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衡量所学的专业好不好找工作?
怎样衡量所学的专业好不好找工作?
文 | 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在后台有一位来自山东潍坊的同学,留言咨询:“您好,请问我是专科学校的一名大一新生,我是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但我担心将来会不会不好找工作啊!现在很迷茫。”
与这个问题有点类似的事,不少大一的同学会问:“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我想要考研,大一我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这两个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也是比较值得表扬的点——走在自己的人生前面进行思考。
先来聊聊第一个问题——所学的专业会不会不好找工作?
有不少同学都会有这个疑问,包括我刚上大学时,也经常有种恐慌感,我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哪些发展之路,是否好就业,也特别迷茫。
在这里我想点破一个关键,不要被所谓的就业率之类的数据而欺骗,也不要总觉得热门专业就一定好就业,这不绝对。一个专业好不好找工作,不仅在于专业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还与个人掌握的技能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我的同学不少毕业后进软件开发公司工作,混的都还不错,可也有不少同学走了其它的路,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教育,也即我的工作和我学的专业没有关系。
所学的专业好不好找工作,这个问题需要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能单一的凭专业的前景分析来判断。自我培养的一个思路是市场需要什么,就要培养自己什么样的能力,这运用到的是目标导向思维。
比如,学计算机的同学,毕业后想要进入软件开发公司工作,软件开发的学习和培训就必不少,我大四时,有不少同学专门花了几万元去软件开发公司参加培训学习,更系统的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能力。
比如,我一个朋友,大学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大学期间考了驾照,并且拿到证后,还专门请陪驾练习,毕业后进入一家机械类公司做采购,公司配备了一辆专车,驾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不仅是专业知识。
比如,我的另一个朋友,大学学的是师范类专业,但对商业活动主持特别感兴趣,大学期间就经常去参加主持培训,以及参加商演活动,不断的提升自己主持能力,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在工作之余,接一个商业活动主持兼职,每天也能赚个几百块钱。
再比如,我原来认识几个同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时决定考研,而不是毕业后就直接工作,选择“慢就业”。因为他们知道读两年教育硕士出来,压根不用担心工作的问题,很多单位都愿意免试引进。
与那些忙着考教师资格证的人相比,这算是比较理智的选择,因为他们结合市场的需要来培养自己。毕竟,考了教师资格证,紧接着还有上岗考试、特岗考试等,竞争大不说,好的岗位大都让免费师范生以及教育硕士毕业的同学优先了。
我说这些例子想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思考一个专业好不好找工作,不能单向的从专业性质出发,毕竟专业具有局限性,但每个人都可以培养自己的多种能力,以便于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单向的思考只会让你陷入一种恐惧和迷茫之中,而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总而言之,除了紧跟学校的培养方式来学习之外,还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我培养的方式,结合市场来培养自己,决不能采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策略,会很吃亏。
聊完了第一个问题,简单的提一提第二个问题,关于考研,或者说关于学历的问题。说到考研,就避免不了一个学历问题,我在《什么是学位保护?》一文中,对学历问题谈及了我的思考,在此不作赘述。
今天和一个毕业一年多考进学校当老师的朋友聊天,她和我说,学历是很多本科生找工作的不得不面对的门槛之一,不少单位的好岗位,都要求学历是研究生及以上,报的人数不多,工作岗位还好。
而本科生竞争真不是一个大,几百人争一个岗位是常事,但是研究生大不一样。还说她们学校这次招聘,研究生是人才引进,不用考试,而她和其他本科生都是要经过层层筛选,并且住宿、工资待遇等,都没的研究生的好!
我说明这个问题,并不是推崇学历,而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明一个问题,学历是一个很重要的敲门砖。
在考虑毕业这件事上,不仅要着手准备相应的证书和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还要考虑学历问题,考虑它会不会成为你敲开自己心心念念工作之门的敲门砖,会不会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工作从来都不难找,难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难的找到让自己有荣誉感的工作,难的是找到让自己热爱的工作。
文 | 张宗超
爱读书 | 爱写作 | 爱学习 | 爱思考
写人生规划 | 职场 | 自我成长的年青作者
微信 | 1207910681QQ | 217431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