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记二】你是否曾想起过故乡?

2020-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亦子遇

文|亦子遇     

              八月末的一个午后,空气略显湿热。马路被雨水冲涮的干净异常,路上行人不多,树枝间偶有鸟鸣啁啾。

              秋天来了,温度还没有完全降下来。人们大多短袖T恤,淡色长裤的行头。我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从这个角度看路面,树木,行人,车辆。仿佛一副平整的画,整齐有序。

                远看,高楼大厦林立。有高,有低。建筑风格又各不相同,矩形的,平整的,椭圆的,弧形的。不单一而显完满。

                来到这座城市,如果从大学求学开始,已近七年。突然间这座熟悉的城市让我有种莫名的陌生感,这种感觉不是孤独,却也似曾相识。也许是我在这座城市里待的太久,它的样子是什么,我竟回答不上来。莫名的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置入感。一时间,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陌生。往复循环,一直在心底来回穿梭。

                  我是怎么了?我问自己。低头思索,片刻间,我想起了故乡小城。一个烟雨江南,诗意的小城。

                  哦,原来,我是想故乡了。

                  崔颢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每每想起此句,总有种日暮乡关中的愁绪代入感,原来是我离故乡远了点。这种远,远的有空间感。不是距离上的,而是心灵空间上的隔阂。我想,是时候该回去看看了。

                    故乡的记忆止于十八岁。这些年因为各种事物的繁忙,没能好好的去看看故乡。她的容颜是像我十八岁时在的那样灵秀,生动。还是已然成熟优雅,我却知晓的不多。

                    初秋的风,吹过脸颊。故乡的叶子是否已经泛黄,求学时期的中学校园凳子上是否坐满了少年与姑娘。那些少年时光里的《雨巷》,是否还在他们的心头荡漾。那些时光就像这秋叶一般金黄。灿烂夺目,却不刺眼,回味悠长。

                  戴望舒笔下的雨巷里藏着一位姑娘,那是我在故乡小城校园里的书本上读到的第一首哀怨与彷徨。那个懵懂年岁里的情窦初开,如今已变成了一抹云彩,就和徐志摩一样吧,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也带不走,我的年少记忆。

                  故乡小城在江边,年少时的我常去江边看渡船,轰隆的汽鸣声已然远去,退去江水的江滩上也许还能找到刻过字贝壳,那些被江水淘过的贝壳上写着梦想,远方和心爱的姑娘。

                  年少时的孤单迷茫,执着与梦想。就像这江水与贝壳一起随小城珍藏,珍藏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如今来到了远方,孤单变成了孤独,迷茫变成了成长。在都市霓虹的映照下,多想再回到小城时的青葱时光。就这样一直做个少年吧,不去长大,也不想长大。

                  时光的轴轮一直向前,我们最终什么也没能留下。故乡对于我,是一种纯真与深刻。深刻不是历经世事沧桑后的淡然,而是曾经的纯然与不曾雕琢,是种通透圆润的记忆,种记忆隐藏着某种美好。

                  李白思故乡,思的是床前明月,地上成霜,在那举头低头一抬一落的瞬间,故乡成了永恒。永恒了千年,今人依旧低头思故乡。游子的故乡,诗人的故乡,大多相仿,不然东坡也不会说出那句“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故乡就是我们的起点。

                  我的故乡,就在小城的江水里,在年少书本的字里行间,在中学校园的小凳上。

                等忙完这阵子,我再去找那个少年时的我。

                小城等我,故乡等我。愿你还是最初模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