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桩子》笔记
2024-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笨钟
结构分析:
开头:刚搬到沙依横布拉克牧场时生意惨淡,一起的生意伙伴都搬走了;我家里搬家的钱都没赚出来,母亲立两根桩子晾经常被风吹走的衣服,准备在这里“生根发芽”;不料这两根桩子成了马桩子,并且由于竞争对手都走,生意一下子又火起来了。
2.转场来到巴拉尔茨,租了土墙房子。顾客牵马过来,绳子长直接进来,牲口在商店外面等;绳子短我就成了“马桩子”。
3.喀吾图小镇有六根马桩子,平时很冷清,但每次牧业上下山时异常热闹;我每天挑水咬牙经过时都要一根一根数过去。
结尾:现在回想起来曾经有深刻印象的拉手风琴年轻人,就坐在马桩子上。
读后感:
只是一个马桩子,揪起了对牧场和小镇生活的怀念,母亲在绝境下“豪迈地立志”场面印象深刻,在巴拉尔茨自己变成马桩子的描写却是稚趣纯真,挑水咬牙数桩子的三段经历,无一不表现一家人在恶劣的环境下面对异常困难的乐观通达,坚毅忍耐的品格,“简单临时”的家,“什么都在将就凑合”的家,却让我们看到了爱和温暖。越痛的苦难,扛过去,就越是财富。