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壹本書炼写创作

《文心书话》笔记:文气

2015-02-27  本文已影响1034人  四四四毛

《文心书话》是阳志平老师正在创作的书,用认知科学原理来分析有哪些好的、可掌握的写作模式(类似建筑和编程领域的设计模式)。我们可以去了解这些模式,并进行大量的、刻意的练习,快速提高写作水平:

中国文论讲究不要轻易点出文章“机心“,任读者自行领悟,使得中国文学中充斥着大量不可言说的"道"。一旦探讨写作的具体技巧与指导性强的术,往往被讥笑。所以写作的道始终掌握在那些少数人手中,在云端俯视与鄙视那些在金线之下挣扎的百姓们。

认知科学有个微妙的发现,让小孩一个又一个词去认识、一本又一本地去阅读的整体语言教学法,并不能提高小孩子的阅读能力。一旦教会孩子b与d是个镜像词汇这类规则后,这时孩子的阅读能力才提升。加上其它证据,近些年,认知科学否定了整体语言教学法。中文写作训练同样如此。掌握规则再活用规则胜于盲目试错。

天赋常有,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罕见。我相信,当钱钟书写下第一万零一条笔记的时候,这,不是天赋而是练习;当海明威第三十九次修改《永别了,武器》结尾的时候,这,不是天赋而是练习;当阿西莫夫为了写作,推掉一切能推的邀请,天天泡在一个幽闭的小屋子的时候,他“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在工作中死去,脸埋在键盘上,鼻子夹在打字键中”,这,不是天赋而是练习。既然是练习,那么就可以分析、可以改进。就像阿西莫夫在认知科学上,常被当做专业技能习得的“练习幂律“典范一样。

这本书分五部分,以文气开篇,讲述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接着分文心辞格字句篇章四个部分展开探讨。目前文气已在互联网上公开,可以直接 点击这里下载PDF 阅读。

目录

1. 怎样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写作,还得在西方与古典中寻。 去古典中体悟最美的抒情;往西方练习简约的叙事之道。其中不二法门就是,看最优秀作家的文章,将自己沉浸在美文体验中。

具体看哪些书,可以参考老师的 开始写作吧 书单。

2. 什么是文气?

古人论文章好坏,向来讲究文气。夏丏尊在《文章讲话》中为文气定义了一个清晰可测量的指标,它就是读者念诵诗文的速度。但在使用白话文的今天,人们习惯用扫视代替念诵,每天需要阅读的文字与古人不在一个量级,篇篇念诵不可行。同时辞格、字句、篇章,古今大不同。所以使用念诵速读来作为文气的标准已不合适。因此,我们需要更好的标准。这就是来自西方写作研究者Gopen与认知科学的阅读能量模型。

这章提到一条写作规则: 慎用“的、里”

例1:朱自清《荷塘夜色》
原句: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余光中改为:月光隔树照过来,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而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杨柳弯弯,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

例2:何其芳《雨前》
原句: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
我尝试改为:白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颜色不洁的都市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

3. 布料与熨斗(阅读能量模型)

杜克大学英语系教授Gopen提出了写作的阅读能量模型:

大脑处理一个句子所需的全部能量为Et,阅读文章所有句子消耗的能量,即Et的总和。Et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人们分析句子结构时消耗的“句法能量”;一个是人们连接句子以及理解语义消耗的“语义能量”。

人们在阅读一个句子的时候,受到大脑结构与时间制约,能够投入的整体脑能量有限,因此,每个Et是固定的。当你的写作消耗读者越多句法能量,那么读者只能投入更少的语义能量,比如读完全文,仍然不知道全文意思;同样,当你的写作消耗读者较少的句法能量,那么读者就能在语义上押注更多。

4. 老裁缝

学习英文写作,有两本绕不开的图书,一本是怀特与老师斯特伦克的The Elements of Style;另一本是津瑟的On Writing Well。

5. 句法能量

消耗句法能量的因素有:

  • 基础错误类:如拼写、语法错误,句子不完整这一类;
  • 记忆困难类:导致读者记忆困难的句子,如表达含糊不清,代词指向不明;多用抽象名词;单句带有太多修饰词;复句嵌套过深等
  • 英式中文类:词语如滥用动词、省略名词与连词;搭配如胡乱搭配;句子如被动语态泛滥、时态痕迹明显、句子结构不合理、直接套用英文句型

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句法能量消耗?这里举了几个小例子:

例1:艾青《戴望舒诗选序言》
原句:诗人在敌人的占领的区域过着灾难的岁月。他吞咽着尘埃地过着日子,怀念着战斗的祖国。
改为:诗人在敌占区度日如年,怀念着烽火四起的祖国。

大脑对名词、动词加工机制不一样。简而言之,对具体名词加工速度快于动词;对涉及到生存的具体名词加工速度快于抽象名词。
如与原句的”战斗“比较,修改后的”烽火“不是抽象名词而是涉及到生存的具体名词,”火“深深铭刻在人类早期记忆共同体之中。

