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前半段
2015.10.07
写于昆明国际机场
一个月前,张泉灵的《生命的后半段》疯传,微博转发量超过四万,一篇一天时间内我认认真真地看了三遍的长文,文中女主人是北大德语系的才女,聪慧的央视女主播以一篇长文宣布离开央视,加盟紫牛基金,变身为一名创投人。一个世人眼里、世俗标准里早已功成名就的42岁女人,为了满足好奇心和不止独善其身的初心,听从内心的指引,在生命的后半段选择跳出鱼缸,放下习惯性的思维模式,离开擅长的领域,决心重新开始。世界每天在翻页,她害怕会像一只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看似一样的天地和文字,可真的世界已与你无关了。
改变生命后半段的轨迹,需要的大抵不仅仅是勇气,前半生的生命体验所凝结的惯性思维,于后半生而言可能是财富,也可能是包袱。改变,最难在于对人生最后结果的未知,但是不改变,是对内心渴望与不甘的置之不顾,放任遗憾的终身相伴。因某些相似的原因,我一直在思考,那我呢?
与她相比,我的人生处于妥妥的前半段。既无家庭的包袱,更无名利的枷锁,唯有孑然一身的自由选择,当然这个是经历无数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的。此行深邃的心花怒放之旅,因山海人海车海的阻隔,我把这辈子要坐的汽车都坐完了,近七八个小时漫漫车途让身体禁锢在半尺之地,除了眼里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就只能靠思想漫天飞舞。
母亲发来短信说:女儿,好好玩。我的母亲是要强不服输的女人,幼年丧父,她的前半生大起大落,逆境多过于顺境,可她坚韧细腻,隐忍如水,我想她是那个时代广大中国女性的代表。在我眼里,她与其他同龄妇女不同,48岁的女人保持着38岁的精致面容,对生活的见识和对人生的视野更是大大超过她的年龄界限。她向来鼓励我去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又时常矛盾地要求我回到小城,享用并延续她前半生为儿女积累的一切。长相随她,性子也随她,做事做人DNA也99%相似。所以注定与她一辈子有关工作、爱情的斗争都以我的胜利告终,也可能因为她愧疚在我人生前半生很多日子的缺席。她总是唠叨:好日子不过,偏偏要选过苦日子,执拗的脾气是认定了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XM说:柔软的外表下隐藏着女汉子的意志,哎,能不能随点大流找个人嫁了,非要把活脱脱的女神变成女神经。选择性忽视七大姑八大姨的好心劝说,然后再以一副事业志在必得的女强人姿态挺直身板,典型的女神经症状。有一些人的某些底线不可挑战,比如说我的事业观,爱情观。
尝试在体制内外间兜转,在所有兴趣的事物中投入无限的热情,比如足球、话剧、文字..……在所有谋生的工具中投入有限的生命,比如Marketing、互联网企业,从来不玩游戏,因为机缘巧合开始了解游戏,从一无所知到端游,页游,手游的玩转。倾听在每一场活动背后营养滋长的生长的声音,享受在跨界里探索未知的乐趣,尽管有时会备感艰辛,会想要撒手不管,会在无数熬夜失眠时需要一杯牛奶和一个聊天的对象。
在这个世界上,当你在某些地方失去多少力量,你就能在其他地方获得同等分量的力量。虽然分量是同等的,可是我却总觉得获得的力量比失去的要大得多。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对于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即便在深夜里无数次歇斯底里,仍然在直面人生时苍白无力。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着生活。所幸的是,我的生命前半段还拥有最宝贵的时间财富和无限的可能。
没有说服,只是在认同和坚持里渐行渐远。在生命的前半段不断改变里前行,永远保持随时可以离开且离开后能比现在过得更好的能力,然后在生命后半段仍能自由,随性、随心、随喜、随缘。
文:Lisa-xiang,本文归【Nonsense23333】所有,谢绝非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