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田鸡》
睡前把儿子惹毛了,背着我一幅气鼓鼓地样子,连睡前故事都不愿意看。于是便自言自语的和他讲起一个反复出现在我梦中的场景,稍加修饰,便成为了一个趣味横生的儿童故事。
从一开始的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顽固态到听完后频频发问,在一旁一一作答的同时心里乐开了花。给儿子讲的是《贪吃的小青蛙》,中心思想两点:1、小青蛙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2、小青蛙如果能够再忍受一下饥饿,再坚持一下也许就能找到食物,便不会上当了。他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似懂非懂的理解了一些道理。
实际上,这是童年时期的一个印记在脑海之中的记忆,总是反复的出现在梦里。一样的人、一样的装束、一样的神情,似乎已经一次、两次、三次反复出现,因此决定动笔写一写,也许这也已是记忆深处为数不多的愉快类记忆。
最近寻回儿时的一发小“江南”,江南是她的名字,此江南非彼江南,非“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中的“江南”,而仅仅只是江南的家的方向坐落在富春江的南面而取。
如果会画画,那么心中所想体现于画端,那便是一幅青青田头,少年垂钓的画面,简单而又饱满。不会画,所以便只能絮叨表达。
江南是外婆家的玩伴,和她的相识是在转学到了外婆家后。五年级时因为父母一直不在家,没人照看所以再次转学到了外婆家读书,这次的转学还算是稳定的,一读便直到初中毕业。而江南便是我转学去外婆家后第一个认识并交往的同学。她家境殷实,父母相敬如宾,家庭和睦,因此塑就了她的极好的性格。每天总是嘴里哼着小曲,笑颜如春,一幅无忧无虑的模样。在刚转学过去的那会,因为学校到外婆家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因此总是结伴往返,也正好她家的老屋挨着在外婆家的屋檐后,是一个台门里的比较近的亲邻关系,因此也就加固了和江南之间的同学关系。
从同学关系升温到发小便是在一次一次结伴玩乐中形成。具体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可以说数不清,也可以说记忆已经有点模糊。只是最近梦里总是反复出现她矗立在田间,手持一根细竹竿,头戴一顶草帽,穿着一条西装短裤专注垂钓的模样。用动漫人物来展示的话就一如宫崎骏的《龙猫》里姐姐小月的形象极似。一头短发,温和而又有主见。
钓田鸡和钓鱼一样,需要一些耐心,只是相对于钓鱼这简单多了,而田鸡不比鱼儿那么具有防卫心理,比较容易上钩。找一根一米多长的细竹竿,这样的细竹竿农村到处都是,只是需要选择粗细均匀有韧性不容易爆裂的细竹竿,这样可以重复利用。还需找一个最小版的鱼钩,不过那时似乎很少有鱼钩,我们几乎都是偷偷的拿针线包里的最小最细的那根绣花针,在火上烤软后折弯成鱼钩状后,一头用最细版的尼龙线穿进绣花针的孔里,一头绑于细竹竿头,一根简易装置的垂钓竿就做成了。当没有自制鱼钩或尼龙线时,也是可以用缝衣线和诱饵直接替代。
钓田鸡,最后一道关尤其重要,那就是诱饵。所谓诱饵没有现在专业钓鱼的那种合成鱼饵,而是就地取材,可能是一小截蚯蚓,可能是家里凉罩下用于炒菜的猪肝或肉上偷偷切下来的一小块,也有可能是田头现抓的一只小田鸡被活剥后的一条腿,各种都有,不拘泥于材料,只要能利于垂钓,有什么诱饵就就地取材,用上便是。而没有自制鱼钩的,便直接用缝衣线绑住诱饵。
