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五:科技与梦想
——《变量》学习体会五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73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变量》第二章《在无人地带寻找无人机》的《火星上的农业》、《极客极飞》两节。
2018年,关于技术发展路径的讨论引起全民关注。中国到底是应该集中全力补上“核心技术”,还是应该扬己所长发展“应用技术”呢?我将带你回顾美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经验,并试图发现中国在信息化时代的最佳战略。我找到的第二个变量是:技术赋能。在创新阶段,寻找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更重要,在边缘地带更容易找到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技术必须与市场需求匹配。我们会到新疆去看无人机,而你很可能会在酒店里邂逅机器人。中国革命的成功靠的是“群众路线”,中国经济的崛起也要走“群众路线”。
火星上的农业
贾斯廷(Justin)躺在我的身旁,望着火星。他忽然说,他们的梦想就是有一天把农业带到火星上。人类什么时候能够登上火星?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有个宏伟的计划,他想最早在2024年把人类送往火星。DeepMind公司创始人哈萨比斯和马斯克的一场对话。哈萨比斯坚信超级人工智能很快就会实现,马斯克说:“这就是人类应该移民火星的原因。”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自掏腰包投资一家名为“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公司,这家公司的目标也要把人类送上太空,他们计划在月亮上建重工业基地。
埃隆·马斯克是贾斯廷的偶像。在贾斯廷看来,无论是发射火箭还是造电动车,马斯克做的所有事情都只为了一个目的:移民火星。假如要移民火星,那么农业能不能先登陆火星呢?马斯克曾经有个设想,用核弹融化火星两极的冰层,改造火星的大气。
贾斯廷有一个在火星上做农业的宏大梦想,在火星上种6亿亩地,用100年的时间就能制造出足够的氧气。这件事情他已经想了很久。用什么来种?用机器人和无人机。种什么?种土豆,但要种特制的转基因土豆,普通的土豆耐不住火星寒冷的夜晚。而贾斯廷的梦想是把无人机带到火星上,直接在火星的土壤里种下土豆。
火星上是否适合发展农业,咱姑且不谈,但火星上搞农业这个伟大的梦想却值得赞许。“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没有梦想,人类的想象力就会枯竭,没有梦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明创造,就不会有电灯、电话,也不会又汽车、轮船、更不会有火箭、卫星和互联网。有了梦想,人类才有探索宇宙、揭示万物奥秘的信心和勇气;有了梦想,人类才能在探索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地推动社会和历史向前迈进。
极客极飞
最初极飞做过各种各样的无人机,航拍的、巡线的、测绘的,什么都做。他们也做飞行控制系统。2013年,彭斌和贾斯廷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家在新疆的公司购买了一大批他们生产的飞行控制系统,但就是不买他们的无人机。这些飞行控制系统被拿去干什么了?
为了弄个明白,彭斌和贾斯廷第一次踏上了新疆的土地。无意中,极飞在新疆发现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他们的飞行控制系统被用于组装农用的植保无人机了。既然别人能做,何不自己做呢?彭斌、贾斯廷找到新疆尉犁县的一名航拍“发烧友”郑涛。郑涛把他们带到自己舅舅家的一块棉田里。他们把一架航拍无人机改装成洒农药的植保无人机。装农药的罐子是两个空可乐瓶,里面装的是水,喷嘴是从汽修厂买的汽车雨刷用的小泵。
贾斯廷托着无人机,彭斌拿着遥控器,把无人机送上了天。周围的老乡和孩子都过来看热闹。郑涛的舅舅在地里仔细翻看棉花的叶子,看看有没有水滴落在上面。他眯着眼睛看了又看,最后说了一句:很好。于是,两个从未到过新疆的人,三个对农业一无所知的人,决定一起在新疆建个农业无人机基地。
那么,拿这种无人机干什么最好呢?他们思来想去,决定洒棉花的落叶剂。新疆是中国最主要的产棉区,棉花产量占中国棉花总产量的74%。过去主要靠人工采摘棉花。新疆本就地广人稀,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从北疆到南疆,机械采棉逐渐流行起来。
想要用机械采棉就要喷洒落叶剂。落叶剂可以加速棉铃的成长,在棉铃完全成熟之后,叶子就会悄然飘落,棉花秆上只剩下棉铃,这样一来,机械采棉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过去,喷洒落叶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人工,另一种是用拖拉机。人工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拖拉机开进棉田会一路碾轧棉花,导致减产。无人机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无人机高科技的结晶,给人特别高大上的印象,不是那么接地气。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和传统农业的结合中,却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很多的科技发明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脱离了生活的发明创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发明创造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