例2:泛滥成灾的“之一”
原句: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名著之一。
改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名著。

例3:典型翻译体
原句:关于李商隐的《锦瑟》这一首诗,不同的学者们是具有着很不相同的理解方式。
改为:李商隐《锦瑟》一诗,众说纷纭。

例4:直接套用英文句型
原句:陆游的作品里存在着极高度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改为:陆游的作品,富有爱国主义精神。

6. 修辞不只是明喻(语义能量)

消耗句法能量的因素有:

  • 基础错误类:如使用读者不知道的单词、简称和缩写;缺少例子来表达复杂概念;解释性文字过于简略或过于详细;
  • 修辞陈腐类:如使用老套的修辞手法;毫无文采,读者昏昏欲睡;
  • 篇章错误类:如观点与读者期望不同步,又如缺少上下文来帮助读者理解观点,再如谋篇布局不符合人类记忆习惯,导致读者常常忘记读过的内容。

修辞手法不仅是明喻暗喻、排比对偶,老师示范了几个风喻,下面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例1:小野小町《小町集》
寂寞流泪,身如浮萍,断了根,若有水相邀,我也会同行。

什么是风喻?你可以理解为比喻的平方、比喻的立方;一路循环下去,就是比喻的N次方了。(这里也有一个认知科学原理,存在一个最大循环次数限制,将在文心部分解释)既然身如浮萍,那么浮萍会断根,也会有水相邀。

7. 到底是张爱玲(篇章:连接)

从小我们被教育,立意在先,然后谋篇布局。中文写作训练,过分强调立意与篇章,这样一来,丢掉太多美好传统。

参考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的理论,将篇章分为连接、信息结构与题旨结构三部分。

这章重点举了白先勇和张爱玲的例子来阐述连接,比如提到了白先勇写的“十分舒适”不甚高明:

例1:白先勇《尹雪艳》
尹雪艳对她的新公馆倒是刻意经营过一番。客厅的家具是一色桃花心红木桌椅。几张老式大靠背的沙发,塞满了黑丝面子鸳鸯戏水的湘绣靠枕,人一坐下去就陷进了一半,倚在柔软的丝枕上,十分舒适。

高明作家捍卫阅读体验,让读者不费力地体会到自己要表达的,而不是用“十分舒适”这类很重且外显的词汇。

8. 猪肚坏了小阑尾(篇章:结构)

在这一章中,老师用余光中的《朋友四型》和钱钟书的《谈交友》来谈结构,引出了对称与不对称、首因与近因效应原理,并提供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规则:中间字数逐步上升,然后突然来一个极其简短的结尾。

9. 文无第一

这章老师提到了自己的三个"偏见":

  1. 偏好简洁朴实的写作风格。老师欣赏的一流作家,均是这类风格: 西方是蒙田祖师爷—>休谟—>毛姆—>怀特—>奥威尔 —>平克;中国则是韩愈—>辛弃疾—>钱钟书—>余光中或王鼎钧。
  2. 偏好一流作家共同品味背后沉淀下来的模式 ,如曹雪芹、鲁迅再到村上春树使用的相同的组词结构。
  3. 更欣赏那些写过上百万字英文作品的中文作家,认为这些精通英文,仍然热爱中文的作家,是遥遥领先的进步者。所以老师提倡向余光中、王佐良、钱歌川、思果等翻译大家学写作。

关于第三点,王小波也曾在《我的师承》中说过:

回想我年轻时,偷偷地读到过傅雷、汝龙等先生的散文译笔,这些文字都是好的。但是最好的,还是诗人们的译笔;是他们发现了现代汉语的韵律。没有这种韵律,就不会有文学。

假如中国现代文学尚有可取之处,它的根源就在那些已故的翻译家身上。我们年轻时都知道,想要读好文字就要去读译著,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这是我们的不传之秘。随着道乾先生逝世,我已不知哪位在世的作者能写如此好的文字,但是他们的书还在,可以成为学习文学的范本。我最终写出了这些,不是因为我的书已经写得好了,而是因为,不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对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公道的。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只按名声来理解文学,就会不知道什么是坏,什么是好。

10.文心、辞格、字句与篇章

NA

11.本章写作窍门总结

NA


这是我第三遍读这系列文章。第一遍完全没有理解,第二遍似懂非懂,摘抄了几个写作技巧,这次认认真真的重读和做笔记,终于算读明白了。

写完这篇笔记,我冒出了以前从不敢有的想法:也许这辈子我也能写本书。我可以效仿同人于野老师,写读书笔记出博文集;可以效仿刘未鹏老师,专研某个领域,写出更深度的博文集;也可以效仿阳老师,在多个领域下功夫,用A领域的知识去研究B领域,为B提供新的观察视角与实践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