江南长得一双大眼睛,鼻梁挺括,五官秀气,她的那一头短发让她甚至有几份英姿飒爽的感觉,那时候她的模样简直就成了我所喜爱的模版。所以不久之后便也剪去了养了好几年的及腰的长发,跟着江南理着同样的发型,甚至穿着差不多款式的衣裤。记忆之中我们俩有一条一模一样的蓝色细条纹的连体衣,当穿成一样的时候,被大家笑呼成双胞胎。
已经记不起来和她在哪儿垂钓过,只能如梦中所似依稀记得起她垂钓的模样,立在田间宁静而又可爱。
儿时的农村,在田头一站,脚边就有田鸡跳跃,甚至有胆大的,还会跳到你的脚背上,湿湿的、凉凉的。应是那时候农药用得少,农作物上昆虫类多的缘故,因此也造成了田头食物链之间的发达。田鸡大多头部扁平呈三角形,口宽大,头顶两侧鼓着两只大眼睛,而眼睛里似乎蒙着一层薄膜。田鸡的外形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颜色不同,又各有区别,披着绿绿外衣的叫青蛙,着着浅棕色皮肤的叫烂污田鸡,浑身覆盖着麻婆颗粒的叫癞蛤蟆,但在农村都统一被叫成田鸡。再有的区别是青蛙能长大到拥有女人的拳头般大小的身体,而烂污田鸡却看似永远都长不大,个头似乎都很小,差不多是青蛙的几分之一大小,而大的癞蛤蟆却有小碗的碗口般大。一般垂钓的时候钓到前两者的颇多,偶尔钓到癞蛤蟆便头皮发麻,因为癞蛤蟆的模样实在是狰狞。又听大人传言如果被癞蛤蟆的小便射中会导致眼睛失明,又传如果遇疮毒类疾病抓两只癞蛤蟆吃了便会好。怎么吃,如何入口简直难以想象,想必吃过的人也定是终身无法忘怀的。
要说吃,青蛙在那个肉食供需不足的年代还真是桌上的美食。一盘红烧炒青蛙上桌,一扫而光的往往是青蛙腿,比起现在餐桌上的牛蛙不知要美味多少倍。垂钓回来的青蛙大的上桌,小的和烂污田鸡一起剁碎了喂鸡鸭鹅,至于癞蛤蟆,在田头就甩掉了。儿时,在放学后或者周末,钓田鸡便也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有趣而又能为家里的鸡鸭鹅做贡献的活计。于是乎在田间除了劳作的大人们,还有的便是看起来非常专注垂钓的孩子们。
垂钓田鸡的地方也很有讲究,一般水田里颇多,而且最好需要水稻长到大人的膝盖那么高时,更利于钓到田鸡。白天田鸡在稻田里都不会发出声音,但一到晚上就成片成片的蛙鸣声此起彼伏。而大人们则喜欢到了夜间一手持一手电筒,一手抓一只蛇皮袋捉青蛙。夜间的青蛙只要被手电筒照着就不会移动,大人们便有的将蛇皮袋踩在脚下,有的将蛇皮袋夹于腋下,俯身独手就能捉住青蛙。
那个年代捉青蛙并不犯法,到了后来农药频繁使用了,田头的青蛙少了,政府就出面号召禁止抓捕,才渐渐有了不成文的规定。而我们垂钓,当田鸡咬钩时,右手轻轻一提竹竿,用左手娴熟的捉住田鸡,拔掉被咬的食物,没有钩子的轻轻一拉便能蜕去,然后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密封的口袋中。可见田鸡有多贪吃肉食,怪不得农药一打,没了青虫,青蛙自然生存状态下便快速消退。而给儿子编的故事如下:有一天,在水田里,有一只青蛙饿着肚子在觅食,东张西望的找了很久很久都没有找到虫子,青蛙实在是饿极了。忽然青蛙在它不远处的空中发现了有一块肥美的肉在晃动,肉看起来新鲜而又美味,而且还散发着浓浓的香味。青蛙咕咚咕咚的大口咽着口水,用尽力气努力一跳,咬住了那块肉……”
和江南升级为闺蜜,那是因为共同都非常珍惜彼时的记忆。成年后了的我们再次相聚,已经到了经历过复杂的人生百态之后。默默关注,细心关怀,共同分享和承担着彼此的快乐和不易,相互鼓励共同面对,一如手足,形同家人。感谢你,让我此时此刻沉浸于这份美好的回忆之中,更要感谢你,时时在我身边,温暖如丝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