要是题目换成《一个人来到北京》就好理解多了:独自一人在北京,吃自己做的馅饼——一个北漂的孤独和怅然。这样就会有很多共鸣。

但写北漂的太多了,而且很明显,作者也并不想写北漂,是想写人的孤独,不是某个特定的人群,只是人,一个更大的集合,包含了北漂以及其他。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瞬间,被巨大的孤独击中:啊——

我的理解,大概是这个意思。

我觉得这首诗很不错。

文学是这样的。如果你直接写“我好孤独”,就很低级很狭隘很没意思,就不是文学,你需要通过场景和细节这些东西去构建,去展示,使表达更真实,更有力。细节即真实,真实即力量。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场景陌生化,以此表达一种更深远的主题。是的,主题,朋友,主题。一个作品之所以是个作品,是因为它有个主题,并且被完整表现出来了。即便魔幻主义作品,细节依然来自日常生活(可参见马尔克斯)。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他人的日常生活,人们在其中看到自己,人们被击中,仿佛迎面一记勾拳:啊——

最有名的例子是卡夫卡。顺便提一句,如果世界上有哪个作者所有的文字都值得一看,那就是卡夫卡。文学不是随随便便发发呻吟,什么我好忧伤——忧你麻痹,神经病!

再来看一首乌青的诗:

春天的阳光

春天来了

春天的阳光很明媚

少女小欣走在曹杨路上

她用手遮挡着阳光

很不错,像一张照片,明亮。春天、阳光,这些词把你自己关于春天的经验调动起来,是的,你经历过阳光明媚的春天,当时的光线,甚至可以闻到那时的味道。现在,你经历过的阳光明媚的春天落在曹杨路上,一个少女走过,名字叫小欣,具体化使一切都真实起来。

很多人问这首诗的意义是什么?

春天,阳光很明媚,一个叫小欣的少女走在曹杨路上,用手遮挡着阳光,而这时候你走过去问她:“你用手遮挡着阳光走在曹杨路上的意义是什么?”

你是不是有病?是不是脑子瓦特了?语文课上多了,看见什么都想总结出深刻含义。生活中的一个画面,比较美好,或者不美好,你看到了,也许想多看一眼,也许不想,就是这样。怎么不问问宇宙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这两首诗很干净,一句废话没有。

但人们说这是废话诗,全是废话。那么,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一首诗,汉乐府: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是不是废话诗?

这首诗有什么意义?

鱼游来游去干什么?

鱼是不是闲的?

可是好像没什么人骂这首诗。

是不是一看人家汉代的,有背景,就闭嘴了。

一群势利眼!

“这种垃圾也算诗?”

这个问句包含了“我对诗有一个定义”、“我觉得诗有一个标准“的意思。

那么这个定义是什么?标准是什么?问这话的人应该说一说,说不出来是猪。

我本人,不懂当代艺术,但是看很多当代艺术品都感觉是屎,好在我不会问“这种垃圾也算艺术?”因为我对艺术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判断的标准,毕竟不大懂,万一人家真是呢?

这不是谦逊或者不自信,仅仅是保持体面,不想随随便便对事物下判断。骂一个作品,要骂出所以然,不然非常傻逼。

上面两首诗很短很简单,没有复杂的意思(如果写长一点,估计就没什么人评论了,因为没人看。在当代,超过100个字就算大部头了),连这都看不懂,怎么好意思说这是诗,那不是诗,真服气了我的天!

再说,看不懂一个作品,正常思路不是应该先想一想自己的问题吗?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看不懂上来就骂,一个个都真理在握的样子。

现在人都怎么回事!

有没有人研发一种追问机器人,比如有人说“这种垃圾也算诗?”时,机器人就摇晃此人肩膀连续追问:

那什么是诗?

你说啊!

你快说啊!

你为什么不说啊!

你说句话啊!

你倒是说话啊!

……

直到对方给出答案。

(该机器人适用于一切杠逼,市场前景广阔)

国产现代诗另一个被骂的原因,估计是语言的问题,就是人们说的文笔。

我的建议,讨论文学作品时尽量避免使用文笔这个词。有些话不好听,但说还是要说,欣赏文笔需要一定的审美基础,穿得大红大绿花里胡哨自以为很时髦,跑出去会被人笑死。如果你认为一堆形容词、廉价的抒情,所谓唯美,那些网上流行的好词好句,这是文笔好,那就没法聊了,你就是喜欢大红大绿的时髦。

法语作品《暗店街》,原文看不懂,英译本第一句话是“I’m noting”,我在网上找了三个不同的中译本,对这句话的翻译分别是:

“我什么也不是。”

“我的过去,一片朦胧。”

“我飘飘无所似,不过幽幽一孤影。”

甚至都不用看翻译是不是准确,单看中文句子本身,纯审美角度,也明显是第一个最好,简洁、明确、直接。没什么可说的。

说个题外话,我感觉像王朔那种对语言做探索拓展的中文作者太少了。北岛那一批诗人的作品,总感觉在语言上缺乏力量。两三年前网上一大群人嘲笑巴塞尔姆小说的译本,说狗屁不通。实际上巴塞尔姆英文原文就是这样。还有人贴出了所谓通顺的译文,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平庸和审美灾难,笑死人。

我支持一切对语言的探索和拓展,让语言更野生更鲜活,流水不腐,是不是?

作者wx公号: 啵了蜜abcdefg (ID:sibaisiship )欢迎关注,好得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